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撈上岸後這麼做魚肉更鮮美,傳承已久被列爲非物質文化遺產


魚是很多人喜歡的一道菜餚。但是在福建,有一種弓魚保鮮法,你聽說過嗎?

“弓魚”並不是我們平常所以為的一種魚的名字,而是一種處理魚的方法。像圖中這樣,用繩索的一端穿過魚鼻扎牢,另一端則綁在魚的肛門之下,簡稱為“初綁”。之後,將綁好的魚放到水塘或池水等活水中,這一過程叫做“吐汙”。

一兩個小時之後,需要再在魚的肛門上部用草繩綁住,使魚的整個身體呈現弓形,這一過程叫做“重綁”,然後再放入活水中一到兩天。

據說,這樣處理過的魚不但能夠有效的祛除腥味,而且還能夠經得住長時間的離水運輸,一般能脫水十幾個小時不死。需要注意的是,弓魚只能右弓,因為左弓容易擠壓內臟,造成魚存活時間的縮短。

儘管弓魚這種處理魚的方法因為其效用明顯且傳承已久,現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並不是所有地區都適用的。像乾旱和溫度極端的地區便不適用,且像鱔魚、泥鰍等長形而柔軟的魚類也不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