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筆者也是出入自媒體的新手,也做了一定時間,到了某個總結認識的階段,所以淺談一下自媒體的業內概況。

首先什麼是自媒體,按照公認的說法,2002年,“自媒體”的概念由硅谷專欄作家丹·吉爾默(Dan Gillmor)提出。一直以來,美國人對自己的媒體環境有很多反思和批判,其中最重要的反思便是:美國絕大部分主流媒體都被少數大公司所有,雖然記者在具體報道時享有很大的自由度,但這種所有權結構本身就造成了不平等,它讓資本享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而普通民眾則少有發聲渠道。在美國,這些概念的提出背後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驅動。簡單來說,“自媒體”、“草根新聞”、“公民新聞”都是作為對資本控制下的新聞業的一種反動出現的,生來就具有“讓我們的輿論世界更加民主”的意義。

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由此看來就中國來說,更多人做自媒體是為了什麼,可能是為了如何賺錢,而不是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中國,其實在各大社區論壇,在新浪,在知乎發出自己的聲音其實效果會更好,單就這一點,就與美國不同。10年前,最早的“自媒體”——博客在中國的流行,是因為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大力推出的博客頻道,並且這些博客通過發表文章大量吸粉,併成為某一領域的大V,而大V通過自身的知名度和號召力,會讓很多廣告商紛至沓來,這也是自媒體最早的形式,隨著微信公眾號和各大新聞平臺的變革,大量自媒體湧入這些平臺,而各媒體平臺為了吸引大V和優質原創的草根入駐,各平臺有邀請碼,有原創內容的大量金額扶持,而這段時期被稱為:“自媒體紅利時代”,網絡上比比皆是月入10萬的帖子,那也是自媒體最火的一段時期。

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隨著時間的發展紅利時代早已過去,這時候卻湧入大批聞風而動的觀望者和新手,隨著大V開始固化,新人小白很難躋身金字塔頂端。近段時間也看到很多唱衰微信自媒體的聲音,於是很多人開始懷疑,退縮了。很多人反覆在問自媒體賺錢嗎?其實也是在問自己為什麼賺不到錢。其實賺不到錢也很正常,畢竟太多人從事微信自媒體了,公眾號一大堆,先進入的人已經賺的差不多了。

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自媒體的門檻變低,任何人都可以去各大平臺做賬號,堅持自己的原創,而網上也出現了大量同質化內容,做自媒體處境變得艱難,現在的流量越來越碎片,對內容創作者來說是好事,但是難點在於各個平臺的內容規則和機制,以及用戶不一樣,所以一個內容多平臺分發,如果想要各個平臺收益提高還是有點困難;而與此同時,網上一大堆讓新手培訓教程和寫作技巧,一大堆賣自媒體號的,很明顯現在流量號是已經玩不下去了,但是正真的商業往往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

而對於各平臺來說,也開始規範自己平臺的次序,例如今日頭條提高了轉正門檻,有部分人4個月都還沒有達到頭條指數,任然筆耕不輟,頭條號自媒體已經固話,門檻高很正常,大家仍堅持的理由,更多是頭條號活躍用戶量高,而推薦量和閱讀量比其他平臺高的多。

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例如騰訊和大魚號,採用的是循循漸進的方式,轉正後,也是達到一定等級後,才會開通文章廣告鏈接,而這也是大多數自媒體原創賺取的第一桶金!

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關於自媒體那些事

而各平臺對原創和首發也相當重視,會有不菲的推薦量和獎勵,所以,首發一定要選自己表現最好的平臺,才更好發展,自媒體向來以內容取勝,看到文章的內容,只有優質的內容,讀者才會評論,,評論越高推薦量越高,才會出現爆文。

其實在筆者看來,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則和行情,而就自媒體而言,已經過了各個平臺大量扶持自媒體的時候了,現在自媒體發展穩定,想入門就需要一步步走,並且寫出好的優質的內容。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筆者認為,任何事想要做成功,都是源於本身的熱愛和堅持,如果你喜歡寫作,可以長期堅持創作高質量的原創。

互動評論:有什麼見解更深刻的同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