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深圳十二年的游子怀念山东老家的端午节习俗

一个在深圳十二年的游子怀念山东老家的端午节习俗

山东的端午节一般怎么过 都有哪些习俗?

2006年大学毕业后几个月,便只身一人来到南国深圳工作。这里过年都没什么特色的习俗,端午节只有关外的某些渔村会有赛龙舟。而回想起老家山东日照莒县的端午习俗,饶有几分兴趣。

记得儿时的端午节,一大早起来父亲已经在门口插好了艾蒿和松枝,其他市县也有插桃枝和柏枝的,目的只有一个:辟邪驱邪。因为端午又称端五,相传这一日多病多灾,古代人有“躲午”(躲五)的习俗。

一个在深圳十二年的游子怀念山东老家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大家都知道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屈原大名。在山东民间,端午广为流传的是躲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据清代袁枚《子不语》记载,山东文登(今属于山东威海市)有毕姓妇人三月洗衣时候,看到树上有大若鸡蛋的李子,“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结果十四个月后产下一条二尺长的小龙,坠地即飞去,每到清晨就来饮母乳。最后被其父持刀砍断一截尾巴,小龙再也不敢来,于是得名“秃尾巴老李”。

早饭时间,母亲端上早已煮好的粽子和鸡蛋,这时候往往是农忙割麦子的季节,父亲一般从地里干活回来。老家的粽子用黄粘米或者糯米,有时候也会用自家种的水稻(记得以前家里的大米才一块左右一斤),粽子里放红枣,味道非常不错。鸡蛋往往和粽子放在一起用柴火(以前不用煤气)煮,弥漫着浓浓的粽香。山东也有地方用艾草煮鸡蛋的,鸡蛋煮熟后还带着微微的艾草香。

一个在深圳十二年的游子怀念山东老家的端午节习俗

对于小孩子来说,一般是妈妈或奶奶给戴五彩线在手腕或脚腕上,就是用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捻成,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五彩线解除的时间也有讲究,端午节后第一个下雨天才解下来,让雨水冲走,表示好运即将来临。

那时候奶奶还会缝制香荷包,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做工比较精细,包里装的是晒干的艾草等,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除了香包,老人家做的剪纸也非常漂亮,尤其是狮子和凤凰。还有用线缝制的布老虎,也是活灵活现,现在山东机场特产品里能看到类似的作品。

一个在深圳十二年的游子怀念山东老家的端午节习俗

十里不同风,山东17地市,端午节风俗也有差异。比如烟台威海等胶东一带,端午早上用露水擦脸和胳膊。省城济南的端午节早饭前,往往要先饮一杯雄黄酒,人们还将“五毒”(蝎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聊城的临清县端午节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等等,不一而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