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工業街,時代大潮湮沒的「精神之都」

在邵陽,沒有人不知道“工業街”。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在整個大邵陽,無論是名氣還是人氣,比之當今的“邵陽大道”似乎更響亮,更旺盛火爆。

邵陽工業街,時代大潮湮沒的“精神之都”

上世紀八十年代邵陽市工業街 楊民貴 攝

工業街,作為老邵陽的一張名片,這裡曾是集發電、機械製造、造紙、製糖、織染、製革於一身,令當年無數帥哥靚妹們朝思暮想的地方。

邵陽造紙廠

邵陽造紙廠,背靠“江湖大堤”,此前為邵陽大土匪陳光中(桂生)府邸資產所在地。1949年10月邵陽解放,12月8日陳光中被生擒,25日在邵陽飛機坪(二紡機)被處決。

陳光中被鎮壓後,新政府宣佈其搜刮的所有資產收歸國有,並於1951年在此興建邵陽造紙廠,在職職工2000餘人。

最讓老邵陽人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造紙廠一年一度收購麥稈的火爆場面。每到麥收季節,村民們趕著大車,開著拖拉機,從邵陽四面八方湧來。等待過磅的車輛,從造紙廠大門一直到大修廠門口。

最多的時候,等待過磅的車龍,竟排到了位於龍鬚塘的邵陽水泥廠門口。

邵陽工業街,時代大潮湮沒的“精神之都”

村民送麥稈的場景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打破鐵飯碗、砸掉大鍋飯”口號聲一浪高過一浪,這座生產經營長達近半個世紀,品質享譽神州大地,支撐邵陽2000餘家庭,維繫上萬人生計的元老級大型國有企業,終於在1998年某個昏天黑地的日子,轟然坍塌。

邵陽工業街,時代大潮湮沒的“精神之都”

滿目瘡痍的邵陽造紙廠

邵陽糖廠

邵陽糖廠始建於1958~1962年間。其時,隨著中蘇關係的撲朔迷迷離,一場在“超英趕美”口號下的工農業生產“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如火如荼展開。

邵陽除興建了鋼鐵廠、水泥廠之外,邵陽糖廠、化工廠、燃料廠等一批企業也應運而生。

邵陽工業街,時代大潮湮沒的“精神之都”

在邵陽糖廠未建之前,糖在邵陽人心目中就是名副其實的“滋補品”。

那年月,偌大一個邵陽城,別說一般家庭一年到頭難得吃上一回糖,即便那些條件稍好的人家,能千方百計弄到點土法熬製的紅糖,也基本上是備著留給家裡生完孩子的產婦或臥床病人用來滋補身子。

邵陽工業街,時代大潮湮沒的“精神之都”

邵陽糖廠舊址

邵陽糖廠的興建,不僅讓邵陽人第一次見識了什麼是“鹽糖”(老邵陽人對白砂糖的稱法),基本滿足了邵陽人在食糖方面的需求,帶動了甘蔗在邵陽的大面積種植,推動了勞動就業人口的增長,而且衍生出糖果餅乾、甜點飲品等一系列生產經營企業,並逐漸發展成造福一方的食品產業鏈。

在那個食物極度匱乏的年代,糖一直被邵陽百姓視為金貴的滋補品。特別是當年肝病在邵陽發病率極高,絕大多數地方郎中在開中藥方子的時候,都會囑咐其家人想方設法搞點糖給病人滋補。

用糖治療肝病,儘管被現代醫學證明並不靠譜。但在當年那種醫療條件和水平及其低下的年代,卻是傳統中醫廣泛運用的一種秘方。

因而在當時的邵陽,如若誰家有人或親戚朋友在糖廠上班,別說他們全家在當地倍有面子,乃至七大姑八大姨都會跟著沾些光。一旦遇到家人生病需要滋補,至少可以找廠裡批個條子,開個後門買上斤把“次品糖”救急。

邵陽金筆廠

邵陽工業街,時代大潮湮沒的“精神之都”

邵陽金筆廠位於工業街中段,是一家生產鋼筆的輕工企業。新中國成立以來,真正的國營制筆廠全中國一共只有兩家,一家是上海“永生”,另一家則是邵陽的“永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金筆廠以及整個邵陽工業街的企業都非常紅火。那時候,路面跑的汽車很少,上班時間除了能在廠區聽到車間機器轟鳴聲,偶爾見到因害怕遲到而神色匆匆的行人,極少見到有閒人在路面晃悠,因而整條工業街顯得非常平靜。

但每到上下班時段,整條街道便成了自行車的海洋。成群結隊的俊男靚女們沐浴著朝陽,身披霞光穿梭在工業街上,場面蔚為壯觀。

老邵陽人記憶中的工業街,堪稱有史以來,最具邵陽時代氣息,最能體現人生追求,催人奮進的精神寄託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