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雲寶媽

小步創始人

畢業於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

曾任職於世界頂級諮詢公司BCG,後在國內某知名地產公司任最年輕執行董事。雲寶出生後創辦小步親子,帶領近百萬家長一起踐行在家早教。

飛飛是我朋友的孩子,他是一個有點“敏感”的小朋友,好像永遠比同齡的小夥伴們謹慎,不敢進入新的環境,怕黑、怕小動物、怕會自己響的玩具,最近開始對衛生間裡的抽水馬桶和吹風機充滿恐懼,弄得他媽媽哭笑不得,真的不知道好端端的哪有那麼多可怕的……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今天,我想要聊一個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會遇到的問題——恐懼。

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些懼怕的事情,完全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有可能是個冒失的“惹禍精”。據研究顯示,膽子小的孩子發生意外的幾率更少,甚至學習成績還會更好。但在通常的價值觀裡,膽小一定是一個負面的標籤,甚至我們會在膽小後面加一個“鬼”字來諷刺一個人的膽怯。

我的孩子很膽小,這是一個問題嗎?是,也不是。孩子害怕一些東西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恐懼過多或者過於嚴重,就會影響到生活,甚至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在新聞課的核心群裡兩三次跟媽媽們討論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今天把這些討論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孩子勇敢起來。

恐懼從何而來

恐懼是怎麼形成的呢?心理學家的爭論一直以來都沒有停止過,有一些認為這就是天生的,確實,孩子的天生氣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陌生事物的接受模式。比如,有一些孩子就是比他們的同齡人更容易看到新東西就覺得害怕。不過,也有一派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認為,其實恐懼基本上都是後天形成的。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比如,讓嬰兒去接觸毛茸茸的兔子,或者溼漉漉的青蛙,甚至是沒有毒的小蟒蛇,他們還試過篝火、閃電類型的強光等等,讓大家吃驚的是,小寶寶們對這些東西其實都不怕,真是應了那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老話!

但是他們也發現孩子天然害怕三件事情:第一是突然發生的巨大聲響,比如打雷或者家裡牆壁上的東西突然掉下來發出的聲音;第二是身體突然失去平衡,比如突然掉到一個洞裡;第三是對他們身體的創傷,比如被家長體罰。

非常重要的是,伴隨這三種事,如果同時發生另一個事件A,則很有可能孩子也會對A產生恐懼。這裡有一個著名但是有點殘酷的小兔子實驗:心理學家讓小嬰兒看著原本他並不懼怕的小兔子,然後突然在嬰兒身後敲擊出很大的聲音。這樣的情況反覆出現幾次以後,嬰兒就會開始恐懼兔子,看到兔子就害怕或者大哭起來。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認為,要在早期孩子的教育中儘量避免這三種事情的發生。有很多莫名奇妙的恐懼,剛開始的產生原因,都有可能是類似小兔子實驗的情況。比如,小朋友看到鄰居家的狗,大人由於自己的恐懼一把把他們拽過來,甚至大聲嚷嚷,這樣就會造成孩子逐漸形成對狗的恐懼。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嚇到他們的並不是狗,而是我們大人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教育專家都很強調,家裡有孩子的大人不要一驚一乍的,平和的父母能才能養育出快樂的孩子。當然,避免巨大的聲響、杜絕體罰、保護孩子不受身體上的傷害,也很重要。

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

改變教養方法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懼產生的,那麼如果孩子已經產生恐懼,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我知道很多家長都會採用下面這些辦法,比如對害怕兔子的孩子給他講兔子的故事、用遊戲的方式化解、找一個不怕兔子的孩子或大人在他旁邊玩兒兔子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嘗試,但是,說實話,有經驗的爸爸媽媽可能會知道,這些方法對程度比較輕的恐懼可能還有用,但是對比較深的恐懼就很難起到效果了。今天我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心理學招術,叫“反條件作用法”,適用於中等程度的恐懼情況,它的核心是:

給孩子接觸恐懼的機會,並循序漸進的練習面對恐懼!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我們還是拿兔子為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孩子害怕兔子,你會怎麼做呢?很多家長會覺得奇怪,兔子有什麼可怕的,於是主要的安慰方式是把“沒什麼可怕的”這句話掛在嘴邊。我建議大家以後記住,不要這麼說,因為這沒有任何幫助,還會讓孩子覺得你並不是一個真正懂他的人。

那麼“反條件作用法“會怎麼做呢?你可以選擇在孩子肚子餓了想吃飯的時候(或者另外一件孩子特別喜歡做的事情,比如看動畫片),讓孩子看到食物,同時,在餐廳的角落裡放一隻兔子。沒錯!­­食物可以讓飢餓的孩子感到開心但另一方面他又會有點恐懼,兩者的適度安排非常重要。如果餐廳太小,就放在某一個能讓他剛好能看到一兔子的門外,然後讓孩子開始吃飯。注意,除了吃飯這個時間以外的任何時間,都不要讓他看到兔子。

第二天,先把兔子放到遠處,然後稍微將兔子向孩子的方向靠近一點。如果孩子表現得很恐懼,就立刻停止接近,換一天再試試。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每一天循序漸進,靠近一點點。這樣過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就會消除恐懼,甚至,願意讓兔子躺在自己的膝蓋上了!

心理學家用這樣的方法幫助了很多孩子。比如,他們發現,如果孩子怕黑,那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試試。睡覺前打開門,然後每天晚上關上一點點,或者把臥室的燈光調暗一點點,都可以逐漸幫助他們克服對黑暗的恐懼。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膽小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都要學會這個幫孩子克服恐懼的方法

今天分享這個方法,是因為我發現,當孩子對某些事物有恐懼心理時,家長的做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孩子既然害怕就乾脆避開,不讓孩子學著面對;另一種則是相信膽量是鍛煉出來的,怕黑就關小黑屋,以為孩子怕著怕著就不怕了。其實兩種方法都非常的不可取,儘管恐懼是可以通過努力克服的,但膽量絕不是在恐懼中歷練出來的,只有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克服恐懼,他才有可能真的成功。

在國外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有一種教育叫做探險,只有TAKE RISKS(承擔風險)才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風景。容易害怕可能來自於天生氣質,但勇敢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是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人生必修課。祝願大家都能幫助你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