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批判那些不拿國家錢的人!

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最為著名的教育家,同時他也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然而在那個時代,孔子很多卓有成效的政策都得不到貫徹落實。在現存的史料中,保存了很多孔子治理國家的主張,其中有一項就是批判不拿國家錢的那些人。


孔子批判那些不拿國家錢的人!

孔子是魯國人,在那個年代魯國只能算弱國,很多國民被擄掠到外國當奴隸。魯國君主為救回這些人,頒佈了一條命令,凡是可以幫助淪為奴隸的魯國人恢復自由,均可以獲得魯國的補償和獎勵。孔子有個弟子叫端木賜,在外遊歷經商時碰到了幾個魯國奴隸。端木賜本身是個超有錢的富二代,花錢將這幾個魯國奴隸贖了出來,並帶回了魯國。為了顯示自己的高尚品格,端木賜拒絕了國家的補償。本來他可沒把這當成什麼大事,誰知孔子聽說這事,把端木賜叫來狠狠訓斥了一頓:“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孔子批判那些不拿國家錢的人!

孔子的意思就是,你端木賜是個有錢人,可魯國還有很多窮人,他們去外國拯救自己的同胞,回國拿到獎賞,這樣還可以勉強過日子。可你卻拒絕拿獎賞,害的那些窮人也不好意思去拿獎賞,自然他們也就不去解救那些奴隸同胞了。畢竟自己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還哪有心思管別人。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一項國家政策,還迫使魯人變得越發冷漠。

孔子批判那些不拿國家錢的人!

孔子的這種主張其實就是“中庸之道”,健康的道德必須建立在正常的人情、人性上,不能走向極端。端木賜這種超有錢的人就不屬於正常人範疇了,所謂“正常人”指的是佔社會大部分比例的種群,以大比例種群為基準的道德標準才可以作為整個社會道德標準的參考。以少數人的道德標準綁架整個社會,往往會造成整個社會的冷漠。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請各位看官不要瞎聯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