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講思域了,真的很煩,從它上市之初就開始刷屏了!

經常關注汽車類文章的網友們可能早就發現,自從2016年思域上市以來,與它有關的話題似乎永不停歇。

更有一批專門寫汽車類的小編,簡直離了思域都無從下筆,不管寫什麼車都要拉上思域!

別再講思域了,真的很煩,從它上市之初就開始刷屏了!

就說這些混流量的小編,不在標題里加上“思域”兩個字就感覺沒人看了吧!

關於思域的那些話題,那些爭議,整天的說來說去,比來比去,眼睛都起繭子了!

為什麼思域受到那麼多熱捧

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域的零百加速了。

市面上能夠跑進7、8秒的車型,除了奧迪等一些豪華品牌,就屬高爾夫GTI這類運動車型了。

而這些普遍配備了2.0T以上動力的車型,少則也要20多萬,思域以10多萬的價格,用1.5T的發動機就跑進了8秒以內,這就足夠讓很多對汽車有性能追求的熱血小年輕眼紅心跳的了!

那麼15萬就可能搞定的思域,有什麼理由不火呢?哪怕它加價1萬甚至2萬3萬,比起20多萬的GTI是不是還顯得超值?

於是乎,思域以“平民超跑”的形象,滿足了這些人的夢想。至於是南柯一夢,還是春秋大夢,總之有夢想就會有追求。

在這麼多人的狂熱追求下,它的銷售火爆也就容易理解了。

其實思域根本就不是運動車

運動車遠遠不是配一個較大馬力的發動機就可以搞定的,思域發動機的性能也就僅能滿足一些人對於“性能”的幻想!

別再講思域了,真的很煩,從它上市之初就開始刷屏了!

這就好比流行於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類大排量V8的“美國肌肉車”,這類車普遍具有強勁馬力、外形富有肌肉感,並且最主要的,它們的價格比較平民!

美國肌肉車的直線加速能力很強,可一旦到了彎道就“露餡”了,總之就是受成本所限而滿足人們“娛樂”所需的一種車型。

而運動車除了需要一個大馬力發動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底盤懸掛、是劈彎極限!

思域在賽道上的表現並沒有比其他買菜車強出多少,把“零百加速快”就當作運動和性能是非常錯誤、非常荒謬的想法!

如果單拋開動力強這一點,思域其他方面的表現也就平平吧

思域本身的定位就是一輛家用買菜車,大軸距的三廂、兼顧舒適的底盤以及CVT變速箱,無不向你透露出這一點。

得益於新的動力總成升級,本田汽車全系車型都在逐漸統一和減少發動機型號,思域、傑德、CRV、URV等等從小到大各類車型都在採用統一配置的1.5T加CVT的動力總成。這套動力系統馬力夠大,平順夠好,也夠省油,這也是本田汽車的優勢所在,但這套動力系統的定位還是以舒適省油為主要取向的。


別再講思域了,真的很煩,從它上市之初就開始刷屏了!

而本田的發動機技術確實領先同級產品,但也無需過於神化思域,其綜合表現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神。

它的空調系統製冷功率太小,夏天裡涼的超慢,底盤比其他同級車要低一些,更容易出現底盤剮蹭現象,另外思域本身的做工用料和舒適靜音等方面與同級別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在隔音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劣勢。

我們百姓買車還是迴歸於理性的好,家用車最大的特徵畢竟還是“工具”,而不要把過多的情懷和期望加在其上,保持一個平和心態吧!

而自從2016年思域上市以來,持續這麼久的“加價”、“潛規則”在汽車市場如此豐富的今天實在是非常罕見的一件事!

要知道A級車市場裡可是強手如林,其他品牌普遍優惠幅度都很大,而思域實在是太過於“特立獨行”了,以至於銷售人員帶答不理,帶著世界名著的臉(傲慢與偏見)來面對你,我們廣大百姓買個車本來是高興的事,幹嘛非要去受這個窩囊氣呢?

同樣的買菜車,別人優惠2、3萬,思域就得加價1萬到2萬,這一來一回,真可謂“直越兩級”,這個價位已經可以選到一些不錯的中級車了!

如同豐田的加價神車埃爾法一般,思域也是一款價格與價值嚴重脫節的汽車,這種情況也僅會出現在我國這種“不成熟”的汽車市場上吧。

也許中國人真是“不懂車”,如果喜歡平民價運動車,那也應該去選馬自達呀,它才是把“買菜車”做的最運動的!

也許中國的“有錢人”實在不缺,但我真是不想再談論思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