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海淀区小升初从2017年起取消推优,增加“登记入学”,即升学方式为登记入学、特长生、公办寄宿、九年一贯、民办学校、大派位。

以下是2017年海淀区小升初各途径计划招生分析

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一、登记入学

按照自愿原则,依据区教委划定的登记入学区域,选择1-3所公办初中申请登记入学。一共划分为五个招生区域,共5760个招生名额。

其中,十一学校、101中学面向全区招生80人,人大附、北大附、清华附、首师大附面向全区招生40人,即海淀六小强的登记入学招生人数共320人。

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小雅解读】:

首先,教委划定的登记入学区域,优质学校覆盖更多学区,一般学校为附近2-3所小学。

其次,只要是优质学校,一定是挤破脑袋。通过“登记入学”进入六小强的概率320/22000=1.45%。具体到某所初中,填报的人越多,被录取的概率就越小。

最后,3个志愿为顺序志愿,第一志愿尤为关键。要综合考量意向学校的类别、距离远近、交通状况、招生计划等因素;同时家长可以结合《中考校额到校政策》,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既不盲目填报,也不随别人集中填报。

二、特长生

体育、艺术和科技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经本人自荐,所在学校审定,可拥有特长生推荐资格,申请参加招生学校的特长生专业考查。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

【小雅解读】

2017年特长生比例下降到4%,招生人数1004人。其中,科技225人、体育269人、艺术510人。

以海淀为例,学生只能报考一类特长,报考学校原则上建议不超过3所。因为特长测试时间集中在5月21日-22日,对照报名的学校考查的时间,选择太多学校很有可能跑不过来。

三、公办寄宿学校

经区教委批准的具备招收寄宿生资质的公办学校(班),严格按照公示的本年度招生计划,依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面向本区招生。

【小雅解读】:2017年海淀小升初1742人(占比8%)通过此方式入学。

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四、九年一贯制

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小雅解读】

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教育,小学毕业后可直升本校初中。

五、民办学校

经区教委批准的具备当年招生资质的民办学校,按照公示的本年度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招生。

【小雅解读】

以下是非常受到家长青睐的民办校。不难发现,优质民办学校多集中于海淀和朝阳。

海淀区小升初政策解读

民办校越来越火热的原因是什么?

1.可获得教育强区的学籍

北京中考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实行“锁区”政策,中考禁止跨区报考,将优秀学生留在本区。举例来说,东城的初中生不能报考海淀、西城的高中。小升初将是跨区的最后机会。

2.优质的生源

民办校可招收全市、非京籍的学生,且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民办学校通过对入口生源进行把控,生源质量有保证。

3.中考成绩突出

许多民办校成绩已超越区重点,直逼市重点。

以2016北京中考为例,人大附中分校的中考成绩平均分排名海淀中考第3;师达学校排名海淀第6;北达资源排名海淀第11.

4.软硬件设施配套

民办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均相当完善。认真负责的老师,加上优秀努力的学生,最后中考产出结果非常令人期待。

5.影子效应

现有优质民办校大多有名校背景依托,例如师达与首师附中,北达资源与北大附中,建华实验学校与十一学校等。

小雅建议,选择民办校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校,包括简章发布时间、招生对象、学费、报名时间、报名方式、考试时间等,与孩子商量好初中是否住宿。

六、大派位

符合海淀区初中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以就读小学所在招生区域为界进行统一分配。

海淀区共划分为17个学区。大派位按学区进行,同一学区的学生一起进行派位,与成绩无关。每个学生可以填写6-7个志愿,电脑按学生填写的志愿优先顺序依次检索录取。

【小雅解读】

派位的特点:1.公正公开,不受人为干扰,操作公开,监控严密,能有效地防止分配学位中的不正之风;2.可能出现倒挂,电脑派位与成绩无关,很大随机性。(倒挂:成绩好的学生分配到一般学校/成绩差的学生分配到好学校)

学区房增加了进入重点初中的机会,并不100%保证一定进入重点初中。关键要看学区内的中学分布,以及学区内孩子的志愿。

除了学区房重金加持外,小雅建议一定要慎重第一志愿(热门校在第一志愿派位结束后不会剩余),要兼顾热门校和保底校。

【总结】

小雅建议:

1.提前规划,提前上岸(登记入学、特长、寄宿、民办等提前录取)

2.留意目标校信息,避免错失

3.若决定大派位,要做好心理准备

按照历年经验,2018年4月海淀区教委会发布《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届时小雅会为您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