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在好些歷史迷眼裡,與北宋王朝相愛相殺數百年的大遼帝國,是一種相當野蠻的存在。放在好些野史評書甚至影視劇裡,遼國人但凡出場,更是常見野蠻兇悍的模樣。而至於文明程度?看上去相當的落後!好些宋史愛好者們,說起這事更是捶胸頓足:可憐我文明昌盛的大宋,就這麼常被野蠻沒文化的遼國欺負!

但北宋中期,一場宋遼之間的外交糾紛,叫宋朝君臣們正視了另一個現實:何止是刀槍騎射?就算是高難度的天文數學,遼國人也絕不可小覷。

一、曆法

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北宋派使者團出使遼朝,祝賀其皇帝生辰。使團到達遼國時,正值冬至。按宋、遼外交禮儀規定,冬至日雙方要互相致賀。但問題來了,按兩國曆法來算,冬至日不在同一天:宋朝早於遼朝一天。當北宋使者在冬至日那天向遼人問候時,遼人拒不接受,理由是按遼朝的歷法,冬至日還沒到,第二天才是!

緊接著,此事便引發了一場爭論:“宋遼二歷,何為先進?”一不小心,這場宋、遼的外交糾紛,就有可能演變成一次雙方的擦槍走火。不過,幸而宋使中有蘇頌。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蘇頌字子容,慶曆二年中進士後一直為官。他不僅是天文學家、醫藥學家,還是著名的科學家。曾兩次出使遼朝,寫下《前使遼詩》、《後使遼詩》多篇,記錄了遼國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外交禮儀等多方面資料。這一次,蘇頌以龍圖閣直學士、給事中身份充任遼朝的“生辰國信使”第二次出使遼國。面對這場外交風波,蘇頌發揮聰明才智,發表了一篇宏論。

蘇頌以自己廣博的知識、詭辯的才能,避重就輕,對兩國冬至日相差一天的問題回答:“天文曆法計算的一點小小差異,導致快慢不同,早一天晚一天的沒啥大問題,更不用上升到誰家先進或是誰家落後的高度。至於互相朝賀,咱就各自依從本朝的歷法就行了。”不偏不倚,這說法也算公道,既尊重了遼朝的風俗習慣,就此安撫了遼朝人心,也不失我大宋的國威,這次轟動兩國的外交糾紛算是安全著陸,遼朝跟北宋繼續維持友好和平的外交關係。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但科學就是科學,容不得一點含糊,兩國的冬至日雖然只相差一天,也有精準之差,有先進、落後之別,作為本身就是科學家的蘇頌,很清楚他的話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更騙不了皇帝。蘇頌一回國,皇帝馬上就問他:“二歷竟孰是?”——你說實話,曆法到底是咱先進還是他們契丹先進?這次,蘇頌得實話實說了:“確實他們老遼先進!”

這話怎麼說?先來看看北宋的歷法使用情況。宋朝初年,曆法沿襲了後周王樸所制的《欽天曆》,一直到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開始使用《奉元歷》,這百餘年間,北宋共使用了七種曆法,平均十多年就換一次,頻繁的更換從側面正說明了曆法的不精。而據史書記載,這部《奉元歷》頒行的第二年就有“正月月食,遽不效”的情況,可見其不太精準,蘇頌肯定心知肚明。

反觀契丹的歷法,從遼太宗時開始使用後晉馬重績的《調元歷》,中間經過部分修補後,一直到遼聖宗統和十二年(公元994年)使用新曆《大明曆》。而這部《大明曆》是參照南北朝祖沖之所修的《大明曆》,重新修訂而成。

這部曆法一直延用到遼末,金朝經修訂後又繼續使用至金末。蘇頌使遼時,遼朝正在使用修訂後的《大明曆》。從雙方使用曆法的情況來看,遼朝的歷法先進於北宋的歷法似乎沒有什麼疑問。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這次外交糾紛,暴露出了大宋的歷法還不如一個遊牧民族的先進,但這不過是遼朝強大科技實力的冰山一角,除了曆法,在其他一些領域,也不能小看遼朝。

二、醫藥

遼朝的醫藥久負盛名。作為遊牧民族,契丹人長期生活在北方沙漠地帶,冬季漫長且異常寒冷,凍傷便成為常見病症。在實踐中,契丹人研製出一種治療凍傷的特效藥——“遇極寒,即塗少許”,不僅治凍還防凍,療效不錯。

而中醫的傳統治病方法——針灸,遼朝人也頗為熟練擅長。遼太祖曾經患“心痛”,非常痛苦,他的一位族弟“尤神於醫”,診視後認為:“膏肓有瘀血如彈丸,然藥不能及,必針而後愈。”遼太祖依言而治,果然痊癒。

而針灸學,遼朝還有一個更牛的人——直魯古。直魯古是“專事針灸”的一代名醫,不僅治病,還將自己的臨床經驗結合針灸理論,寫成《脈訣》和《針灸書》,一直流傳到明代,有些治療方法甚至直到今天,還被應用於臨床實踐中,為針灸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三、建築

遼朝不得不說的另一科技成就,就是建築了。遼代的建築,文獻記載不多,但有實物保留。遼人崇信佛教,建有很多寺廟,其中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等閣、殿建築,都歷經千年風雨、戰亂而保留至今,算得上我國木構樓閣的傑出創作了。而讓人叫絕的則是山西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1933年,這座純木結構的塔以其卓然的姿態出現在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眼前,令這位大家讚歎不已,毫不吝嗇地贊其為“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全塔未用一釘一鉚,全靠斗拱、柱樑鑲嵌穿插,其中斗拱種類達54種,是我國古建築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的建築,堪稱斗拱博物館。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這座總高為67.31米的木塔,始建於1056年,至今已經保存近千年,成為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的“世界三大奇塔”,並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木塔。應縣木塔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其中凝聚的是遼人不同凡響的技藝與智慧。

四、文化用品

遼朝建國後,文化事業逐漸發展起來。墨,作為重要的文化用品之一,需求量加大。“凡墨,膠為大”、“凡膠之妙,鹿膠為上”,也就是說,制墨,膠很重要;而膠,又以鹿膠為優。北方鹿很多,契丹族又善於獵鹿,原料自然不用愁,再加上高超的煉膠技術,遼人制出上等的墨膠。

契丹膠聞名遐邇,當時的宋人也紛紛收藏、使用,大文豪蘇軾制墨就使用的契丹膠。而近代發掘的遼代墓穴中,有許多壁畫經過千年的地下水侵蝕而不變色,也足見遼墨的優質了。

一場宋遼外交糾紛,卻見證了遼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五、其他

遼朝人已經會煉製低碳鋼來製造兵器,經過對遼墓中出土的鐵器測試表明,遼人的冶煉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因此,他們的金屬加工業也很發達,馬具做工精細,裝飾華美,契丹鞍被宋人評比為“天下第一”。聰明的遼人還發明創造出一種新的交通工具——舟車。這種交通工具水陸兩用,據記載,契丹“多作大舟,安四輪陸行,以載輜重,遇塘水、黃河則脫輪以渡人馬。”可以說,這舟車相當實用。另外,在發掘的遼代墓葬中,還發現了牙刷,形制與現代牙刷非常相似,可以稱得上世界第一把牙刷。

綜合來看,遼朝的科技實力很強,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實屬上乘,在我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這些科技成果都是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