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之前更的郭嘉,荀彧,龐統等,或多或少都還有一點名氣。而今天的這個人,沒接觸過三國的人我相信絕大部分都不知道,就算你接觸過,你也僅僅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個人。

高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他叫高順,關於他字什麼,很抱歉,沒有記載,包括陳壽寫的《三國志》,都沒有給他列過傳,哪怕是跟其他人一起的合傳。關於他的事蹟,都得從別人傳記裡去了解。

畢竟他死得早嘛,呂布作為三國早期的一個軍閥,只是冒了一點頭就被曹操幹掉了,高順也隨之消亡。

為什麼會想到更他呢?因為他算是一個很令人惋惜的人吧。絕對是個人才,不黑不吹,至少也是屬於中上的。

不知道他以前是跟丁原混的,還是跟董卓混的,反正他一直是跟著呂布的。

史上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而且作為一個武將,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喝酒。可能是活得太短吧,反正沒有看到他的一些性格上的汙點,硬說要有的話,也就是為人太耿直。

他直屬手下就七百人,但是個個都很勇猛,每次呂布閱兵,高順的軍隊都是鎧甲鮮亮,兵器鋒利,士氣也很旺盛。他率領的這支部隊,雖說人數不多,但每次都能快速攻陷敵方陣營,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此他的部隊就被稱為“陷陣營”。

這活脫脫的就是一支古代特種部隊啊,要說三國時期,每個陣營都有類似的這種特種部隊,比如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袁紹的“先登死士”,劉備的“無當飛軍”,最著名的,還要屬曹操的“虎豹騎”。但要論質量,我認為“陷陣營”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有一次,呂布陣營的一個將領,叫郝萌,勾結袁術叛變,另外說一下,郝萌這名字特別好玩,真的是“好萌”啊,同音哦。

呂布聽到外面有混亂,就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肯定不是好事情,就跑到了高順的營中。注意,這是一個細節,呂布都不知道是誰引發了騷亂,甚至是兵變,但是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高順,也足以證明呂布對於高順忠心的認可。

高順問了一下呂布,就知道是誰了,是河內人的口音,那麼除了郝萌找不到第二個人了呀,於是帶兵去平叛了。

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高順作為一個將領,是非常合格的,冷靜沉著,遇到慌亂能夠從容不迫,審時度勢。

高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最重要的是,忠心可嘉,但是呂布知其忠心卻不重用他,甚至在這件事後,漸漸疏遠了他。我估計,也就是猜測,畢竟呂布當時聽到外面聲響,是慌亂中跑到高順那裡的。而呂布作為三國第一猛將,讓自己的部下看到了自己狼狽的一面,況且男人都愛面子,因此也可以理解呂布的這種心情,自己最醜的一面讓他看到了,自然會疏遠。

那麼你會說,那呂布幹嘛不殺了他?這裡我想說明一下,呂布不是一個弒殺的人,他性格是很柔弱,甚至是婦人之仁。雖說他多次幹掉自己的上司,但是也可說他是被別人利用的。能夠輕易被別人利用,說明這人性格是柔軟的。

後來呂布兵敗,白門樓前被曹操殺了,作為呂布的手下,曹操是有的殺,比如高順,有的則是招降,比如張遼。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很愛惜人才的,而且高順的忠心曹操也是知道的,那麼為什麼曹操二話不說就將他拖出去砍了呢?

首先,呂布兵敗之後,被殺的有三個人,呂布,這個不用說,還有一個是陳宮,另外一個就是高順。這三個人都是屬於高層,有句話叫“首惡必懲,從者不究”,而當時張遼只是屬於從者,在呂布那的地位是沒高順高的。

還有就是,張遼是有人求情的,誰?關羽!

當時劉備是投奔了曹操,自然關羽也在。

史書上記載關羽說:張遼這人是我的小學同學,我們以前一起玩的,而且這人忠義,希望曹操能給我個面子,別殺他。

但是,我覺得這個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關羽和張遼兩個人的出生地相隔幾百裡,按照古時候的那種交通,很難想象他們從小就認識。雖說他們都是現今山西省的人,但是一個省那可就大了去了。那麼,關羽為什麼要那樣說,或者說史書上為什麼要那麼記載。

劉備跟呂布是有過蜜月期的,也就是之前說荀彧那次,驅虎吞狼的時候。那麼關羽和張遼可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老鄉見老鄉,兩人因此互相加了微信,沒事刷刷朋友圈,發現兩人的愛好是有交集的,互相點個贊啊什麼的,惺惺相惜,這倒是有可能的。

後來呂布和劉備交惡,呂布來揍劉備,在進攻的時候,張遼是放了點水的。因為畢竟劉備善待了呂布,而呂布是聽了小人的讒言,算是背信棄義吧,所以張遼有點愧疚,就放了一點水。而高順,呵呵,率領他的“陷陣營”是死命地打,這也可以看出來高順真的是挺牛的,連劉備身邊號稱萬人敵的關羽和張飛都一起跑了。

所以嘛,劉關張都吃過高順的虧,因此沒有保他,而呂布又跟曹操幹過,想必曹操也吃過高順很多虧,估計帳下的將領都對高順恨之入骨:你殺了我這麼多兄弟,我能不恨你麼?不恨你我怎麼跟活著的兄弟交代,我這老大還當不當啊?!因此,曹操想到了這點,才沒有留高順。

曹操手下有個將領,叫夏侯惇,他的很多圖片,都是一隻眼睛上戴著一個像海盜一樣的面罩。不是說夏侯惇這人從小喜歡看海賊王,立志要成為海賊一樣的男人,而是因為,他的這隻眼睛是被高順手下的一個人射瞎的。而夏侯惇這人,性格也很剛烈,要是高順活著,並且歸到了自己帳下,難保兩人不會打起來。

所以,高順必須死!

高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高順為人真的是非常忠心,也時常勸告呂布,給呂布進忠言,但是呂布不聽,他也不記恨呂布。

我挺為高順感到惋惜的。畢竟是一個人才,如果活著,我想一定會有他更多的戲份,可是無奈,歷史就是這麼無情。

高順是一個沉著的將領,話語不多,不像某些人嘰嘰喳喳嘰嘰喳喳。而且,他為人也很寬厚,手下的七百人都是死士,無奈跟的主公是呂布,成不了大事的主公。

伴隨著呂布的敗亡,凋零的不僅是高順,還有他的“陷陣營”。

呂布作為三國第一猛將,光環都照在了他的頭上,因此,他帳下的其他人都沒有很光鮮,高順就是這麼一個倒黴蛋,一個灰暗的人生。而另一個張遼,在跟呂布的時候,常常是作為高順的副手,後來跟了曹操,才漸漸成長起來,成為一名大將。

我今天寫的比較少,因為高順本身事蹟就不多,不吹不黑,他的實力,是可以跟曹魏的“五子良將”匹敵的,甚至還更高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