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的临门一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奥妙,

对之前素不相识的人来说,主要靠眼缘,

高俅与端王就很有眼缘,那还不是短暂的一眼之缘,而是终生眼缘,

所谓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也有人说,眼缘与人的基因有关,这就有点玄乎了,

同为河南开封老乡,知名皇家文青赵佶与无名市井泼皮高俅,却成了一辈子的君臣,

是为宋徽宗,高太尉。

高太尉的临门一脚

高俅,宋代的C罗

中国古代奸臣层出不穷,但像北宋末年那样扎堆出现的,确实罕见,真是屋漏偏逢大雨,

害死岳飞的秦桧,皇帝的画室伙伴蔡京,以太监之身出任国防部长的童贯……你方演罢我登场,

个个祸国殃民,让人恨得牙痒痒,

相比之下,高俅倒没那么可恨了,他的“罪恶”,只出现在演绎的《水浒传》里,很多好事之人想搜罗他的丑恶证据,但收获甚少,

有人说,高俅出身低微,最终却身居高位,令很多读书人心里不平衡,施耐庵顺应这种心态,将高俅设定为《水浒传》第一坏蛋,

在这部闻名世界的小说里,他陷害林冲、毒死宋江,是梁山众好汉的死对头,

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不是踢得一脚好球,也许他早该被人遗忘了,

如今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但中国足球是一面人人敲打的破鼓,

失望之余,高俅的名字也屡屡被人提及。

高太尉的临门一脚

说他是一个足坛天才,绝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在万恶的旧社会,他以球为敲门砖,踢出了一个未来,

……

那是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在苦难中煎熬的高俅,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他受人之托,去送个快递,

他不知道,因为当天下午遇到的那个人,他的人生将发生重大转折,

让他去送快递的人,叫王诜,是当朝驸马,爱好笔墨丹青,

收快递的人,叫赵佶,是王诜的侄子端王,更是狂热的艺术爱好者,有人甚至说他是南唐后主李煜再生,

同时,端王爱好运动,是一个足球迷。

……

端王府后花园,枝条交疏,绿叶圆润,空气里都是植物的香气,

一群年轻人正在踢球,为首的少年,只有17岁左右,白白净净,一脸稚嫩,

高俅不敢停留,放下快递包裹,正想往回走,足球就滚到了他的脚下,

几乎出于一种本能,他伸腿就把球粘了起来,

那真的是粘,球在他的脚踝前后转了两圈,稳稳当当地停在了他的脚背上,

他没有助跑,掂了两下,直接来了个香蕉球,足球应声入网,

所有人都看呆了。

端王微笑着走过来,端详着这个陌生小伙,又看了一眼他的双腿,心里想,“这小子貌不惊人,但当他玩球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停止呼吸了”,

端王问,“你是谁,为啥这么会踢球?”

高俅拱了拱手,回答说,“踢球,是在下最大的爱好,每天要踢几个小时,风雨无阻,”

“跟着我混,中不中?”端王问,“我不会亏待你的。”

对于命运中忽然出现的机会,高俅当然要努力把握,

“中!”

端王点了点头,对一旁的人说,“给王太尉回复一下,他送来的蓖刀,和这个送货的人,我一并收下了。"

就这样,高俅完成了他一辈子最重要的一脚球。

从此,阴谋、权斗和蹴鞠伴其一生。

高太尉的临门一脚

更巧的是,高俅认识端王没几天,宋哲宗赵煦驾崩,皇位的继承人成了一个问题,

选谁不选谁,这是很有学问的,

本来皇位跟赵佶没什么关系,因为他的生母地位不高,且很早去世,

但经过权衡,极其强势的向太后力排众议(宰相章惇当时就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选择赵佶为北宋第八任皇帝,

老太后内心认定,赵佶一向对自己恭恭敬敬,而且很有艺术天赋,至于政治才华,会有的,

后来的大量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臭的、在政治上极其错误的决定,

在登基之前,端王是个不问政事的家伙,整日琴棋书画,品茶喝酒,加上他模样英俊,爱好摄影,在开封城内拥有无数粉丝,

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才华的皇帝,能对仓库里大量的书画古玩作出最专业最独到的点评,但他是政治上的门外汉,

很多人曾将北宋的亡国归因于奸臣当道,农民起义,金的崛起,却不知根本原因还是在皇家,

高太尉的临门一脚

高俅出身低微,尽管为人机灵,学习能力也很强(尤其擅长模仿名人书法),但他这个人很喜欢招惹是非,成天偷鸡摸狗,每天都有几拔人投诉,

其中一个王员外怨高俅带坏其子,到官府告了他一状,结果高俅被“断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也就是说,他被打了二十棍,还被流放到遥远的淮西,

被人踢来踢去的生活,他再也不想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踢他的人,身份也非同小可,一个比一个如雷贯耳,

在淮西,他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

不久国家大赦,高俅很想回老家开封,柳世权想了想,给好朋友、开封药商董将仕写了一封推荐信;

董老板看高俅还算勤快,又把他推荐给了客户苏东坡(苏老师常到董家串门抓药),

当时苏已名满天下,连皇帝和太后都是他的粉丝,绝对的北宋文坛盟主;

没有资料显示高俅在苏家呆了多久,只知道那是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前后,囚徒曾翻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没有一句话提到高俅,可见高对于苏轼来说,并没有什么份量,

但对高俅来说,能跟着苏东坡那样的大神学习,当书僮,也让他收获不少,他本来在书法和文章方面有一些天份,在东坡的影响下,他的才华爆发了,

后来他确实也成了北宋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能跟徽宗聊到一起,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后来苏轼将高俅推荐给好朋友王诜,经王诜他又认识了端王。

他的机灵和聪明帮了他大忙。据史料记载,他对徽宗百般讨好,初见,便“向前跪下”,继而“叉手跪覆”,且“拜道”“再拜道”,稍有差池,就“叩头谢罪”,

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

后来,有很多人嫉妒高俅的得宠,徽宗居然反问道,“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

高太尉的临门一脚

高俅书法作品

为了培养这位年少就认识的球友,宋徽宗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大宋靠武力夺取政权,很怕别人效仿,从“杯酒释兵权”开始,逐渐集中军事权力,后又在科举中厉行“扬文抑武”政策,

即,县长以上的文官,必须拥有进士资格,

而高俅从未接受系统培训,未参加过各种国家考试,成了他仕途上最大的障碍,

徽宗决定从武将体系里培养高俅,宋代规定,武将升迁须在边境取得战绩,徽宗于是将高俅托付给大将刘仲武,凭此镀金,为将来升迁打下基础,(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殿帅,即宋代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把保护自己的军队全交给高俅,可见徽宗对其信任,

公元1106年,高俅还参加大宋的外交活动,以客省使的身份出使辽国,其实也是为了近距离观察辽军的作战能力,

可惜的是,他本身并非治军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说,高俅主持的军队充满了形式主义,彩船、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一应俱全,

训练时浮夸的军队,迟早被剥去画皮,

20年过后(公元1127年),当金军的铁蹄踏入开封之时,高俅的数十万禁军秒崩,

战火在开封城中烧了几个月,庙堂民间,一片废墟;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被金军俘虏。

……

又过了8年(公元1135年6月5日),作为囚徒的宋徽宗参加金国一场马球比赛(当球童),被呼啸而过的战马踩在脚下,再也没有醒来,

一切,似乎冥冥中早有注定。

PS:

谢谢支持。

最近支付宝有给大家发福利了,而且福利还很丰厚,话不多说,看看也大家能领多少!

高太尉的临门一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