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智能金融風口:BATJ集體狂奔,中農工建不甘示弱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發展,金融行業歷經電子化、移動化的發展過程,將進入金融與科技結合的新階段――智能金融。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智能金融將會提供更加豐富、便捷、個性的服務。這不再是對金融行業的局部提升,而將會是對金融服務的重新想象和重新構造。

財資一家有聲雜誌第二期更新了!已登陸喜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企鵝FM平臺,歡迎嚐鮮!

中國金融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數一數二,金融科技發展的規模和前景都不可小覷。本期將為您帶來“智能金融”第二講,什麼是智能金融?

智能金融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的產物,它依託於無處不在的數據信息和不斷增強的計算模型,提前洞察並實時滿足客戶各類金融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重塑金融價值鏈和金融生態。

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目前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稱之為電子金融時代,那是由“點”到“線”發展;第二個階段,是線上金融時代,由“線”到“面”變革;第三個階段,就是我們現在探討的智能金融階段,智能金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新階段,其拓展了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踐行了普惠金融夢想,實現了金融服務由“面”向“立體”的跨越。

在這個階段,智能金融呈現出四大特徵,真正實現了“隨人、隨時、隨地、隨需”的以客戶為中心。

第一個特徵是自我學習的智能技術:人工智能將實現“感知—認知—自主決策—自我學習”的實時正循環;數據傳輸速度實現質的飛躍,雲端將無縫融合;介入式芯片等新的硬件形式將出現,甚至實現人機共融。

第二個特徵是數據閉環的生態合作:智能金融企業的戰略重點從互聯網時代的業務閉環轉向實現數據閉環,不再侷限於滿足當前用戶需求的聯手,更加註重企業間數據結果回傳對於合作各方未來能夠可持續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的提升。

第三個特徵是技術驅動的商業創新:智能技術將不僅僅在“效率”上發揮價值,而是通過與產業鏈的深度結合,在“效能”上有所作為。在金融領域,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多體現的是“渠道”遷移;人工智能時代則使得技術在金融的核心,即風險定價上發揮更大的想象力。

第四個特徵是單客專享的產品服務:基於海量的客戶信息數據、精細的產品模型和實時反饋的決策引擎,每一個客戶的個性數據將被全面捕獲,並一一反映到產品配參和定價中。

在金融既有的價值鏈條上,智能金融正促成四方面的重構:

1.重構用戶連接和服務的價值鏈,實現觸達無縫化、交互人性化、經營立體化、設計靈活化;

2.重構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打造更為實時、主動、全面的風險管理;

3.重構服務的邊界;

4.重構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和運行邏輯。

在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諸多利好的支持和驅動下,智能金融正飛速發展,並帶動了新型商業模式,促成了大批創業企業的湧現。

據統計,過往兩年成立的金融科技創業公司達1753家,BAT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搶灘智能金融領域。創新方向從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逐步深入到金融服務的技術重構、流程變革、服務升級、模式創新等,從通用技術應用的語音識別、活體識別、區塊鏈、雲等到細分場景應用的信貸、理財、保險、資管等,幾乎滲透到了金融業務的方方面面。

傳統金融機構同樣不甘示弱。以四大行為代表,金融機構爭先與科技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如農行與百度合作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並共建金融大腦,中行與騰訊合作成立科技聯合實驗室等;而工行更在未藉助外界技術團隊的情況下自主研發上線了“AI投”,效果不俗。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拿到了1177億美元投資,其中,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以約918億美元的融資額佔全球融資總額的78%,首次超越美國,位列全球第一,是同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額唯一有所增長的地區。中國金融科技的投資額更是自2012年起實現了高達119%複合增長率。

小結一下,當前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處於智能金融階段,主要有四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自我學習的智能技術:人工智能將實現“感知—認知—自主決策—自我學習”的實時正循環。

第二個特徵是數據閉環的生態合作:更加註重企業間數據結果回傳對於合作各方未來能夠可持續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的提升。

第三個特徵是技術驅動的商業創新:人工智能時代使得技術在金融的核心,即風險定價上發揮更大的想象力。

第四個特徵是單客專享的產品服務:每一個客戶的個性數據將被全面捕獲,並一一反映到產品配參和定價中。

《財資一家·有聲雜誌》智能金融專題

追趕智能金融風口:BATJ集體狂奔,中農工建不甘示弱

點擊瞭解更多,前往喜馬拉雅免費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