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報新時代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穿著家常的衣服,黑髮精緻地挽成一髻,坐在面前的李谷一不同於舞臺上的流光溢彩,卻如冬日陽光般讓人親近。她手捧一杯清茶,眼角的笑意和清脆的話語,伴隨茶香熱氣升騰起來。這是李谷一家的客廳。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的“三多”:鮮花多、陽光多、故事多。一如舞臺下的她。

如果說每一個從上世紀 80 年代走來的中國人,心裡都流淌著李谷一的歌聲,這並不誇張。“文革”後,中國電影打破樣板式的千人一腔,電影中李谷一的深情歌唱應著人們心中的春風解凍。她獨特的氣聲技巧,是帶有先鋒意味的大膽嘗試。一首《鄉戀》,引發了新舊兩種文藝觀念的激烈論爭。“俗話講無聲勝有聲,《鄉戀》像俯在耳畔的竊竊私語,是飽含情感的娓娓道來,富有人情味,‘你的聲音你的歌聲’——”她一邊唱,一邊做解釋,有的歌唱的時候用“全氣”,有的用“半氣”。你能感受到,每一處氣息和吐字都有極為講究的力道。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1983年央視首屆春節聯歡晚會,觀眾通過熱線高密度點播,導演組遞了好多輪條子給在現場的廣電部部長吳冷西,《鄉戀》終於在春晚得以“正名”。那個大年夜,包括《鄉戀》在內,李谷一唱了 9首歌。她的歌聲乘著春風而來,裡面有觀眾潮水般的期待,也有一個時代對文藝的召喚。

“邁出第一步總是難的。”再憶那暴風驟雨般的過往,李谷一有了更深沉的感慨,“我們的文藝應該以人為本,歌始終是唱給大眾聽的。”

《鄉戀》之外,諸多閃光的“第一”刻度了李谷一的藝術人生。1982年李谷一著手創建中國輕音樂團,擔任團長的她爆發了強烈的創作力,《難忘今宵》《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我和我的祖國》等傳唱整個中國。90年代初,她根據自己的藝術實踐首次提出“戲歌”的概念,一直影響至今。

六十載如白駒過隙,光陰載不走的是為人民為時代歌唱的情懷。不久前,李谷一和新生代歌手霍尊合作演唱了《一念花開》,這首古香古韻中國風的歌曲一上榜就贏得了不同年齡觀眾的心。“點擊率相當高”,頗感欣慰的李谷一用手機播放給我們聽,她的歌聲如同擺脫時間的重力,青春依舊“。現在的歌曲激烈豪爽的多,抒情細膩的少。大刀闊斧容易遮蓋細膩的東西,抒情歌曲在處理時更要細細琢磨。”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雖年過七旬,但李谷一從未停止對藝術完美的追求和嘗試。《山水》《龍文》《一路芬芳》《那溪那山》《大好河山耀中華》《你不來船不開》《牡丹獎之歌》……最近一兩年,她接連捧出新作。在一些社會活動中,她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中肯的建議,經她指點的一些“好苗子”,也接連在音樂比賽中獲得大獎。

“唱《鄉戀》時,我根本想不到文藝能像今天這般百花齊放。”回首 40 年風起雲湧,李谷一感慨萬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她仍在思考:如何繼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如何用更多好作品回報新時代。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李谷一音樂作品欣賞(選輯)

(選自《新湘評論》)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本週熱文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李谷一:用更多好作品 回报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