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身上衆多疑點 應該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太平公主這個人身上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事,完全是經不住推敲的,早就有人對歷史記載的太平公主很多作為提出質疑,但一直沒有任何證據。不過隨著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出土,似乎露出一些端倪。

太平公主身上眾多疑點 應該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太平公主

上官婉兒《墓誌銘》出土,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在篡改歷史。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一樣,都是韋氏集團的對立面,為了阻止韋氏陰謀,反對李顯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曾以死諫言中宗李顯,服毒自殺後被救回一條性命。墓誌銘原文如下;

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以韋氏侮弄國權,搖動皇權,賊臣遞構,欲立愛女為儲;愛女潛謀,欲以賊黨為臣。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先帝自存寬厚,為掩瑕疵;昭容覺事不行,計無所出。上之,請擿伏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髮而出,卒為挫衂;;下之,請飲鳩而死,幾至顛墜。

雖是古文,但意思應該都能讀懂,就是上官婉兒極力阻止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的權利擴張,甚至不惜已死相諫中宗李顯,同時從側面也可以看出上官婉兒在中宗李顯跟前的位置也很重要。

太平公主身上眾多疑點 應該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中宗李顯

李顯被毒死後,上官婉兒又和太平公主共同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極力抬高李旦的政治地位,試圖在韋后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是李重茂登上皇位的最大保障。兩個人都是李氏繼統的維護者。上官婉兒反對韋氏集團是大張旗鼓的,而且為此險些喪命。從墓誌銘內容記載和能夠和太平公主一起起草遺詔太高李旦來看,上官婉兒當時的權利和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歷史上描述的上官婉兒投靠了韋氏集團,和武三思私通,與韋氏共享情人,所以李隆基發動政變時把上官婉兒和韋氏、安樂公主一起處死。很顯然,李隆基撒了謊,他殺上官婉兒只有一個原因,上官婉兒是唐中宗李顯的昭容,對李顯忠心有感情,曾為維護李顯皇權不再落入外姓之手,以死相諫,是李重茂做皇帝的有力支持者。而李隆基早已安下不軌之心,誅殺韋氏集團只不過是發動政變的一個藉口,他覬覦的是皇帝之位。打算廢掉李重茂,所以誣陷維護李顯之子李重茂皇統的上官婉兒,說她是韋氏一黨,殺了上官婉兒,掃除自己間接得到皇位的障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太平公主身上眾多疑點 應該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出土使這一事件浮出水面,同時另一件事也就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那就是太平公主的所作所為。他參與了李隆基的唐隆政變。如果說為了剷除韋氏集團,保護李氏皇統說得過去,但是親手廢掉自己扶上皇位的李重茂就太過匪夷所思了,如果太平公主權利慾望很強,那麼保住李重茂的皇位對自己是最有利的,李重茂並非韋氏所生,所以受到韋氏集團的打壓,做的只不過是傀儡皇帝,太平公主親自把他扶上皇位,又為他剷除了韋氏集團的威脅,李重茂肯定會對太平公主感恩戴德,太平公主可以大權在握,無人限制的了她。李旦雖然也是個中庸之輩,但身份地位高,又有李隆基這樣虎狼之子,肯定難以控制。最關鍵的是,作為中宗李顯的兒子,李重茂是正統的皇位繼承者。於情於理,太平公主都不可能把名正言順的李重茂廢掉,扶持李旦父子掌權,特別是李隆基的表現早已被太平公主看在眼裡,她比誰都清楚,李隆基一旦掌握大權,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把皇位給李旦,就等於間接給了李隆基這個罪可怕的人物,這對太平公主來說絕對是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不過這些只是按常理推斷,但是結合其他史料,還是可以找到蛛絲馬跡的。上官婉兒被處死這件事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肯定是鬧得不愉快,李隆基擺明了把上官婉兒歸到韋氏一黨,並處死上官婉兒,但是太平公主對這件事表現出完全不配合的態度,她給上官婉兒風光大葬,並在墓誌銘非常明確強調了上官婉兒和韋氏集團是對立的。而且又送東西,又致悼詞。【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

不但如此,太平公主還讓上官婉兒以大唐昭容的身份於以大唐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下葬。但史書卻記載,直到景雲二年七月上官婉兒才被複封為昭容,可見當時下葬時,可能上官婉兒的昭容身份並未得到官方的承認,太平公主是頂著壓力給上官婉兒風光大葬。政變初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關係就不和諧,特別是在對待上官婉兒這件事上,明顯兩個人在唱反調。

太平公主身上眾多疑點 應該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李隆基

史書記載,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確實不和諧,說因懼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這個說法和前面發生的事情就更加矛盾了。如果太平公主有這樣的想法,為何要親手把李重茂從皇位上拉下來?李隆基能夠發動唐隆政變,其勇氣和組織能力可見一斑,太平公主何等聰明之人?把自己親手扶上皇位、對自己感恩戴德,更容易控制的正統皇帝拉下馬,立李旦為帝,引來精明強幹的李隆基與自己爭權奪利,這是太平公主這種具有高明政治手腕的人能做出來的事嗎?

從上官婉兒墓誌銘這件事上看,太平公主在李隆基發動政變的初期,兩個人之間就出現了不和諧。其時我們換一個角度想,所有問題都有了合理解釋。唐隆政變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的,但整個政變的實際操作者是李隆基,太平公主起到的是謀劃和輔助的角色,本來目的是除掉韋氏集團,保住李氏皇統繼承。但絕對不會包括廢掉李重茂。政變發生後,李隆基想爭奪皇位的野心才暴露,處死支持李重茂的上官婉兒就是李隆基篡位的第一步。這時的太平公主作為唐隆政變的重要輔助者之一就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繼續保李重茂穩定地位,這就意味著和李隆基對著幹。要不就和李隆基同謀合汙,廢掉李重茂,把帝位讓給李旦李隆基這一支。而第一種選擇的結果是發動政變的一方內鬥。太平公主的強勢未必就輸給李隆基,但是作為政變的發動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他們不但面臨要給天下一個交代,還要顧慮韋氏集團餘黨的勢力,政變成功,主要的幾個人物剷除了,但是不可能把朝野內外所有韋氏的餘黨全部消滅。如果發生內鬥,後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

太平公主身上眾多疑點 應該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

對於太平公主來說,他最願意的是李重茂繼續做皇帝,但是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李隆基鐵了心是想將來當皇帝。太平公主則沒有拼個魚死網破的必要,因為對他來說,將來李重茂做皇帝還是李隆基做皇帝,都是自家人,和自己的血緣關係都一樣遠近。保住李氏皇統的目的都可以達到,差別就是哪個當皇帝更利於自己權力的掌控而已。李隆基雖然強勢,但是他暫時還沒有當皇帝的權利,上邊還有他老爸李旦,而李旦是個平庸之輩,還是可以掌控的,太平公主還有時間和機會和李隆基鬥。太平公主最後被迫違背意願加入了逼迫李重茂退位的行動,站在了李旦一邊,擔不是站在李隆基一邊。從一開始她就下定和李隆基鬥法的決心,對待上官婉兒的死這件事上,是太平公主對李隆基發動的以一場攻勢,算是是一個下馬威。你說上官婉兒是韋氏一黨,非要殺了她,我偏要給上官婉兒正名,並風光大葬,贈絹五百匹,還寫了非常哀婉悽切的悼詞。

此後的歷史完全就是按照這個套路來發展的,姑侄鬥法一直到李隆基登基,太平公主被迫自殺才結束。考古證實,上官婉兒的墓遭受過大規模有目的的毀壞,而且可以斷定,其墓被毀不是盜墓賊所為,沒有盜洞,毀壞是很徹底的,連棺床的青磚都擺翹起,可以明顯看出是報復性毀壞,而非盜墓賊求財。現在看來,搗毀上官婉兒墓葬的應該就是李隆基,上官婉兒是太平公主給他風光大葬的,下葬時間是政變的當年八月。李隆基當時還不敢和姑姑鬧翻,容忍了太平公主的這一行為,太平公主到太后,李隆基搗毀了上官婉兒的墓藏也就順理成章了。

太平公主身上眾多疑點 應該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姑侄鬥法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篇關於上官婉兒被殺原因分析的文章,那時候上官婉兒墓誌銘還沒有出土,歷史記載上官婉兒首鼠兩端,同時和韋氏集團和李氏集團,和太平公主共同擬定抬高李旦的遺詔,只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但作者已經敏銳的意識到上官婉兒應該不是韋氏同黨,應該是因為支持李重茂為帝,而被李隆基所殺。對這位作者的敏如洞察力非常佩服,這也使我聯想在對待上官婉兒這件事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對著幹,以及後來兩人水火不容,據此推斷可能太平公主拉李重茂下位,不是出於本意,而是局勢所限。為了拉攏太平公主,李旦父子給了她不少榮譽和權力,但是李隆基不會長期受制於人,除掉太平公主是早晚的事。

歷史按在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兩人身上那些私人問題跟是值得懷疑,唐朝這幾位皇帝,修改歷史的本事是非同一般的,給政敵身上加點料,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都被李隆基給黑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