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年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再也記不起煙花爆竹聲!

過年起源於我國殷商時期年初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起初,過年的日期並不固定,據記載,在秦朝之前曾經先後規定過12月、11月和10月的第一天為過年,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正式將過年定在正月初一。

不要讓年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再也記不起煙花爆竹聲!

圖片來源網絡

春節一直以來是我國最重大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在民間,有過大年和過小年的習慣,小年,便是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也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送灶王爺上天。至於大年,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久,在北京地區,從臘月初八一直持續到農曆的二月二,年才算過完,整個過年時間持續五十多天。

不要讓年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再也記不起煙花爆竹聲!

圖片來源網絡

過年這個詞,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除了各種各樣的習俗之外,最重要恐怕是家人的團聚了,在這期間,幾乎所有外出打工的家人都陸陸續續回到了家中,一起貼對聯,一起包餃子,一起年夜飯,爆竹聲中快快樂樂過完整個新年。

不要讓年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再也記不起煙花爆竹聲!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隨著金錢社會的到來,隨著我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過年正在逐漸失去她應有的意義,所有的節日活動無不變成了一種不得不面對的應付,再也不是我們曾經心甘情願的祝福。

不要讓年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再也記不起煙花爆竹聲!

圖片來源網絡

燃放煙花爆竹成為了財富的比拼,酒桌飯食變成了親情之外的對話,從不是很多年前的數十天變成現在的寥寥七天,甚至更短,年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

不要讓年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再也記不起煙花爆竹聲!

圖片來源網絡

或許很多人會說,這只不過是社會的正常發展,但是如果真的要以犧牲情感為代價從而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這種狀況恐怕值得我們所有的人認認真真的思考一下了。

不要讓過年距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我們再也聽不到爆竹聲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