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角度看商鞅之死,可能是秦孝公的安排,秦惠王負責執行的

商鞅是秦國變法的第一大功臣,他實行的變法使得秦國從一個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當時的強國,然而在秦孝公逝世之後,他卻被誣告意圖謀反,最後慘死!

商鞅之死的悲劇很多人都歸咎於秦惠王的無情、冷酷,然而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商鞅的死可能是秦孝公安排的,秦惠王只是負責實行的那個人而已。

從另一個角度看商鞅之死,可能是秦孝公的安排,秦惠王負責執行的

當年,秦孝公面對著秦國的落後,頒佈了《求賢令》尋找人才改變秦國的面貌,商鞅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入秦了。經過秦孝公寵臣景監的多次推薦下,商鞅三見秦孝公取得了信任,之後又為實行變法舌戰群臣,贏得了輿論的支持。

隨後,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於公元前356年在秦國展開第一次變法,後來又於公元前350年展開第二次變法。經過兩次變法後,秦國的國力大大增強,並通過幾次戰爭佔領了魏國的不少國土,兵鋒直指中原!

從另一個角度看商鞅之死,可能是秦孝公的安排,秦惠王負責執行的

在商鞅變法期間受到了保守派的激烈阻撓,不過由於秦孝公的支持,變法得以順利實施。表面上來看,秦孝公是非常信任商鞅的,甚至在病重的時候表示過傳位給他,可我倒覺得秦孝公並沒有多信任商鞅,這只是帝王對臣子的一種試探,就像三國時期的劉備託孤給諸葛亮時一樣。

如果說秦孝公真的是十分信任並維護商鞅的話,那麼在變法的時候就不會把商鞅推到第一線,也不會讓他成為矛盾的中心點,而且我們也沒有看到秦孝公採取了什麼措施來緩和商鞅跟太子的矛盾,更沒有看到秦孝公臨死前安排什麼措施保護商鞅,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秦孝公對商鞅的信任度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商鞅之死,可能是秦孝公的安排,秦惠王負責執行的

可能秦孝公還是信任商鞅的,但是面對著位高權重的商鞅,秦孝公不得不考慮繼承人的王位穩固一事。秦惠王繼位的時候只有19歲,也就是秦孝公病重的時候他還更年輕,一旦即位後能不能駕馭得了位高權重的商鞅真的不好說,我相信秦孝公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的。由繼承人負責除去商鞅不但可以讓貴族出一口惡氣,緩和內部的矛盾,還能提升他的威望,可以說就百利而無一害的,畢竟變法已經完成了,商鞅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不過,這個只是一個猜測而已,歷史是不是這樣已經無法還原了,只能夠從碎片中尋找些許的真相了。不管怎麼說都好,商鞅之死確實是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