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驾崩后,妃子是如何殉葬的?

查伯


“我死的时候,让魏丑夫给我殉葬。”弥留之际的宣太后下达了这样的命令,男宠魏丑夫吓得面如土色,庸芮去对太后说:“您认为人死了以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说:“当然没有!”庸芮又说:“太后您这么圣明的人,明知道人死了没有知觉,为什么还要让所爱之人去下面陪着呢?假如人死了真有知觉,先王早对您恨之入骨了,您哪还敢和魏丑夫有私情呢?”于是宣太后打消了让魏丑夫殉葬的念头。

让奴隶、大臣、太监、宫女、妃嫔等活人殉葬的人殉制度自商朝就有,当时多为奴隶殉葬。

《西京杂记》中记载周幽王的墓中,有百余位女子为之殉葬,当为宫女、妃嫔。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殉葬渐渐的少了,但在秦国仍有活人殉葬的记载,比如秦武公去世后有66人殉葬,一代霸主秦穆公去世的时候有177人殉葬。殉葬的人员中,不仅有奴隶,还有能臣良将,当时秦人甚为悲痛,为之作《黄鸟》,这样的殉葬制度使秦国损失了大量青壮年力量,后来秦献公继位后,废止了人殉制度。

但到了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殉葬人数之多以数万计。当时,秦二世胡亥下旨:

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

意思是秦始皇的妃子中,没有生育孩子的都要殉葬,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殉葬的人员则是参与修建秦始皇陵墓的工匠们,陵墓一关闭,这些人全部被封在墓中成了殉葬之人。 随着文明的推进,人们渐渐和庸芮一样认为人死后并没有知觉,完全没有必要在死后让人殉葬,于是从汉朝开始,基本没有了让活人殉葬的制度,帝王去世,采取的是陪葬的制度,即要求的品阶高的一些妃嫔、皇亲国戚、重要大臣们在死后陪葬皇陵。

但是到了宋朝以后,随着多元文化的碰撞,人殉制度重新被启用,尤其是明清两朝,皇帝去世大量采用妃嫔殉葬制度。至于说到哪些妃嫔在殉葬的名单中,则没有定律,一般认为,生有子嗣的的妃嫔,娘家势力大的妃嫔不会被要求殉葬,当然,真的情深义重到就要殉葬的妃嫔除外(应该没有几个这样的)。那些身份地位低的妃嫔很可能在殉葬之列,也有一些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逼着殉葬。

至于说到如何进行殉葬,不管是自愿还是被逼,大体上也就是那么几种形式:

  • 上吊自杀:三尺白绫自梁上垂下来,把头一伸,脚下踩的凳子、桌子或者小床一抽。
  • 喝毒药。
  • 被杀:坚持不肯殉葬的妃嫔,可能就被太监直接杀死。
  • 活埋:直接扔到墓葬里,慢慢熬死。秦始皇陵墓中的工匠们就是被活埋了。

萧晓四姑娘


不是历朝历代都有帝王驾崩,妃嫔殉葬的传统,只有少数几个朝代和为数不多的帝王在死后才采取了这种不人道的手段。明代之时,殉葬风气最盛,单朱元璋一人,就有40名妃嫔殉葬,直到明英宗之时,才有所改善。清代皇太极、顺治之时仍有殉葬,到了康熙年间被禁止。

至于要哪个妃嫔陪葬,这个没有明确人选。有的帝王在生前就立下遗嘱,要求某个妃子随自己殉葬,有的则是帝王死后,被政敌或者新君强迫殉葬。

一般妃子在殉葬之前,会先行被勒死或者毒死,也有少数是被活活关进墓穴地宫,任其死亡,这无疑是最惨的。

目前大量关于妃嫔殉葬的史料留存下来,看过后,你会知道,殉葬之人不止是妃嫔,另外还包括宫女、太监、侍卫等等。有些朝代比较开明,帝王驾崩之后,不予活人陪葬,只放入泥人、陶人、或者木人陪葬。

但是明朝却恰恰相反,自朱元璋开始,便兴起这股子不正之风。目前有史料便记载下明朝永乐年间的一次殉葬。当时皇室挑选妃嫔宫女共50余人,这些人在殉葬当日,先让她们于殿外用餐,吃完之后,带入殿内,此时早已摆好几十个小床,每个小床的顶梁之上,悬有白绫,这些妃嫔宫女哭声震天,但是负责人却无动于衷。最终全部自己将脖子套在白绫之上,结束了卿卿性命。


大狮


古代皇家殉葬的方式大多分为:饮毒酒,自缢,活埋及水银毒杀。其中,以水银毒杀最为残忍。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水银具有防腐作用,比如秦始皇陵墓下边就有水银,为了保持尸体经久不腐。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驾崩后,才开始使用水银毒杀殉葬者。具体操作为:将殉葬者麻醉后在其脑袋撬开一个洞,往洞里灌入大量水银;或者从嘴巴灌入腹中,殉葬者在麻醉中死去,尸体也得到经久不腐。

这种残忍的殉葬方式用的不多。

明朝时期,大多以自缢的方式处理殉葬的妃子宫女。



比如明成祖朱棣驾崩后,挑选出殉葬的嫔妃宫娥共三十多人。集体被缢那天,众人在殿外用餐后被带至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殿内已放好三十几张小床,殉葬的嫔妃宫娥被迫站在上面,头顶是已打结好的绳圈……“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这是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的关于给成祖集体殉葬的详细过程。

一般来讲,殉葬的嫔妃均为皇帝在时未有子女的嫔妃,但后金努尔哈赤的爱妃阿巴亥就比较惨了,虽然生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位皇子,但努尔哈赤死后她并不能因此逃过政治斗争的漩涡,被逼自缢殉葬,享年37岁。



至于活埋,也真好不到哪里。即将一群殉葬者驱进墓内,给予少量食物,墓内已装好机关石门,但凡关上石门,便不可再打开,嫔妃宫娥们就这么因氧气稀薄而慢慢窒息,可谓一个让人恐惧的过程,长痛多半不如短痛。比如周幽王的坟墓被打开时,墓内排列几百具白骨,或仰或卧,或跪或坐,都能看出她们在死神面前多么绝望和恐惧。

而毒酒,就是宫人们在皇上驾崩确定殉葬者名单后,以毒酒送至嫔妃宫娥处,强行灌下。仁慈点的会事先不声张,不知不觉将其毒死。

活人殉葬是一项极其残忍野蛮的制度,当然很多朝代对此都有收敛,比如秦朝时多用陶俑、木佣代替活人。而明朝英宗朱祁镇便彻底废除这一制度。

明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虽然曾有土木堡事变这一黑历史,但也不能否认他是个宽厚仁慈的君主。


微影窥人生


生前未曾承恩宠,死于殉葬不瞑目,一入皇宫深似海,香消玉殒几人怜?

殉葬是愚昧,是强权,是对生命的戕害,是对文明的反动,很多女性正值青春年华,却要被逼殉葬,何其悲也!

女性殉葬历史悠久,盛行于奴隶社会

强迫女性殉葬萌芽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社会,春秋已不多见,秦始皇死时,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觉得老爹留下的后宫嫔妃没法处置,只要是没孩子的,全都强令殉葬,但这种不人道的制度秦汉后基本就消失了。

明清两朝强权政治,妃嫔殉葬大行其道

明朝被认为是盛世帝国,但明太祖朱元璋却重启殉葬,明英宗以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代宗时期,皇帝死了,妃嫔殉葬是公开惯例,直到明英宗死时才被废除。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嫔妃38人;明成祖朱棣死后,殉葬嫔妃30多人;明仁宗朱高炽死后,殉葬嫔妃5人;明宣宗朱瞻基死后,殉葬7人;明代宗朱祁钰死后,殉葬人数不详。这5个皇帝加起来,殉葬嫔妃接近100人!


这些被迫殉葬的嫔妃,基本上都是后宫中没有子女或者地位较低的女子,大多数生前只是宫女,但宫女也是人,她们的命一样宝贵!

清初殉葬又开始抬头。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睿亲王多尔衮死后都有妃嫔殉葬,后来各地官府甚至公开褒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修书立牌坊,直到康熙时期才彻底终结这一残酷习俗。

妃嫔殉葬最常见的三种死法

殉葬本身就是不人道的,她们的死法更是惨绝人寰,一般有四种常见死法:

第一种是毒酒。这种死法算是温和的,死的比较快,没有太多痛苦。有时也会在死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毒酒鸩杀,没有太多恐惧感,但却不明不白,当了糊涂鬼。


第二种是上吊。这个比较痛苦,无论是自己上吊,还是别人动手,都会充满不甘和无限眷恋,有些好心的太监会温言劝导,说这是和皇帝去地下享福,生前都没这福分呢!

朝鲜史料《李朝实录》曾详细记载明成祖死后集体殉葬嫔妃的过程,30多名宫女嫔妃吃完”断头饭“后,被勒令上吊自杀,她们把备好的绳结套到自己脖子上,然后太监们一起把她们脚下的椅子踢开,30多名女性香消玉殒!

第三种是活埋。活埋是大规模殉葬的常见方式,也是最残忍的。殉葬时,这些不幸的嫔妃宫女会推入墓道里,没吃没喝,最终被活活饿死或渴死,还不如毒酒上吊来的痛快。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中国封建统一王朝,只有秦汉和明清王朝实行过强制殉葬制度。秦始皇死的时候,殉葬的人超过万人。从汉朝汉武帝开始,一直到元朝,只有极个别少数民族政权还实行强制拿人殉葬。

等到明朝朱元璋死的时候,朱允文根据朱元璋的遗讯,把没有生育过的妃子都给殉葬了。共计46名妃嫔、宫女陪葬孝陵,其中十几名侍寝宫女全部生殉。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听信王振,最后土木堡被抓的皇帝),宣布自己死后,不用让人殉葬,才废除人殉制度。明英宗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但是,清初,妃子陪葬又开始实行。直到康熙后来下令,才禁止人殉。但是,满清社会上还是存在用人陪葬的事。

妃子殉葬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在食物中下毒。饭菜,酒水下毒,还算是比较人性点的。有些时候,都不告诉是要谁陪葬。直接等毒发了,再抬进墓葬。

第二种,自缢。当然,自己不伸脖子上吊,会有人帮忙。一般,被安排殉葬的妃子宫女,会先到皇帝棺椁前哭殡。然后,一起在屋里上吊。自己下想死的,会有人帮着抱腿,推板凳。

第三种,最残忍,活埋!一般是挖个坑,让人跳进去就埋土。还有的是直接关进墓葬里面,饿死或者缺氧憋死。


勇战王聊历史


古代皇帝驾崩后,一般用奴隶殉葬,也有用生前宠爱的嫔妃、大臣、弄臣殉葬的,但是比较少见。战国时代人殉制度就被废止了,陪葬品变成陶俑、金银制成的人或者物,最差的用纸糊成人畜殉葬。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后世还是有个别帝王用嫔妃殉葬,嫔妃殉葬的方式大致有四:其一、赐白绫三尺自尽;其二,赐毒酒一杯自裁;其三、关进皇陵自决;其四、吞金自灭或者透火自焚。


嫔妃毕竟身份高贵,因此就算殉葬也不至于没有全尸,多数是赐白绫三尺自尽。嫔妃可以选择自己上吊,也可以选择由宫女或者侍卫把自己缢死,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最终都被放进皇陵,生还的可能性极低。




如果觉得自缢而死的死想难看,那么可以选择饮毒酒而死。饮毒而亡可以尽量保持死相好看,不会出现自缢时的舌头吐出,眼睛外翻,青筋暴露,死后再略有打扮,跟活人容貌相差不大。


如果觉得自缢或者饮毒过程有点惨烈,可以选择直接进去皇陵,活活饿死或者闷死!另外还可以选择吞水银而亡,这样来的快一些;还可以刎颈或者剖腹而亡,这样更加快捷!投火自焚这样的殉葬方式很少见,但是也有!



大秦铁鹰剑士


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明清时代的殉葬制度。殉葬这个制度其实很早,殷商、西周的时候比较繁荣,不过后来日渐减少。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大规模的宫妃殉葬制度才死灰复燃,不过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开始明令禁止,殉葬才真正被废除。遗憾的是清朝建立以后,殉葬制度又开始存在,加上统治者提倡,使得殉葬制度开始比比皆是。特别是为守节之女立“贞节牌坊”,加剧了这种变相殉葬之风的蔓延。

宫妃殉葬大部分是帝王去世以后,嫔妃、宫女作为陪葬。就妃子而言,多是没有子嗣而被迫殉死的。西汉开始,这种制度逐渐衰落,唐宋的时候殉葬已经很少见了。但是,明初,这一制度又开始形成气候。比如朱元璋死的时候,殉葬了妃嫔四十人,其中有两个是在朱元璋之前死去的。明成祖去世的时候,殉葬了嫔妃十六人。不过后来,明英宗朱祁镇以殉葬并非古礼,而且过于残忍为由废除了这个制度。至此到明亡200年间,诸帝的后宫嫔妃再也没有殉葬者。不过明初为什么会实行殉葬,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元朝的缘故,毕竟朱元璋是成长在元朝的,必然会受到其制度的影响。

清朝实行殉葬制度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习俗所致。加上当时朝廷对殉葬者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使得殉葬之风盛行。比如为顺治皇帝殉葬的栋鄂氏,后被追封为贞妃,家属也得到了优恤。敦达里、安达里为皇太极殉葬后,王贝勒立即讨论优恤的问题,廷为了表彰其忠君之举,敦达里为甲喇章京,孙世袭,子孙永远免除徭役,有犯罪,者赦免释放,重者减等处罚。后来到了康熙的时候,殉葬制度这种旧俗已经和社会不大适应,因此殉葬被废除。


历史是什么


所谓人殉,就是将活人作为死者的殉葬品,为墓主陪葬,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殉葬制度。

我国古代人殉制度很盛行,尤其是在原始社会。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为了保留充足人口从事生产、参军,逐渐废除了人殉制度。直到元朝统治时期,人殉制度复立,明朝朱元璋大兴人殉之事,明英宗时期下令废止。清朝初期也有殉葬之事。

作为九五之尊的帝王,生前显贵,死后也要有人随行伺候,大型的人殉基本上都是为皇帝殉葬。可怜深宫的嫔妃们,皇帝生前未必受宠,皇帝驾崩了还有可能被送去殉葬。

那么,皇帝驾崩后,被选中的妃子会以怎样的方式殉葬呢?

自缢。皇帝死后,宫里会拟定一份殉葬名单,管事太监会给殉葬妃子、宫女送去七尺白绫,命其自行了断。若是有不情愿的,会有人负责把她们勒死,然后一起放进陵墓。当年,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强迫多尔衮生母阿巴亥殉葬,就是采用自缢的方式。

鸩酒。赐给殉葬妃嫔一杯毒酒,妃嫔领旨谢恩后一饮而尽,为了减少痛苦,一般都是投以剧毒,饮用后顷刻间就会毒发身亡。当然了,拒绝饮用的,也有人给强行灌下去。

坑杀,就是活埋,将所有的殉葬妃嫔带入墓室中,然后封闭陵墓,这些妃嫔会在恐惧与绝望中窒息身亡。据说之所以活埋,是因为这样妃子死后怨气很重,能防止盗墓贼光顾,守候皇陵。

相传朱元璋死后,有大批妃嫔宫女殉葬,大臣们为了殉葬女子保持完好容颜陪伴朱元璋,让所有陪葬女子喝下安眠茶水,待她们睡着以后,将头顶切开一块,往里注入水银,保证尸体不腐不烂,这样朱元璋就能享尽千年万年的艳福了。虽然真实性待考,但古代有人被灌水银而葬确实是有记载的,如此残忍的方式,真是令人发指!

采用人殉制度就是对文明的践踏,对人权的藐视,是封建王朝的悲哀!


史论纵横


殉葬,是古代贵族男子死后用器皿,牲畜,或者人进行陪葬的一种现象!

用器皿或者牲畜进行殉葬,我们并不觉得奇怪,但是用自己的同类进行殉葬,确实残忍。但是贵族们,却乐此不彼,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更有不少贵为万乘之尊的天子,喜欢用后妃来殉葬。

用人殉葬,多发生于奴隶社会,自秦汉以来,殉葬之风稍有减少,但并不是不存在。比如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就让不少后妃和宫女给秦始皇殉葬;朱元璋死后,有46名后妃和宫女殉葬;努尔哈赤临死前,点名要求多尔衮的生母殉葬。

这些妃子殉葬,大概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死殉,第二种是生殉。

死殉,即是将被要求殉葬的后妃们杀死,然后在殉葬。这里面方式就比较多了,简单粗暴一点就是之间将后妃们勒死或者毒死然后下葬;



人性化一点就是在后妃不知情的状态,在饭菜或饮料里面下面下毒,然后下葬;

再残忍一点的就先讲后妃们杀死后,再从头部灌水银,以保持身体不坏。

至于生殉,那是非常残忍的,说白了就是活埋。先讲殉葬之人固定成一个特定的形状,然后直接活埋。这是何等恐怖!


小镇月明


在古代,一直被视作是男人附属品的女人命运向来悲惨,就算进入皇宫做了皇帝的女人也一样。因为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皇帝当然不甘心死后像普通人一样孤孤单单地躺在黄土里,不仅仅要带上金银珠宝,更要身边的人一同陪葬,包括自己生前的宠妃。

这种让妃嫔殉葬的制度,最早要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牺牲”制度,用活人祭祀天神,在愚昧的奴隶制度之时屡见不鲜。残暴如秦二世秦始皇,更是将这种殉葬制度发挥到了极致。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大肆搜罗天下的美女,他死后,这些妃嫔统统陪他殉葬。虽然他的陵墓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发掘,这些妃嫔殉葬的方式一定十分可怖,其他殉葬奴隶的人数更是数不胜数。



秦朝的灭亡让后代的帝王吸取了教训,对于自己的欲望都有所控制。可是到了明朝之后,这种殉葬制度死灰复燃,又达到了一个高潮。朱元璋死的时候,三十几个妃子一起殉葬,只有两个死在他之前的妃子得以幸免。后来的明朝皇帝被赐死殉葬的妃嫔加起来达到了一百人。


而妃嫔殉葬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体面点的有自缢或者饮毒酒。当然不是所有的妃子都心甘情愿跟着皇帝死去的,偶有反抗的也会被太监强制处死,然后扔进陵墓之中。相对于这种自尽的形式,活埋妃嫔也是史书上比较常见的殉葬方式。这些妃嫔们会被太监引进墓穴之中,在绝望之中窒息而死。


除了这三种形式,也有野史之中提及水银灌注的殉葬方式。在拟定好殉葬的妃子名单之后,这些妃子会被安排服下安眠的药物,然后在她们尚且活着的时候,在头顶开一个小口子,往身体之中灌满水银,以保证身体不腐。皇帝们相信,只有这样制造出来的凶尸,才能保护陵墓不被盗墓贼破坏。


有人说朱元璋的妃子就是以这种骇人听闻的妃嫔殉葬方式下葬的,但是朱元璋墓中的妃嫔被挖掘时基本上还是白骨的样子,所以专家还是认为朱元璋的妃子应该是自缢而亡。


明代的皇帝之中,朱祁镇无功无过,史书之中寥寥几笔带过,然而他却是明朝下令废除殉葬的第一任皇帝。后来在清朝初期,殉葬制度有死灰复燃的趋势,最终被康熙帝明令禁止。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才真正告别了历史舞台。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