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邪惡並非實際物質,而是缺乏良善,正如黑暗是因為缺乏光明一樣。

我第一次瞭解阿列克謝耶維奇是通過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她的多聲部的創作是我們這個時代苦難和勇氣的紀念碑”。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但這極大的榮譽似乎並未給她的生活帶來太多改變,她依然堅守著作為記者的本分,正像她所說的“帶著真誠和快樂,繼續做著自己渺小的工作。”

正是她的這份渺小,讓我對苦難有了嶄新的理解,對自由有了更深的執著,更重要的是讓我知道了人性的情感和光芒是不應該被歷史塵埃所掩埋的。

歷史只關心事實,而情感被排除在外,個體的情感是不會被納入歷史的。她是以一雙人道主義的眼睛而不是歷史學家的眼睛看世界的。

或許是她承載了太多的痛苦,以至於她能淡然地面對這個國度所經歷的戰爭、禁錮、蕭條和孤立,像一位親和的鄰家阿姨,用她平靜的態度和溫和的筆鋒將那個時代的苦難娓娓道來。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而對於苦難的回憶,卻像是烙印一樣,深深地紮在了一整代人的記憶中。

還沒來得及讀她的獲獎作品《二手時間》,這本《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又名《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已經讓我數度哽咽,難以讀下去。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故事發生在烏克蘭北部一個叫切爾諾貝利的小城市,1986年4月26日,位於這座城市的

核能發電廠發生嚴重的洩露和爆炸事故事故所釋放的和輻射線計量是廣島原子彈的350多倍,死神在一夜之間降臨了切爾諾貝利。

從此切爾諾貝利被貼上了標籤,上面寫著“孤立、歧視、冷漠和死亡。”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阿列利用三年的時間走訪了這個災難發生的地方,

她不去關注官方的報道,不去相信歷史的評價,她關心的只有一個,那便是生活在那裡的人,普通人。

她傾聽了很多聲音,來自物理學家、核電廠工人、執政者、科學家、醫生、警察和普普通通的農民。

直到深沉的苦難所帶來的絕望讓她被迫幾次擱筆。但她還是用筆將那代人更真實的記憶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更多人陷入對苦難的沉思,有幸的是,我便是其中之一。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這場災難所帶來的痛苦要遠超過戰爭和炮火,經歷者離開了他們時代安居樂業的城市,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當他們回望的時候,那個他們深愛的故土早已變成了而且今後很多年都會是的不毛之地。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如果說失根的人尚且可以做一個飄零和流浪者的話,那失去愛的痛苦是讓他們萬萬無法承受的,他們每天都在面臨著親人和愛人死去,甚至是以更不能讓人接受的方式死去,他們被強制剝奪了愛的權利,他們不被允許生育.

一個作為人而擁有的權利,生命權、財產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在那裡統統不被允許。

因為他們身上擁有一個叫“切爾諾貝利人”的標籤,他們只有在孤立和痛苦中,等待死亡的到來。

切爾諾貝利: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如果說絕望中不覺希望的話,那便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死亡會帶走每一個人,好人壞人或者罪人。

除此之外,世上便在沒有公平的事情了。一位到過切爾諾貝利的心理學家說:“直到去了那裡,我才發現自己多麼的無能為力,所有的事物開始瓦解,我的過去再不能保護我,我找不到答案,以前有,現在沒有了,我確定的是,是未來在摧毀我,不是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