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喀什

地区

是人口大区、农业大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万户、127.3万人,92个深度贫困乡,1019个深度贫困村。如何发挥企业的力量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的共赢?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结合全国工商联《关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意见》,喀什地区制定“万企帮千村”专项行动方案,1019个工作队积极配合非公企业通过结对子、兴产业、促就业等“脱贫+”模式,在精准扶贫上发力,用心搭建“致富桥”,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努力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产业帮扶 发展特色产业

“在这里管吃管住,现在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在这里一定好好干,争取早点摘掉贫困的帽子。”在喀什红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忙碌的巴拉提·多力坤信心十足地说。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招聘会开到村里

巴拉提是喀什市英吾斯塘乡栏杆村的贫困户,今年他通过招工成为喀什建工集团的工人。“万企帮千村”专项行动以来,喀什建工集团将下属企业喀什红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设为培训就业基地,投资26万元配套了50套保障性住房,提供行政文员、前台、巡检工、修理工等15类就业岗位,先后解决20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稳定就业。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产业落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你种养殖、我来收购”的方式,和村委会签订了三年的农副产品供销协议。帮扶中,通过企业员工和贫困户结亲戚,实施“企业+农户”的新模式。现在,村里的每个贫困户都和企业员工们建立了经常性联系,针对有就业能力的村民,公司提供50个就业岗位。“我在铜辉矿业上班,每月有1500元的固定收入。在亲戚的帮助下,我家里还种了几亩蔬菜,已经帮我们找好了销路,我一定好好努力,让日子越来越好。”贫困户艾山·乃再尔说。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签订就业合同后,准备外出就业

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药到病除。喀什地区切实发挥帮扶企业的产业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加快布局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卫星工厂和扶贫车间,延长结对帮扶村的优势产业发展链条。帮扶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贫困户吸纳到产业发展链中,实现由外界“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变,增强脱贫致富的后劲。

就业帮扶 促进稳定就业

“这都得益于工作队的帮扶,让我们搭上了‘万企帮千村’致富快车!”两年前,阿迪力·玉素甫还是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滚独库木村的贫困户。如今,在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下,他已经是疏勒县天府门业的生产骨干,加上妻子打零工的劳务费,俩人每月有5200余元的稳定收入,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村民在五征花卉基地工作

就业帮扶,提供岗位是关键。喀什地区把就业扶贫作为“万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的根本任务,帮扶企业挖掘就业潜力,为结对村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项目扶持等多种帮扶服务,开展定向长期招工或季节性临时用工工作,优先招收贫困户就业,以岗代助、以工帮扶,努力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的。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西美木业就业的村民

疏勒县洋大曼乡红星村是全县劳务输出的大村,今年2月,贫困户阿孜古丽·吾布力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队的帮助下,将家里的3.5亩土地流转给村里的种棉大户,全家3口人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每月收入有6500余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说到自己的转变,阿孜古丽·吾布力感激地说:“没想到自己能走出农村,当上产业工人,过上不一样的生活,这都是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发生的变化。”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制衣厂让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阿迪力·喀吾力是红星村派驻南疆齐鲁工业园区棒冰厂的特聘管理员,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在厂区的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村民外出就业双向用、两边管、两不误。各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村级管理延伸到企业、工厂和园区,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招得来、管得住、用得好的预期目标。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世新说:“‘万企帮千村’活动为贫困户就业搭建了平台,为更多村民就业找到了源头活水,工作队经常到企业走访座谈,将这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用活、用实,让农民尝到就业的甜头。”

精准帮扶 增强脱贫信心

今年5月底,巴楚县雨仁农副产品加工厂投资120万元,在县城开起了一家生鲜直营店,解决了阿瓦提镇库勒博依村11名贫困户就业。巴楚县雨仁农副产品加工厂和库勒博依村结为帮扶对子后,立足自身优势,在推动农户种植蔬菜上下功夫,村民的庭院蔬菜可以直接通过企业门店销售。“我家门口种了一亩地的菜,不仅可以自己吃,同时也卖给生鲜直营店,目前,纯收入2000块钱左右。”贫困户艾尼瓦尔·喀斯木说。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企业的农技专家指导村民种植庭院蔬菜

扶贫先要扶志,喀什地区坚持采取“脱贫+”模式结对帮扶,鼓励帮扶企业围绕“帮什么”“怎么帮”“帮多久”,与结对村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精准扶贫交流,努力达成帮扶共识。帮扶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已创办合作社和卫星工厂300余个,仅叶城县美嘉食品有限公司就成立以核桃加工为主的合作社30多个,每名入社贫困户月增收1200至1800元,初步取得“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帮扶效应,贫困户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可观收益。喀什远方国际物流港有限责任公司培训60多人合格后全部上岗,喀什美丽澳服饰有限公司一次性吸纳1000多人就业。

脱贫攻坚丨“万企帮千村”怎么帮?喀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企业进行就业培训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目前,喀什地区已有9069家企业投身于“万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投入和捐赠资金580多万元,结对帮扶1000多个深度贫困村,非公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近6万个,已有2万多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增收。(黎霞、李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