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的市盈率只有6倍,就是說投入十萬元六年就能回本,是這樣嗎(拋開個股價波動)?

美飾家3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銀行板塊累計跌幅達到30%左右,這本身並非正常的現象。然而,從今年2月份以來,不少銀行股的價格跌幅達到30%左右,更有甚者的累計最大跌幅更為明顯,這難免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對於時下A股市場的銀行股,跌破每股淨資產已經不是意外之事,而更有部分銀行股的市淨率水平低至0.7以下,其價值低估程度可想而知。

在投資者的印象中,銀行股5、6倍的估值水平已經屬於歷史上非常低的狀態,但時至目前,部分銀行股的動態市盈率水平已經驟減至4倍的水平,而4倍的動態市盈率水平,確實顯得非常廉價。不過,對於銀行股投資,不僅僅要看市盈率、股息率,而且還需要看整個經濟大環境以及信用環境,而一般而言,股息率越高、估值越低,往往預示著更高的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回收成本。


郭施亮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越是簡單的東西越不被理解,這就是股市上多少人賠錢的道理。

投資是購買可以盈利的資產,而多數人買入的是“夢”。賺大錢,發大財的夢。單從市淨率一點就可以清楚的判斷,百分之八十的股民必定賠錢。用四倍以上的價格買入一倍淨資產憑什麼賺錢?兩倍以上價格買入,何時回本?靠分紅,不足百分之五,靠資產增值,不足百分之二十。就算百分之二十,兩倍市淨率,也要十年回本。被炒作的只是少數,被拋棄的總是多數。

現在提出的針對銀行股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就是6倍市盈率六年回本。下面揭開這個幾乎是市場上“最大的謊言”。注意: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這個謎底就是市淨率低於一倍的銀行股,現在買入就已經回本了。不厭其煩的說交通銀行。不足7元的股價,買入8元以上的資產難道不夠本嗎?7元之下的人民幣,買了8元以上的銀行資產,已經賺錢了,如何認為需要6年才回本?每天大呼小叫的說炒股票賠了多少錢,回頭看一眼。6年以前買入幾乎是任何一隻銀行股,現在賣掉一半,除了回本還剩下什麼?答案非常簡單,就是一半數量的股票,市值相當於你投入的資金,只多不少。

這就意味著,六年時間,你的資產翻番。翻番和回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令人費解的是,那麼多專家,資深人士,股評,以及股民居然能把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不得不懷疑,到底是真不明白還是故意為之?說的津津有味,理論鋪天蓋地,卻丟掉了股票的核心,讓資產不翼而飛了。

重複一個觀點,買股票買的是股權,股權就是資產。股價高於股權(資產)買入就是賠本,等於資產就是夠本,低於資產就是賺錢。拋開利潤,拋開增長,只要不是賠本的買賣,買入破淨的銀行股,就是以低於資產價值購入資產。用不了六年,不用考慮市盈率,就已經賺到了。

回本根本不是問題,問題是市盈率6倍的銀行股,6年你能賺多少錢?是一倍還是更多?也許不到?股票就是本錢,甚至高於本錢。你沒有任何損失,只有分紅,利潤,資產增值。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你以雞肉的價格買了一隻母雞,不用你喂,下的蛋歸你,母雞永遠屬於你。你需要6年才能回本嗎?

銀行股的問題我已經說了一年多了,本來不想再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了。但很無奈,對於謊言,總要有人戳穿,捨我其誰?反正至今沒有看到有人站出來說句實話。都是討論什麼股票賺大錢,什麼技術最有用,什麼行業高成長,那隻股票有潛力。

願意接受謊言的可以繼續,不信真話不勉強,賠錢賺錢自己的事,一片真心有誰知?


麻辣SC


理論來講是這麼回事,如果碰到牛市可能都不需要六年的時間。銀行股的投資需要的是什麼?就是需要堅定的持有意識。縱觀銀行板塊指數的漲跌,特別是2016年、2017年間價值股、分紅股得到了股價有效的上漲,這也促使銀行股重新迴歸到投資者的眼簾之中,並且多數銀行股的市盈率較低。

從銀行股市盈率來看:

從近年銀行股的表現來講,銀行股的長期走勢較為不錯,自2016年二次探底以後至今上漲幅依然有著30%+,最高漲幅能夠達到90%+。上漲空間上也說明了銀行股近年來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熱捧。

其實單從價值、分紅的角度來看銀行股,6年間是可能形成回本之勢的,銀行股每年均3%-5%的分紅力度,如果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單靠分紅能夠達到18%-30%的分紅。如果能夠偶遇一次牛市,那麼銀行股作為市值最大的行業之一,受到投資者的熱捧程度也是非同小可,翻倍肯定沒問題。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高估值銀行股。高估值的銀行股經歷了上市以後的“爆炒”,現如今存在破發的趨勢,並且市盈率對比同行業偏高,需要謹慎對待。

拋開個股的波動,銀行是很難達到6年回本的,像2012年、2013年銀行股下跌過程中部分銀行股依然保持高分紅,分紅達到了8%,雖然依然不能6年回本,但是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回本時間。


炒股哥說


理論上來說,在銀行股保持賺錢能力不變的前提下,現在投入十萬元買入銀行股,六年後應該可以回本。這個回本包括股票分紅和股價上漲收益兩部分。


當前,銀行股由於各種原因受到市場嚴重低估,大多數人不看好銀行股的前景。但仍然有少數人堅定看好銀行股的未來,比如小編。



說到底,看空銀行股的最重要原因只有一個,市場流動資金不足,不足以推動體量龐大的銀行股板塊。但是也正因為銀行股被市場如此低估,所以目前銀行股的估值優勢具有相當高的安全邊際。


一直以來,銀行股的成長性和不良貸款率都是市場投資者最擔心的兩個問題。可事實上,銀行股一直在市場的質疑中負重前行,業績優良。目前A股市場26只銀行股竟有16只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市盈率在6倍左右,淨資產收益率在11--15%之間。


我們再看看市場看空銀行股的另一個原因,淨資產收益率小幅下降。在前幾年,銀行股的淨資產收益率普遍在15%以上,而目前增速逐漸下降,未來可能不再保持高增長率。


說實話,市場對於銀行股的估值邏輯真是很奇怪。竟然如此嚴重看空賺錢能力在大部分其他公司之上的銀行股。對於其他股票來說,每年10%的淨資產收益率已經是優秀股票了,但到了銀行股這裡就變成利空。要知道,連續7年淨資產收益率10%之後,上市公司的淨資產將翻一倍。


以某銀行股為例,當前的每股淨資產是19.73元,淨資產收益率為15.36,以最悲觀的概率預計,未來七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5.5/13.5/12/11/10/9/8,累計平均收益率在11%以上,計算後的累積淨資產收益率為207%,摺合每股40.06元。這是以每年賺錢能力逐漸下降計算的結果,夠保守了吧?


銀行股板塊有一個特點,在板塊整體估值低於1倍以後,最多一到兩年的時間就會回升至一倍以上。以當前0.8倍市淨率股價計算,假設在未來兩年內出現一次股價回升至市淨率一倍以上,那麼盈利空間在30--50%之間,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


至於說銀行股日子不好過的人,別說笑話了,真到了銀行股日子不好過的那一天,其它行業公司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白馬華菲特


如果忽略股價波動影響的話,在投資回報計算上就簡單明確了。從公式上看,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市盈率確實代表了成本回收所需要的時間。但是你現在花10萬元買入市盈率為6的銀行股,6年後想回本是不可能的。

首先銀行股6的市盈率是動態市盈率,這個和實際市盈率還是有差別的。工商銀行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也是現金分紅總金額最高的公司,我們來算一下靜態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的差距。

工商銀行當前的市盈率是6.41,這是根據當前每股收益0.22元計算出來的,當然了這0.22只是第一季度收益,全年市盈率為0.22*4=0.88元。這和2017年年報公佈的0.77的市盈率還是有不小差距的,說明工商銀行第一季度的業績要比其他季度好。我們再算一下真正的市盈率:5.97(股價)/0.77=7.36。那麼8年能回收成本嗎?也是不能的。

因為不是每股所有的收益都會用來分紅,並且分紅還是要收稅的。在這我就不吐槽A股的分紅情況了,留給大家留言吐槽,同樣我們還是以工商銀行為例看下投資回報週期。

工商銀行2018年的分紅預案是每10股派2.048元,大家可以關注下這個“派”字,這裡就是派息率的簡稱。派息率的意思就是分紅資金佔每股收益的比率,我們來算下,平均到每股的分紅應該是,2.048/10=0.2048元,依據第一季度財報,2018年每股收益為0.88元,那麼派息率為0.2048/0.88=23%,也就是說你現在的10萬如果依靠分紅的話要30年才能收回成本,是不是感覺被騙了?

同時分紅收入是要收稅的,包括股息稅、印花稅等,也就是說你每股分紅是少於0.2048元的,稅雖然不多,但股本大才能看出來。

想必現在大家思路都很清晰了吧,順便也給大家爆料下A股中有哪些慷慨的分紅大戶:格力電器,貴州茅臺,上氣集團,麗珠集團,平安保險,中國神華,中國石化,長江電力,川投能源,浦發、興業工農建交等銀行股。






徐徐成翔


不一定。

目前銀行股的市盈率是6倍,是針對當前的盈利來說的。您排除了股價波動,要知道還有盈利波動。盈利波動是股票最大的變數。目前之所以銀行股都到了六倍,是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銀行的經營有風險。您看啊,最近債券違約那麼多,銀行的信貸有沒有違約的呢?銀行的一筆貸款就賺那麼點利息,要是出一筆壞賬就連本帶利都沒了。這就是銀行股只有六倍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自從四萬億刺激經濟之後,銀行股的股價是漲了,但看PE卻又便宜了。這是因為四萬億之後,銀行的利潤大幅度增加。為什麼呢?您想啊,作為商業銀行,本來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應該收縮貸款的,因為經濟不好了風險大啊。但我們的銀行是大幅度增加貸款。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的商業銀行不是商業銀行,是來執行國家的貨幣政策了。就是說,幫國家來放貨幣了。幫國家放的貨幣,以信貸形式放,就賺了一個妥妥的利潤啊。

但這些利潤和經營能力有關嗎?關係不大。主要都是政府的項目,或者國企的項目。背後都是有剛性兌付的。這個剛性兌付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合理呢?畢竟是為了執行國家貨幣寬鬆政策放貨幣的呀,不是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行為。

這種剛性兌付,後來就延續了下來。這就是本次金融整頓要求打破剛性兌付的大背景。

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呢?沒有風險不是皆大歡喜嗎?問題就出在這裡。哪有項目沒有風險的?都剛性兌付了,還要拿個風險收益,也就是高收益,這是在搶錢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項目預算的軟約束。因為剛性兌付的原因導致項目的資金供應沒有了約束,決策就變得隨意了。

很多人預期,打破剛性兌付之後,銀行的生意會減少,還會有壞賬發生,盈利就會下滑。

有這一預期的人,都是聰明人。聰明人一直在放風險,於是錯過了很多機會。尤其是最近三年沒買銀行股,錯過了翻倍的機會。如今,銀行股很多都到了不到六倍附近,買不買?這時候不能靠聰明瞭,而是要紮紮實實研究這些銀行會不會有壞賬。壞賬多的,肯定不能買。但我相信,一定會有銀行是被錯殺的。這樣的銀行,找到他,在下跌過程中持續買入。這樣的低市盈率投資,一定是有價值的。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孫建波


市盈率的公式=股價/每股利潤,理論上講是代表多少年可以回收你的投資本金,比如說銀行股市盈率是6,理論上代表了6年你可以回本,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上市公司的利潤全部用來分配,而不會留存做非分配利潤積累,但事實上這是不太現實的,很多上市公司分紅很少,寧願意採取配股和送股的方式對待投資者,而且我們國家強制分紅政策不是非常的嚴格,這一點和成熟的歐美市場有一定的差距。

通常,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市盈率PE在0-13屬於被嚴重低估,14-20屬於正常估值,21-28屬於被高估,28以上屬於嚴重的泡沫,但實際上,我們股市大多數股票的市盈率都在28以上,泡沫化程度是比較高的,但由於上市公司採取拆細的配股模式,所以投資者只看到當前交易的股價比較低,但如果你採取復權模式計算,很多你看的幾元股實際價格沒準幾十元了,所以說市盈率高一般意味著風險較大。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京東這些新經濟估值模式取決於流量而不是它的資產盈利能力,基於發展的想象,市盈率很高、還虧損,但是價格仍然上漲。

市盈率低自然是件好事,說明股票的估值較低,值得買進,但也有極個別落後行業的也很低比如高速公路和水廠之類的固定現金流收入的,即便低也不會大漲,因為沒有預期故事可講。

但對於銀行這一類週期股,低市盈率就是千載難逢的好的投資機會,因為下一階段就是經濟景氣的週期開始。


王紅英金融期貨


市盈率(PE)是市值除以淨利潤或者股價除以每股淨利潤,如果這家銀行每年的市盈率都是6倍,並且是題主假設的股價不變,那麼6年時間的分紅填權就是可以靠利潤回本。當然應該加上一個條件就是市場估值不變。

事實上銀行等金融股、地產股、鋼鐵股等資金密集型企業的估值主要是市淨率(PB),就是市值除以淨資產或者股價除以每股淨資產。

舉個例子,某銀行現在股價6元,每股淨資產6元,每股盈利1元,那麼他的市盈率就是6倍,市淨率就是1。(舉例均不考慮稅費)

假設每年收益全部分紅,銀行盈利不變,市場估值體系不變,每年分紅一次,除權後股價為5元估值變低,恢復正常估值,很快會填權到6元。這樣六年剛好分紅每股6元收回投資,你仍然擁有股票。

但是每年全部分紅是不可能的,那就再舉個極端的情況,就是每年都不分紅,把盈利都計入資本公積。那麼一年後,他的每股淨資產變為7元,六年後每股淨資產變為12元,這時候你覺得他的股價還可能用市盈率6倍估值嗎?當然不可能,這時候如果我們每年都用市淨率為1進行估值,那麼他的股價就應該每年漲一元,六年後漲到12元,市盈率變成12倍,但是市淨率仍然是1倍,你可以賣出一半的股票收回成本,留下買入市值的股票。

2014年的時候,銀行股的市盈率普遍在4倍左右,市淨率普遍破淨,為什麼這樣?因為投資者擔心金融風暴後銀行積累的大量不良貸款可能形成的壞賬,看著很高的盈利、資產,可能一場風暴就會蕩然無存,看看美國金融風暴時金融機構的表現就知道了。

所以投資主要看未來看預期,市盈率、市淨率都是隻能反應過去的指標,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對於週期性行業更不能光看市盈率低就認為值得投資,這時候可能正是他們的高景氣的週期,情況隨時可能逆轉。




宇宙第一打行工商銀行月線圖



2017業績最好的招商銀行月線圖

對於銀行股的投資價值,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討論。


大別山名珍匯


財智成功認為:大多數股票只有投機價值,而沒有投資價值。市盈率6倍的股票僅靠分紅的話絕對不可能6年就回本。

首先,多數股票不是每年都分紅的,而分紅的時候,具體分紅比例也偏低,一般都會低於50%。

就本問題而言,且不說市盈率能否每年都能保持6倍,業績隨時變臉,盈利下滑,轉眼就能變成30倍。

所以在每年100%分紅的情況下,如果持續6年都能保持這個市盈率,那麼理論上確實可以六年就能回本。但是實際上,銀行更多的是少量分紅,或者偶爾分紅,經常不分紅,如果靠分紅收回全部成本,15年都是少說的。

繼續說為什麼說多數股票沒有投資價值,原因還是分紅。當一支股票偶爾分紅時,實際的回報率往往會低於銀行三年定期存款的收益。在大額存單利率普遍上浮50%左右的時候,多數股票從分紅角度沒有投資價值。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炒股,根本原因則是希望通過投機,讓其他人以更高的價格接盤。

題材股、概念股、區域股,各大機構通過炒作各種概念,以大量資金拉昇股價,吸引散戶進去接盤,這是機構盈利的重要原因。

而普通投資者在股市中,一方面好股票難尋,另一方面這些股票往往價值也已經被高估,真正能夠獲得的回報就很難說了。

不管怎麼說,想跑贏通脹很難,投資優質股票依然是重要選擇之一。遇到行情好,敢於接盤的人就多,分紅不一定賺到多少,但是接盤俠可以給更多。

如果您認可我的觀點,敬請點贊或評論讓我知道,我會盡力回覆。


財智成功


銀行股市盈率6倍,買入6年回本,理論上是這樣的,只能說理論上是,實際情況大概率不是。

首先,銀行不會把盈利都分掉。銀行如果承諾把每年盈利都分掉,市盈率就不可能是6倍。實際上多年來銀行分紅率不超過50%,現在四大行在30%左右,市值是分紅的大約18倍。以分紅來看,買入銀行股年利5%,與理財產品差不多。正是因為和理財產品差不多,銀行股才不像房子一樣要搖號買。

其次,以投資的心態持有銀行股是值得的。大銀行股每年每分紅,尤其是四大行要分紅給中投下屬的匯金以保證覆蓋匯金的部分成本。分紅之後剩餘的利潤也沒有憑空消失,而是用於擴大再生產,至少也是掛在帳上,成為來年可分配利潤的一部分,這不停累積會越來越多。理論上講,每股權益也是越來越多,總有一天將會體現在股價上。

第三,大銀行的經營風險並不大。幾大行在本世紀初,幾乎破產過一次,國家動用外匯儲備注資才活過來,現在風險意識還是很強的。這幾大行都是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國家在重點監管,經營不像小銀行那麼激進。大銀行的管理層有經營壓力,雖然不能杜絕腐敗,但業績不會太差,盈利是比較穩健,當然不要指望高速增長。

第四,限購限售政策用時間慢慢給房地產氣球放氣,加上去槓桿的政策,金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大銀行就不有大的風險。因此大銀行股票可以安心持有,只輸時間不輸錢。

第五,如果要炒股暴富,大銀行股不是好標的。銀行股體量巨大,銀行業不是新生事物,因此銀行股的業績和股價都不會暴漲,波動30%就了不得了,尤其是股災後護盤二三年後的今天。還有銀行股有分紅,不長期持有可能產生所得稅,更不利短炒。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銀行股不是唯一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