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中國製造2025」的真實本意,美國理解對了嗎?

鄭永年:“中國製造2025”的真實本意,美國理解對了嗎?

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之所以如此顯著,儘管有部分原因是接受了許多發達國家的技術轉移,但更多的是因為中國自身文化注重科技發展。

——《華盛頓郵報》

美國對中國誤解的成因

中美之間正持續進行著的貿易戰,焦點在於美國提議徵收的針對高科技產品的關稅,以及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對高科技市場的政府補助。美國的這些要求反映了對中國很深的誤解,而這些誤解已遠超過當下對於中國市場缺少對美國商貿的互惠性開放,以及中方在中美貿易中鉅額順差的擔憂。

美國的誤解一定程度上來源於“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初衷是想要對中國目前的工業製造業進行產業升級,製造價值更高的產品,如機器人、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和半導體。但一些西方觀察者扭曲了這項計劃的初衷,他們以為中國想要征服世界,而其實中國只是希望能加強國家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誠然,中國在開放市場方面的進程與速度的確沒能滿足西方的胃口。然而,中國的開放程度一直在提升,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許諾的,中國將持續開放,進一步減少汽車關稅,允許外資在中國企業所有權中佔股超過五成,並放寬對金融服務的管制。

但哪怕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美國依然不會滿足。當下貿易爭端的本質其實是美國擔憂會在未來失去其科技領先地位。而中國方面則確信,如果中國不進行經濟升級,國家復興的進程就會停滯。想要解決這一首要分歧,需要更明智冷靜的分析,理解中國其實並沒有攻擊冒犯性的意圖,以及理解中國科技現代化究竟與美國和世界有何關係。

中國科技現代化與世界的關係

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之所以如此顯著,儘管有部分原因是接受了許多發達國家的技術轉移,但更多的是因為中國自身文化注重科技發展。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他所著的多卷本《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歷史上,中國曾領導眾多科技發明與進步,而西方是後來才超越了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是旨在復興中華文化中這一曾經備受尊崇的特質。

在中國當下的領導團體中有一個共識,即中國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國在19世紀晚期遠遠落後於西方工業化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初衷並非像特朗普政府或許多西方媒體所討論的那樣充滿沙文主義或侵略挑釁色彩。事實上,這項計劃僅僅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進行經濟結構性調整與轉型道路上邁出的最新一步。

中國領導人也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在許多高科技領域都還遠遠落後於美國,不管是在噴氣發動機技術、生物製藥學、計算機操作系統方面,還是在集成電路方面。想要追趕上西方國家,中國還需要好幾個十年。

儘管美國設置的高科技產品貿易壁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但美國無法阻止中國發展高科技,高科技發展也只是中國勢不可擋的經濟發展中的冰山一角。中國所擁有的儲備豐厚的國家資本、人才儲備,以及廣闊的市場,都將持續促進中國各個領域向前發展。

美國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實質上,美國可能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主張貿易戰的鷹派們並沒能很好地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當代歷史記錄顯示,當西方國家對一個有實力進行反擊的國家實施科技貿易壁壘時,大多數情況下的結果都是適得其反的。

近幾十年來,由於西方几次對中國在高科技上嚴格的排斥封鎖政策,讓中國被迫獨立發展了其載人航天項目;在發展超級計算機技術上進行了鉅額投資,並最終獲得了超越美國的顯著成果;還研發出了自己獨立的軍事武器和系統。

近年來,中國在關鍵技術行業註冊了很多具有競爭力的專利,這些行業包括生物製藥、生物科技、通訊和電子設備。去年一年中國收到的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過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專利申請數量的總和。

如果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美國將會失去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並削弱自身科技發展進程。貿易保護主義很有可能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戰後有規則的全球經濟秩序變得無效,而這一經濟秩序正是美國繁榮的基礎。

對待貿易和科技的零和競爭方式也許在冷戰時期成功地加速了蘇聯的解體,但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情況,與蘇聯並不具有可比性。相反,中美之間在價值鏈上更多的協同合作必定會使中美相互依賴的關係更加緊密,各自的科技競爭力也將得以加強,從而使得全球市場經濟受益。

對於任何想要阻撓中國將其人民幸福水平提升至國際標準的勢力,中國都不會容忍。如果美國能夠從這一出發點理解“中國製造2025”的真實本意,那就沒有理由懼怕。中國媒體應當停止以帶有自卑情緒的強勢論調來煽動西方的焦慮,這對中國來說已經過時——中國早已以自身的成就消除了所有過去的自卑。

(id:IPP-REVIEW),在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