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痛恨貧富差距,寫了一首詩,富人看後立即變賣家產舉家逃走

朱元璋痛恨貧富差距,寫了一首詩,富人看後立即變賣家產舉家逃走

元朝末年,社會腐朽不堪,官吏貪汙腐敗更是層出不窮,老百姓苦不堪言。三代赤貧出身的朱元璋對元朝官府黑暗有著“深刻體驗”,放牛間隙他也深刻見識了元朝貪官汙吏們對老百姓的剝削。

朱元璋早年迫於生計,幹過長工、放過牛、化過緣,飽嘗了人間冷暖,因此他對廣大貧苦老百姓有著發自內心地同情,貪官汙吏則成為他最為痛恨的對象。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

朱元璋痛恨貧富差距,寫了一首詩,富人看後立即變賣家產舉家逃走

既然成為了皇帝,朱元璋認為是時候向貪官汙吏開戰了。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將全國各地來京朝覲的府州縣官員們召集在一起,他要召開一場廉潔工作大會。在大會上,朱元璋諄諄告誡,“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如新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樹,不可搖其根,要使他們安養生息。要約己愛人,而不要朘人肥己。爾等當深戒之。”

除了痛恨貪官汙吏,朱元璋對貧富差距也深惡痛絕。官員貪汙現象在朱元璋的鐵腕手段下,有所收斂,可貧苦老百姓又面臨著因貧富差距導致的富戶欺壓,經常出現小規模的群體事件。

據《明實錄》記載, 朱元璋在位的31年間一般性群體性事件就達到了69起。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洪武十四年的福建福安縣,參與人員達到了八千人,最終出動官兵才鎮壓下去。之所以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朱元璋認為是貧富差距太大造成的,“富則親,民貧則離,民之貧富,國家休慼。”

朱元璋痛恨貧富差距,寫了一首詩,富人看後立即變賣家產舉家逃走

怎麼辦?朱元璋來了個先禮後兵,洪武三年二月,朱元璋將全國各地的富民召到京師,諄諄告誡他們,“汝等居田裡,安享富稅者,汝知之乎……毋凌弱,毋吞貧,毋虐小,毋欺老,孝敬父母,和睦親族,周給貧乏,遜順鄉里,如此則為良民。若效昔之所為,非良民矣。”

朱元璋的告誡並沒有解決問題,還是出現了“有田而不輸租,有丁而不應役”的現象。朱元璋又想到辦法,他要通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來教育富民們,“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猶披被。”

朱元璋痛恨貧富差距,寫了一首詩,富人看後立即變賣家產舉家逃走

據說,江蘇嘉定有一個名叫萬二的富人,聽到街頭巷尾傳唱朱元璋的這首詩時,立即將田產處理,攜帶全家人遠遁胡廣。果不其然,兩年後,江南大族悉數被籍沒,唯獨萬二倖免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