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立,构建塑造

里,内心世界

构建孩子完满内心世界的基础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谓“看”就是预测。对于这句“老人言”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甚至排斥。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句“老人言”过分强调“天赋”决定人的一生而忽略后天的努力。而实际上这句“老人言”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三岁看其“情”——出才,七岁看其“志”——出息。

三岁七岁是“童”。童是由“立”与“里”构成。立,是构建,塑造。而“里”是指人的内心世界,所谓“表里如一”,“里”指的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从“童”这个汉字可以看出这句“老人言”更强调七岁之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也就是说七岁之前孩子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以及接受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在此期间父母的处世态度及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看大”是说每个孩子在三岁之前都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就是俗话说的“出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这一“与众不同”、这一“出才”并加以培植。孩子过生日时让孩子抓周,就是让我们发现孩子的这一“与众不同”。通过名字可以引导、培植孩子的“与众不同”与“出才”。

抓周就是在孩子过1周岁生日时,在孩子面前摆放各种各样的物件任孩子随意抓取,看孩子对什么物件有“感”,以此来考察孩子的“情”——情趣、喜好以及志向等。

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七岁看老”看的是孩子的“志”——包括意志、志向。

意志是志向的基础,俗话说的“葫芦吊大,孩子跌大”,“跌”就是在锤炼孩子的意志。当然“跌”还包含了“犯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错误让孩子经历的挫折,而挫败感是锤炼意志的最佳方式。

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对于“跌倒”的孩子家长们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有的觉得无所谓让孩子自己爬起来;有的一惊一乍以此来表示对孩子的“关心”;有的甚至会惩罚绊倒孩子的“元凶”以此给孩子“解气”。

家长们在“不经意”间的态度和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变得更顽强或者是更懦弱。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更是如此。

溺爱是在损毁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变得更懦弱!

所谓无志不立,是说志向引导人的一生,意志是志向的基础,意志顽强才可能志存高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老祖宗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