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韓信為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師父究竟是誰?

古代將領大多分為兩種。一種是兵法派,一種是勇戰派,不巧的是這兩種派別達到登峰造極境地的兩個人正好就在同一個年代,就是楚漢爭鼎的時候。項羽就是勇戰派的了,可以說他把“勇”字發揮到了極致,歷史上再無出其右者,一個勇字當先,連帶著手下士兵士氣鋒銳難當,當時真的是無敵的存在,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另一個就是韓信了,全是兵法派的代表了,歷史上也幾乎沒有能與之比肩的了。大家都知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其中不是這麼簡單的,士兵越多,管理操控的難度就越來越大,幾十萬一百萬的大軍,即使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也做不到如臂指使,但是韓信卻能如魚得水,這是一種恐怖的能力,所以項羽輸了。韓信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他師從何人,無史可考。但他精諳兵法,卻有史可證。破趙之後,眾將不解,以為與兵法不合。韓信說,我的策略也來自法,兵法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只是你們沒注意罷了。

韓信為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師父究竟是誰?

春秋戰國時期,應該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分水嶺。之前的所謂戰爭,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人數不會很多,類似於械鬥。二是打仗講規矩,要師出有名,還要等量比拼。三是主要靠勇敢和力量,不講陰謀。但是當出現了孫武、吳起、孫臏這樣一些軍事家後,謀略就空前地重要起來,而且常常成為戰爭的決定性的力量。看孫臏和龐涓打仗,取巧的孫臏,怎麼把強大的龐涓逗得團團轉,我們就明白了。韓信的軍事思想,是既有春秋戰國早期的講紀律講規矩拼勇力的打法,又有講謀略的打法。比如他的背水一戰,就是要激發士兵的勇敢,和項羽的破釜沉舟差不多。韓信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被劉邦稱讚“戰必勝攻必取”;楚漢時期被人們評價“功高無二,略不世出”;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為西漢開國立下漢馬功勞。那麼韓信的老師,不可能只是一個人。學習就是要向老師學,向戰友學,向長官學,向敵人學。學別人的東西,走敵人的路,讓敵人無路可走。從這方面看,強大不可一世的項羽也應該是韓信的老師,因為項羽一個人的強大從來就不是什麼強大,而項家軍的強大才是勝利的保障,分析韓信的軍事思想,可以看出,他是博採眾長,同時又能深悟打仗精髓的。

韓信為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師父究竟是誰?

楚漢之際崛起的英雄之中,不曾受過名師指點但竟而稱孤道寡的將帥極多,陳勝、彭越、英布無不如此,因此,在這被曾被名師指點的名單裡,多個韓信也不算多。韓信用兵之時多引用兵書,多出自《孫子》這種書民間難得,王室卻有收藏。據此推測,韓信很可能是秦滅韓時逃亡出來韓國王室成員,孤兒寡母,流落民間。就象漢文帝的母親薄姬,也是魏國王室成員流落紹興一樣,逃到淮陰,因此可以說,韓信的老師就是他自己讀書的方法,他讀了很多書,讀到融會貫通,所以才總是比敵人技高一籌。

韓信為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師父究竟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