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韜:讀書,就應該讓孩子讀這樣的書?

原題:孩子應該讀什麼書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 武韜

武韜:讀書,就應該讓孩子讀這樣的書?

前幾天有朋友問我:孩子應該讀什麼書?

這讓我陷入了沉思,毋庸諱言,當前的少兒讀物很多,孩子的選擇範圍也很大,可是,有一個問題也伴隨而來:孩子選什麼樣的書來讀呢?

我覺得,可以根據知識的分類確定孩子讀什麼書。

我認為知識可以分為三類:

一、現在有用,將來沒有用;

二、現在似乎沒有用,將來卻有用;

三、現在就有用,將來更有用。

武韜:讀書,就應該讓孩子讀這樣的書?

先談談第一類知識,比如我們常常聽到的兒歌:“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媽媽的媽媽叫姥姥……”,就屬於第一類知識,這類知識的特點就是現在看似有用,但將來不用教也照樣會,根本不用花費專門的時間來學習,如果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這些知識上,則顯然是荒廢時光了,因此,這類書,可以少讀或不讀。

第二類知識,比如文言文,現在似乎沒有用,但將來肯定有用,古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包含著做人做事的智慧,比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但因為這類書有點晦澀,孩子可能讀不太懂,家長可領著孩子讀一下淺顯的文言故事,適當地進行涉獵。

第三類知識,指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比如古白話小說(如四大名著)、唐詩宋詞之類,以及中外現當代大家的優秀作品。孩子現在基本上能讀懂,而且能感受到優美的語言風格,體味高遠的意境,能很快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甚至能部分地領悟到做人的道理。

即使若干年之後,當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回顧這些知識時,依然能有新的感悟。比如《早發白帝城》,初讀可能是感受到李白的“輕捷明快”,但成年後再讀,卻分明感到“輕快”背後的那種超人的樂觀,以及樂觀背後“淡淡傷感”。

再如讀童話《海的女兒》,不同年齡讀也分明有不同感受。畢淑敏就曾感嘆,八歲時,傷感於美人魚變成水泡;十八歲時,認為是愛情的童話;二十八歲時,讀出媽媽對孩子的愛;三十八歲時,熱衷探討寫作技巧;四十八歲時,讀出“是一篇寫靈魂的故事”……一樣的故事,不同的年齡段,讀出了各異的意味,這就是經典作品的特點,有內涵,經得起品味,而且常讀常新。這類書,應當讓孩子大量涉獵。

武韜:讀書,就應該讓孩子讀這樣的書?

因此,孩子應選什麼書來讀,我覺得,應該選“現在就有用,將來更有用”的書來讀,也就是說,選擇孩子目前能讀懂的大家經典書籍來讀。

武韜:讀書,就應該讓孩子讀這樣的書?

作者簡介:武韜,高招語文閱卷河南閱卷組核心成員(多年擔任作文組長),國家命題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教學評價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國家課程改革參與者,“中高考速成作文”創始者,全國中語會課堂教研中心研究員,青少年寫作學會理事,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當前中學生寫作狀況及對策》主持者,“新華杯”全國作文競賽第一屆、第三屆、第四屆評委,《中學生學習報》等期刊特約編輯。2012年5月29日、2013年5月27日、2014年5月21日,2016年9月1日,《河南日報》“名師訪談”欄目連續多年大篇幅刊出了對武韜老師的專訪;2015年5月24日,《鄭州日報》就高考作文的寫作技巧採訪武韜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