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晶片」重振國漫競爭力

近幾年,我國擁有著龐大的、連年遞增的動漫產業產值,並且出品了《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賺足口碑與票房的動漫電影。可儘管如此,卻沒有享譽世界的佳作。不禁讓人感嘆:中國有功夫,也有熊貓,卻出不了《功夫熊貓》。那麼,問題主要出在哪裡?

提質“芯片”重振國漫競爭力

國產動漫IP競爭力不強

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蓬勃興起,動漫產業的發展也是聲勢浩大。據悉,2014年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2015年超1200億;2016年達到1497.7億元;截至2017年底,我國動漫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

諸多動漫作品引爆熒屏的同時,也引起了業內對動漫IP的關注。動漫IP,指動漫版權,它是由動漫衍生而出的,具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品牌形象的知識產權。據悉,IP的概念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動漫產業興起,開始於DC漫畫的《超人》和《蝙蝠俠》電影系列。

近年來,動漫IP在動漫行業的發展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內的多數動漫電影就是在動漫I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相關媒體報道,例如根據小說改編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鬧天宮》等;根據電視動畫片改編的《熊出沒》系列、《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等;根據真人特攝動畫改編的《芭芭拉小魔仙》系列等;根據漫畫改編的《十萬個冷笑話》等。

對於真正的IP運營來說,跨媒介內容生命力和商業價值是巨大的。有業內人士稱,在全球票房中,單一IP累計票房最高的均為系列作品,票房最高的IP中70%是動漫改編。每年,好萊塢超級英雄系列電影數量只佔10%,卻創造了80%的利潤。除漫畫改編電影獲得成功之外,好萊塢的IP在遊戲和衍生品方面也創造了巨大的利潤。

而相比較之下,本土動漫IP的競爭力並不強。據悉,中國動畫衍生品市場75%以上營收利潤流向日本、韓國、美國的動畫衍生品廠商。其中,日本和美國動畫的衍生品中玩具的銷售比例最大,其次是服裝和掛件。而國產動畫衍生品以服裝及掛件等為主,附加價值以及客單價更高的模型銷售份額偏低。

而且,國內大多數作品只能算作產品級別,缺乏長期生命力和跨媒介商業化的能力。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產品盲目跟風操作,主要依靠平臺強勢導流和市場一時喜好,結果曇花一現,來得快去得也快。

2018年4月發佈的《數字娛樂產業藍皮書:中國動畫產業發展報告(2017)》認為,2016年的國產動畫電影裡,故事講述仍然是發展的瓶頸和軟肋,除了仍然沒有解決好的故事內容、世界觀構建和人物塑造這3個老問題外,在改編文學名著和演繹傳統文化題材上也出現新的硬傷。

如何提升動漫IP價值?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個具有開發價值的IP,從表層到核心,可以分為呈現形式、故事、世界觀和價值觀四個層級。前期開發的層級深度決定了作品的價值,也決定了作品是否能成為真正的常青IP。

第一層是表現形式和流行元素,這是IP的最表層,對觀眾來說是最直觀感受的層面。國內大部分作品停留在第一層,只關心一個時期內流行什麼風格。這種只注重最表層形式的操作導致了國內作品的大批跟風和先天不良。第二層是故事,故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好故事難以駕馭但也有章可循。第三層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普世元素,指人物對世間美好事物的追求,比如,愛情、親情、正義、尊嚴等。這一層開始進入到注重核心的創作方式,即開發IP深層內核。普世元素是跨越文化、地域和時代的。美國好萊塢的作品能在全世界得到認可就是因為對於普世元素的把握。第四層是價值觀,是IP最核心的要素。風格選擇、人物設定、故事發展等都是可被替換的因素,真正的IP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哲學,不只是故事層面的愉快感受,也不是短平快消費後的短暫狂熱。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正曾提出了一個“芯片”的說法。他認為,《功夫熊貓》其實是美國“芯片”,外套是熊貓而已。無論是對於資本還是對於創作者來說,最難的是“芯片”。“芯片”裡面負載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到底是什麼。

談起國漫,不得不提到漫畫家豐子愷先生,他的代表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於1924年面世後,鄭振鐸讚歎道:“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著一道捲上的蘆簾,一個放在廊邊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鉤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意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此後,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我國也曾出過優秀的原創動漫作品,例如,被人們所熟知的《鐵扇公主》《大鬧天宮》《神筆馬良》《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等,並先後在國際上斬獲大獎。

當下中國動漫想要走出迷失,生產出真正有全球競爭力的佳品,就需要用心講述能傳遞出文化價值的好故事。正如英國布貓動畫公司總裁喬恩.瑞尼所說,想讓本土的故事在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共鳴,最重要的就是用心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