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新:掀起“课堂革命”的N种可能

谢英新:掀起“课堂革命”的N种可能​“2017-2018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任校长任职资格集中研修班”于2018年2月6日在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如期举办。培训会上,我与180名初任校长分享了《教学、教研、课改解决之道暨学校3-5年发展规划》话题。

讲座主要就三个话题:1、“课堂革命”倡导了什么内容?教学又应该如何实施?2、一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教研的方向在哪里?各学科重点、难点、知识点是否需要重新定义?3、第九次课改实施多年,部编教材改革又接踵而来,课改的目标如何确定?怎样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还就一线教师如何提升职业能力做了详细阐述。 谢英新:掀起“课堂革命”的N种可能

我的讲座历时2个半小时,讲座之后有6、70位校长加我微信,纷纷向我表达听课之后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其中来自苏州昆山的朱校长在微信上向我反馈,“刚才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在说,给您一天的时间就更好了!” “现在(我们)小学课堂也是功利性太强,就差围绕试卷讲了,很需要您这样的教授来拨乱反正。”

2017年第33个教师节前夕,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

谢英新:掀起“课堂革命”的N种可能​从教学创新的角度,“课堂革命”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概念形成升级原理学习

江苏徐州农村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在教授学生乘除法时提出如下问题:“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乘法计算的问题,能不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计算的问题呢?”像这样的教师语言二年级的小学生们很难听懂,所以我建议老师首先开展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分成3人一组,抓一把围棋子给小组,请他们平均分配,多出来的还给老师。再一次上课把学生分成5个人一组,这次来分火柴棍。几次之后,专门用一堂课明确告诉学生,把一堆某物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叫做除法。把几堆某物加在一起,用公式表达如3X4,就是3个4相加,叫做乘法。这样操作之后,学生就都能理解乘除法的转换了,接下来再进行纯数字的抽象的乘除法运算。

我听过初高中理科教学,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背定义套例题,这个教学次序有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完形成概念的过程,再逐步过渡到原理学习。

模型辅助教学促进理解

早在2015年8月份我写过一篇文章《微课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秒懂!》,其中提到数学模型辅助教学。所以讲座中我提到,能不能教师不讲课?把模型展示出来,请同学们观察2分钟,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同学会说,“老师我看到了圆的四段直径”“老师我看到了3个不同颜色的交叉点”“老师我看到了一个圆滚动了一圈儿”“老师我明白了!是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等于π”。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全班所有学生能在几分钟之内,完全理解π值的真正含义。

像这样的数学模型还有勾股定理、正切线、πR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正弦余弦、轴坐标等等。我们的语言和文字只发明了几千年一两万年,但是人类的视觉系统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了,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视觉系统所接收的外部信息占到所有信息的80%以上,只要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一个盲人的状态,跟一个聋哑人比较一下,就完全能理解这个道理。这就是信息化的有效课堂应用,学生看到这样动态的数学原理图,能够深深印在记忆当中,考试时回想起这些模型图,就很容易审题和找到解题思路,考试分数提升就是必然的。

课本知识联系时事实际

我在贵州黄平中学听过一节高中化学课《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听课之后我提示老师这节课一定要讲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屠呦呦就是用控制了温度的办法提纯了治疗疟疾的重要成分青蒿素,给人类治疗疟疾急剧减低了成本,贡献巨大。每一次讲座我都开玩笑说我来给你们押一道高考题,2018年高考一定会考到屠呦呦,因为她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自然科学领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挖掘背景信息形成思维课堂

北京市教委小学六年级数学、语文分层走班教学实验项目放在顺义西辛小学教育集团仁和校区,我有幸听了其中三分之一老师的课,语文老师在讲解肖复兴《母亲》课文情节时,肖复兴的后妈带来的姐姐远嫁内蒙古,把家里唯一一件棉衣留给了作者“我”,没有给姐姐。文中指出这件棉衣很珍贵。

听课之后我提示老师,文中出现了“内蒙古”,这是地域的概念。在显示屏上展开地图,内蒙古在哪里呢?内蒙古在中国地图大公鸡的背部上。那么我们的课堂在哪里呢?课堂在北京。接下来再进一步思考,作者是哪里人?肖复兴是河北沧州人。沧州地处天津以南,再向南挨着山东德州。地理的位置清楚了,接下来带动学生思考一下,棉衣是做什么用的?保暖御寒。地域的概念对应冷热的概念,哪里冷哪里热呢?

北方的同学们都知道,在北半球,往北去相对冷一些,往南去相对不冷。那么哪里冷哪里热呢?是内蒙古冷,河北沧州相对不冷。老师可以带着学生现场查证当天的呼和浩特、北京和河北沧州的气温状况,用以佐证这个说法。接下来回想一下,这件棉衣给谁了呢?对,这件棉衣给了相对不冷的地方的“我”了!经过以上的层层分析,可见这件棉衣更加的弥足珍贵!

经常有校长教研员问我小组讨论为什么讨论不起来?是因为话题能不能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境地,就是教师提出了的问题,是否值得探讨。所以我在讲座中重点提示,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活儿。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形成真实的思维碰撞课堂。

一般来说,老师们如果在一个学期讲几节类似的深度思维的课程,就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了思考,进一步的就学会了自学。接下来老师可以不讲课,让学生分组提问题找信息。这样就能缓解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压力。教育部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能真实发生。

统整课程促进系统思考

2017年6月,沈阳敬业中学的王芳老师向我求教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备课,我大约思考了两天时间,又花了2个小时查找和梳理信息,还找到北师大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8集)》来观看。备课梳理了北宋版图、苏轼从家乡眉山到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杭州、诸城等地做官,之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以及苏轼与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神宗、张怀民等人物关系,从一个官员被贬黄州的历史事件始末与心路历程,有此心境,才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黄州寒食帖》等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作品。

备课一个月之后,7月18日央视热播6集纪录片《苏东坡》,该片以苏轼黄州四年的生活及心路历程为重点内容,呈现出一个鲜活、本真、有意味的苏轼形象。

2018年1月20日我还专程赶到东坡故里四川眉山游历了三苏祠,听导游详细讲解苏东坡的故事。

每一次讲座中我都会重点提到,我建议把初高中出现的苏轼的诗词放在一起讲授,这样就能把地理、历史、人物关系、文学、诗词系统全面的展示给学生,容易形成系统性思考结构化思维。基础教育几十年来,学生大量死记硬背零散的知识点,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导致,因为不成体系所以容易遗忘,看待问题简单化片面化,思维与视野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思考和独立思考。

讲座中我还提到,其实我讲到语文课,也需要其它学科做一个深入思考,每一个学科都能找到几个十几个切入点,把一些重点难点作为提纲,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有紧密联系的知识体系,这样对学生记忆、思维、思考有十分大的帮助,就能面对复杂的综合考试题目,深入和独立思考,解答问题。中国人多,为了拉开分数,出题人跟考生的博弈还会越演越烈。

2017年9月,教育部部编版教材逐步投入使用,就特别提到“统整课程”的概念,我的理解就是要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贯穿联系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知识课程体系。

关于课堂教学创新的话题还有很多,我在讲座中大约讲到2、30个经典听评课案例,每一个案例都能代表一种教学创新的方式方法。比如我在辽宁抚顺高湾中学听课语文课《泥人张》,我指导语文老师转换角度,老师讲课之后就给我发来消息:“谢教授,这是昨天讲完《泥人张》后留下的小练笔,我们班四位男孩写的,我觉得很好,昨天课孩子们真学到了些东西,这四位男生,有三位是平时不愿意交作文的,这次交上来,并且写的很好,特地与您分享。”

比如我在讲座中还讲到英语的学习方法,我给西北大学附中曾老师做指导,她是西安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没过多久她就发来好消息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山西高一英语老师,甘肃正宁英语栗老师,采用了我的教学方法,都纷纷发来消息,学生考试分数层层上涨。比如我还帮助陕西渭南高级中学的李华老师备课磨课,一分钟就解决了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基本不等式”两个重难点的讲授方法。我还参与了衡水一中集体教研,高二年组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科学老师纷纷向我提问,我一一解答了近两个小时。

学校的3-5年发展规划,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什么是顶层设计呢?就是要建立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讲座中我讲到一件事,就是作文教学的问题。假如以初中为例,正常的教学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一篇作文,一个初三毕业生理论值写到72篇,正常按照60篇计算,抽查10名学生,600篇作文放在这里,哪一篇写的好?有没有60%的学生写到70分(满分40分计28分)及格水平?可以说没有。所以我说,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了3年写作文,这个结果不能接受。别忘了学生在初中之前,已经在小学学习了6年。

如果把两个班交给我,我只教授语文和作文,而且只占用语文课时间,我能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教会80%以上的学生爱上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并且作文分数平均提高20%-30%,你们信不信?我每一次讲座提到这个话题,现场的校长老师都有大批纷纷首肯认可。我想说如果结果是错误的,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如果方法正确,那么结果一定是正确的。

2017年11月25日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的中国教育创新大会上,我有幸与王文湛老司长同台讲座,现任国家副总督学,他在讲座中透露出几个信息:1、部编教材小学古诗文从69篇增至187篇;2、高考语文试卷从60篇增至70篇;3、高考数学试卷从2000字增至5000字。正所谓应了那句“得语文者得天下!”

如果学生真正学会写作了,作文成绩提升,相辅相成,语文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关于具体教授作文写作的操作方法,我先在这里卖个关子,欢迎校长老师们来我的讲座现场交流指导,我会给您一个圆满的交代。

研究方向与服务
谢英新:掀起“课堂革命”的N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