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英新:掀起「課堂革命」的N種可能

謝英新:掀起“課堂革命”的N種可能​“2017-2018蘇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初任校長任職資格集中研修班”於2018年2月6日在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如期舉辦。培訓會上,我與180名初任校長分享了《教學、教研、課改解決之道暨學校3-5年發展規劃》話題。

講座主要就三個話題:1、“課堂革命”倡導了什麼內容?教學又應該如何實施?2、一線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教研的方向在哪裡?各學科重點、難點、知識點是否需要重新定義?3、第九次課改實施多年,部編教材改革又接踵而來,課改的目標如何確定?怎樣圍繞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與此同時,還就一線教師如何提升職業能力做了詳細闡述。 謝英新:掀起“課堂革命”的N種可能

我的講座歷時2個半小時,講座之後有6、70位校長加我微信,紛紛向我表達聽課之後受益匪淺,很受啟發。其中來自蘇州崑山的朱校長在微信上向我反饋,“剛才吃飯的時候我們都在說,給您一天的時間就更好了!” “現在(我們)小學課堂也是功利性太強,就差圍繞試卷講了,很需要您這樣的教授來撥亂反正。”

2017年第33個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堅持內涵發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把質量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堅持迴歸常識、迴歸本分、迴歸初心、迴歸夢想。深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掀起“課堂革命”,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此,吹響了“課堂革命”的號角。

謝英新:掀起“課堂革命”的N種可能​從教學創新的角度,“課堂革命”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

概念形成升級原理學習

江蘇徐州農村小學二年級數學,老師在教授學生乘除法時提出如下問題:“口訣求商,用乘法口訣可以解決乘法計算的問題,能不能用乘法口訣解決除法計算的問題呢?”像這樣的教師語言二年級的小學生們很難聽懂,所以我建議老師首先開展課堂活動。

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分成3人一組,抓一把圍棋子給小組,請他們平均分配,多出來的還給老師。再一次上課把學生分成5個人一組,這次來分火柴棍。幾次之後,專門用一堂課明確告訴學生,把一堆某物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叫做除法。把幾堆某物加在一起,用公式表達如3X4,就是3個4相加,叫做乘法。這樣操作之後,學生就都能理解乘除法的轉換了,接下來再進行純數字的抽象的乘除法運算。

我聽過初高中理科教學,有為數不少的教師一上來就讓學生背定義套例題,這個教學次序有誤。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完形成概念的過程,再逐步過渡到原理學習。

模型輔助教學促進理解

早在2015年8月份我寫過一篇文章《微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秒懂!》,其中提到數學模型輔助教學。所以講座中我提到,能不能教師不講課?把模型展示出來,請同學們觀察2分鐘,然後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有同學會說,“老師我看到了圓的四段直徑”“老師我看到了3個不同顏色的交叉點”“老師我看到了一個圓滾動了一圈兒”“老師我明白了!是圓的周長除以圓的直徑等於π”。像這樣的教學方式,全班所有學生能在幾分鐘之內,完全理解π值的真正含義。

像這樣的數學模型還有勾股定理、正切線、πR方、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和、正弦餘弦、軸座標等等。我們的語言和文字只發明瞭幾千年一兩萬年,但是人類的視覺系統已經進化了幾百萬年了,從生理學角度來說,視覺系統所接收的外部信息佔到所有信息的80%以上,只要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一個盲人的狀態,跟一個聾啞人比較一下,就完全能理解這個道理。這就是信息化的有效課堂應用,學生看到這樣動態的數學原理圖,能夠深深印在記憶當中,考試時回想起這些模型圖,就很容易審題和找到解題思路,考試分數提升就是必然的。

課本知識聯繫時事實際

我在貴州黃平中學聽過一節高中化學課《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聽課之後我提示老師這節課一定要講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屠呦呦就是用控制了溫度的辦法提純了治療瘧疾的重要成分青蒿素,給人類治療瘧疾急劇減低了成本,貢獻巨大。每一次講座我都開玩笑說我來給你們押一道高考題,2018年高考一定會考到屠呦呦,因為她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自然科學領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這件事對於我們來說意義極其重大。

挖掘背景信息形成思維課堂

北京市教委小學六年級數學、語文分層走班教學實驗項目放在順義西辛小學教育集團仁和校區,我有幸聽了其中三分之一老師的課,語文老師在講解肖復興《母親》課文情節時,肖復興的後媽帶來的姐姐遠嫁內蒙古,把家裡唯一一件棉衣留給了作者“我”,沒有給姐姐。文中指出這件棉衣很珍貴。

聽課之後我提示老師,文中出現了“內蒙古”,這是地域的概念。在顯示屏上展開地圖,內蒙古在哪裡呢?內蒙古在中國地圖大公雞的背部上。那麼我們的課堂在哪裡呢?課堂在北京。接下來再進一步思考,作者是哪裡人?肖復興是河北滄州人。滄州地處天津以南,再向南挨著山東德州。地理的位置清楚了,接下來帶動學生思考一下,棉衣是做什麼用的?保暖禦寒。地域的概念對應冷熱的概念,哪裡冷哪裡熱呢?

北方的同學們都知道,在北半球,往北去相對冷一些,往南去相對不冷。那麼哪裡冷哪裡熱呢?是內蒙古冷,河北滄州相對不冷。老師可以帶著學生現場查證當天的呼和浩特、北京和河北滄州的氣溫狀況,用以佐證這個說法。接下來回想一下,這件棉衣給誰了呢?對,這件棉衣給了相對不冷的地方的“我”了!經過以上的層層分析,可見這件棉衣更加的彌足珍貴!

經常有校長教研員問我小組討論為什麼討論不起來?是因為話題能不能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境地,就是教師提出了的問題,是否值得探討。所以我在講座中重點提示,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術活兒。只有有效的提問,才能形成真實的思維碰撞課堂。

一般來說,老師們如果在一個學期講幾節類似的深度思維的課程,就能夠帶給學生一種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學習方式。學生學會了思考,進一步的就學會了自學。接下來老師可以不講課,讓學生分組提問題找信息。這樣就能緩解教師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的壓力。教育部提倡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能真實發生。

統整課程促進系統思考

2017年6月,瀋陽敬業中學的王芳老師向我求教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備課,我大約思考了兩天時間,又花了2個小時查找和梳理信息,還找到北師大文學院康震教授主講的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蘇軾(18集)》來觀看。備課梳理了北宋版圖、蘇軾從家鄉眉山到東京汴梁(現河南開封)、杭州、諸城等地做官,之後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以及蘇軾與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神宗、張懷民等人物關係,從一個官員被貶黃州的歷史事件始末與心路歷程,有此心境,才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遊》、《黃州寒食帖》等等膾炙人口的佳作作品。

備課一個月之後,7月18日央視熱播6集紀錄片《蘇東坡》,該片以蘇軾黃州四年的生活及心路歷程為重點內容,呈現出一個鮮活、本真、有意味的蘇軾形象。

2018年1月20日我還專程趕到東坡故里四川眉山遊歷了三蘇祠,聽導遊詳細講解蘇東坡的故事。

每一次講座中我都會重點提到,我建議把初高中出現的蘇軾的詩詞放在一起講授,這樣就能把地理、歷史、人物關係、文學、詩詞系統全面的展示給學生,容易形成系統性思考結構化思維。基礎教育幾十年來,學生大量死記硬背零散的知識點,長期接受碎片化信息導致,因為不成體系所以容易遺忘,看待問題簡單化片面化,思維與視野變得狹隘,難以進行復雜思考和獨立思考。

講座中我還提到,其實我講到語文課,也需要其它學科做一個深入思考,每一個學科都能找到幾個十幾個切入點,把一些重點難點作為提綱,把一些零散的知識點貫穿起來,形成有緊密聯繫的知識體系,這樣對學生記憶、思維、思考有十分大的幫助,就能面對複雜的綜合考試題目,深入和獨立思考,解答問題。中國人多,為了拉開分數,出題人跟考生的博弈還會越演越烈。

2017年9月,教育部部編版教材逐步投入使用,就特別提到“統整課程”的概念,我的理解就是要把各個學科的知識點貫穿聯繫起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知識課程體系。

關於課堂教學創新的話題還有很多,我在講座中大約講到2、30個經典聽評課案例,每一個案例都能代表一種教學創新的方式方法。比如我在遼寧撫順高灣中學聽課語文課《泥人張》,我指導語文老師轉換角度,老師講課之後就給我發來消息:“謝教授,這是昨天講完《泥人張》後留下的小練筆,我們班四位男孩寫的,我覺得很好,昨天課孩子們真學到了些東西,這四位男生,有三位是平時不願意交作文的,這次交上來,並且寫的很好,特地與您分享。”

比如我在講座中還講到英語的學習方法,我給西北大學附中曾老師做指導,她是西安市英語學科帶頭人,沒過多久她就發來好消息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高漲。山西高一英語老師,甘肅正寧英語慄老師,採用了我的教學方法,都紛紛發來消息,學生考試分數層層上漲。比如我還幫助陝西渭南高級中學的李華老師備課磨課,一分鐘就解決了高中數學“對數函數”“基本不等式”兩個重難點的講授方法。我還參與了衡水一中集體教研,高二年組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科學老師紛紛向我提問,我一一解答了近兩個小時。

學校的3-5年發展規劃,應該從頂層設計開始。什麼是頂層設計呢?就是要建立一種以終為始的思維方式。舉例來說,講座中我講到一件事,就是作文教學的問題。假如以初中為例,正常的教學要求學生每兩週寫一篇作文,一個初三畢業生理論值寫到72篇,正常按照60篇計算,抽查10名學生,600篇作文放在這裡,哪一篇寫的好?有沒有60%的學生寫到70分(滿分40分計28分)及格水平?可以說沒有。所以我說,如果一個學生學習了3年寫作文,這個結果不能接受。別忘了學生在初中之前,已經在小學學習了6年。

如果把兩個班交給我,我只教授語文和作文,而且只佔用語文課時間,我能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教會80%以上的學生愛上寫作文,學會寫作文,並且作文分數平均提高20%-30%,你們信不信?我每一次講座提到這個話題,現場的校長老師都有大批紛紛首肯認可。我想說如果結果是錯誤的,一定是方法出了問題。如果方法正確,那麼結果一定是正確的。

2017年11月25日在北京科技會堂召開的中國教育創新大會上,我有幸與王文湛老司長同臺講座,現任國家副總督學,他在講座中透露出幾個信息:1、部編教材小學古詩文從69篇增至187篇;2、高考語文試卷從60篇增至70篇;3、高考數學試卷從2000字增至5000字。正所謂應了那句“得語文者得天下!”

如果學生真正學會寫作了,作文成績提升,相輔相成,語文成績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關於具體教授作文寫作的操作方法,我先在這裡賣個關子,歡迎校長老師們來我的講座現場交流指導,我會給您一個圓滿的交代。

研究方向與服務
謝英新:掀起“課堂革命”的N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