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竟是从乡下人逆袭成一位大师的小学生

有人说他狗屁不懂,还有人称他为大师,更有人称他是文学天才,而他自己却称“乡下人”。他叫沈从文,是一位湘西出来的文人,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作家,是一位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学者。关于他的故事很多,

他的一生很寻常,但又让人觉得不寻常。

他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竟是从乡下人逆袭成一位大师的小学生

他于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湘、川、黔三省交界的湘西小城凤凰。15岁离开家乡当兵,退伍后做过城区屠宰税务员,报考燕大落榜,北大自学旁听,他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1924年,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后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用四年的不懈追求,最终成功,开始了四十多年的生活,沈从文和张兆和之间文化,观念的差异,也是最终张兆和一生痛苦的根源,这并不是一场完美的爱情。

他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竟是从乡下人逆袭成一位大师的小学生

1931年至1933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文学院讲师;1933年,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1934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1938年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文革期间,凭记忆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987年、1988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他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竟是从乡下人逆袭成一位大师的小学生

如果只是这样看,恐怕并不能看出来什么,也不能说明他的一生不平凡,在时间节点上,最重要的是1922年,这一年,沈从文进京了,这是改变他一生的一年,如果在湘西呆着,可能就是个文员,一个部队的文书之类。但就是这一年,他来了,北京在众多的变革中见证了他的到来。

初到北京,身上还有许些钱,越到后面,日子越苦,经常一天隔一天的去吃饭,冬天无钱买炭取暖,全凭自身毅力支撑,也就是这样一股劲,竟让他撑了两年半,直到遇见郁达夫,他的生活才得以改变。

他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竟是从乡下人逆袭成一位大师的小学生

沈从文以不名一文的无名学子之身,在陌生的大都市熬过最初的几个年头,终于没有如鲁迅所说的“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到底是一个奇迹。这里面有他个人的幸运,也有他的坚持。如果他没有坚持到决心和毅力的话,是不会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乡下人走向大师的道路的。

他的一生是平凡的,更是不平凡的。没有好的先天基础,却用后生弥补,他是学者,是大师,是我们该去学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