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現藏於臺北故宮的翡翠白菜

白菜是中國人的當家菜,從南到北,皆有食用。白菜雖然廉價,但並不低賤,從黎民至皇家都是桌上常備美味,有“百菜之王”美稱。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大白菜

白菜古稱菘【sōnɡ】,南宋《六書故》:“菘…莖葉中白,因謂之白菜。”中國栽種白菜最早,中原新石器時代遺址就出土過甕藏白菜種子。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白菜種子

現在的大白菜品種,由北魏皇家菜園育成。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寫道: “菘性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北魏曾贈一船菘給南梁,昭明太子寫《謝敕賚大菘啟》答謝,贊菘“味備百羞”。歷代文人對白菜稱讚有加。宋詩人范成大在《田園雜興》中寫道:“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密藕更肥濃。”蘇東坡也有詩云:“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他將白菜比作味美的羊豚、熊蟠了。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宋代白菜扇面,所畫白菜是散葉型。

從目前的文物考證,古代的白菜原是散葉型,到宋代才被改良為結球包心型;到元末明初,又出現實心大白菜,較大顆的白菜竟長到十幾斤重,被譽為菜中的“神品”。清朝光緒年間,山東膠州出產的大白菜還漂洋過海送到日本東京博覽會展出,白菜也從此傳入東瀛。

中醫認為白菜微寒味甘,具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等功能,是補充營養、淨化血液、疏通腸胃、預防疾病、促進新陳代謝的佳蔬,適合大眾人群食用。筆者兒時冬天北方沒其他蔬菜,家家儲備白菜,以備漫長冬日所食,雖儲藏日久,但白菜仍然清脆而甘甜,非常美味!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舊時北方臨近冬季,就開始存儲大白菜,以備冬季食用。

白菜的食用方法很多,炒、蒸、煑、醃、生食皆可,實為百搭之菜。記得兒時冬天吃餃子,比較常見的就是“羊肉白菜餃子”,是非常具有北京百姓特色的一種美食。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羊肉白菜餡水餃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東北地區的醃酸白菜

何可一日無此菘---白菜略考

朝鮮族的特色食品辣白菜

大家覺得如何,還有許多食用方法沒有說到,大白菜果然是中國的國寶級蔬菜吧!歡迎關注古玩夜話,歷史收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