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代表着古代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成就。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近代以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记录是在青铜器上,后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在此之前便没有了文字的踪迹。甲骨文是一种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在漫长的三千年时光里,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直到1899年甲骨文才跨越时空重现于世人眼前。

一个世纪以来,甲骨文的研究者有3800多人,但在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中,下面十个人的应该被世人铭记:

1

关键性的人物之一:

河南 剃头匠 李成

河南安阳的剃头匠李成染上了一身脓疮,无钱买药,偶然把捡来的龙骨碾成粉末,敷在疮上几天后脓疮竟然好了。这骨片莫非就是龙骨?同时李成不再剃头,专门挖掘股票卖了一铺,虽然每斤只得六分钱,却也勉强够温饱。

后来村民都向他学习,在村里挖掘龙骨卖给药铺,几年下来,药铺里龙骨不再稀缺。

2

关键性的人物之二:

北京 国子监 王懿荣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王懿荣,山东福山人,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三为国子监祭酒,著名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拿着从中药铺买来的龙骨反复揣摩。发现上面的一些奇异刻画与青铜器上的金文有些相似。尽管如此,像王懿荣这样的古文学家也只能认出寥寥几个。王懿荣决定对甲骨进行深入研究,于是他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的甲骨,一个字一两银子。就这样,一年的时间里王懿荣共收购有字甲骨一千五百片。

为搜集失散在民间的甲骨,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有时手头紧张,甚至把妻子的嫁妆都拿去典卖。他在一首嘲詩中写道: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

3

关键性的人物之三:

北京 水利专家 刘鹗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社会动荡不安,古物收藏家纷纷出手藏品。

1902年10月,王懿荣之子王翰甫为还清旧债,就将父亲生前所藏甲骨大部分卖给了刘鹗。

1903年刘鹗将珍藏的甲骨一千零五十八片选拓成书《铁云藏龟》。这是关于甲骨的第一本著作,在书中他明确指出甲骨文是殷人刀币文字,即甲骨殷商代遗物。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他编写的《铁云藏龟》是世界上第一部甲骨文专著。在此书的自序当中他记述了王懿荣发现的过程,又试着解释了五十多个甲骨文,后来证明正确无误的,有三十五个。

4

关键性的人物之四:

浙江 举人 孙诒让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刘鹗的《铁云藏龟》出版后学术界掀起甲骨文之风。其中,一名叫孙诒让的学者见到了刘鹗《铁云藏龟》后爱不释手。

他对《铁云藏龟》中的甲骨文进行了考试。1904年,完成了五万多字的《契文举例》。1908年,孙诒让去世。

5

关键性的人物之五

王国维

孙诒让去世后,几经辗转,1916年,王国维在上海得到了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手稿。后来,罗振宇出资将其出版。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朝第一位国君成汤居住一个叫“毫”的地方。

王国维从甲骨卜辞所刻的二百多个地名当中,找到了包括毫在内的雍、曹、杞等八处地名,随后又考证了王亥、王恒、上甲等商朝先公先王。确定了商王报 乙、报丙、报丁顺序,证明了史记中记载的商朝并非虚构。

6

关键性的人物之六:

罗振玉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甲骨文大家罗振玉曾在刘鹗家里看到很多甲骨,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找到出土地。

而古董商人的闪烁其词,让出土地始终扑朔迷离。经多方打听。罗振玉找到了当年卖甲骨给王懿荣的第一个商人范维卿。

没有人知道罗振玉是如何说服范维卿的,那次会面给古玩界和考古界留下了无穷猜想,当然也留下了一个探寻甲骨之谜的起点地---河南安阳小屯。甲骨文出土地的确定,进一步促进了1928年以后殷墟大规模科学发掘工作,从而为殷商考古学的研究开了先河。

1910年,罗振玉在其所著的《殷商贞卜文字考》中,首先指出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村为殷墟。

7

关键性的人物之

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梁思永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一大批考古学家,先后对出土甲骨文的河南安阳小屯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古。1928年至1937年,十五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考古发掘,共出土甲骨两万四千九百一十八片,还发现了商王朝后半期的宫殿、宗庙、王陵墓、手工作坊等遗迹及相关遗物,从考古学上确认小屯为殷墟遗址。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傅斯年, 山东聊城人,他主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时,第一件工作就决定对出土甲骨文的河南安阳小屯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古。

董作宾,河南安阳人,甲骨学家,1928年至1934年董作宾八次主持或参与发掘之后,专门从事甲骨文的研究

李济,湖北钟祥人,领导并参加了安阳殷墟田野考古挖掘,使挖掘工作走上了科学轨道,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水平较高的考古学者。

梁思永,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位受过西方近代考古学训练的学者,著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

8

来看看这些穿越了3000多年的古老的甲骨文字,您能认出几个: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9

甲骨文的神秘:

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书中曾提及上古时期,有个叫殷的王朝。然而,缺乏文字以外的历史遗存,一切只能是个传说。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殷墟的发现,证明了殷商并非虚构。甲骨文正是三千年前遗落的古文字,这些文字也记录了殷商的存在,商代把卜辞刻在甲骨上,事后统计占卜是否灵验。

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的甲骨秘密

商代占卜时的主要人物有三个:需要占卜的商王、贞人和卜人。占卜的时候,先从贮藏室中取出已经整治好的甲骨。然后由贞人问卜,说明卜问的内容,再由卜人用烧红的木炭之类的东西在甲骨钻凿处烧灼,使其正面出现不自行裂纹。最后由商王根据形状来判断吉凶。

1928年,从殷商遗址出土的武丁配偶妇好墓葬中,出土了1928件陪葬品,这个数字与1928年,是不是一个巧合呢?

了解更多信息,欢迎移步国家图书馆观看“甲骨文记忆展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