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五大動向,擇業爲什麼困難?

95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五大動向,擇業為什麼困難?

話題策劃/劉冷絲 圖片/網絡

6月底到7月初,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國各高校開始公佈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第三方機構這兩天也發佈了《2018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智聯招聘,9萬餘名名應屆畢業生參與調查)。就這些最新數據來看,最大的動向就是,95後畢業生就業並不困難,擇業依舊是難題。

那麼,學生、家長、社會和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思考和著手解決哪些問題呢?

95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五大動向,擇業為什麼困難?

高校常常對學生就業進行指導

其一,三個綠牌專業和兩個紅牌專業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連續三屆都是綠牌專業;美術學、音樂表演連續三屆都是紅牌專業。

三個綠牌專業近十年都一直很吃香,不難理解。我國隨著全球的步伐邁入互聯網經濟時代,社會需求量大,而能開辦這些專業並能夠推向社會的高校並不多,求大於供就是自然的事情。

與之相反的是,美術學和音樂表演近十年紅牌亮不停。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倒是可以理解,很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在家長的支持下,他們開辦有自己的工作室,比如個人畫室、音樂培訓室等等。但同時,很多畢業生大多未就業或者充分就業,他們並不是不能就業,而是在選擇適合自己且有一份不錯薪水的崗位。因此,他們先選擇混跡於一些培訓機構,過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生活。

自由職業作為一種靈活的就業形式容易被質疑:是否能為畢業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針對不同畢業去向,雖然期望收入差異不大,但自由職業者當前年收入要顯著高於其他去向畢業生,自由職業的生活保障能力並不小於其它相對穩定的就業去向。

其二,近四成畢業生就業崗位與專業不對口,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該出手狠抓了。

95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五大動向,擇業為什麼困難?

高校常常組織這樣壯觀的供需見面會

就2018年的調研數據來看,應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39.2%的已簽約應屆畢業生表示簽約崗位與在校學習專業並不對口,小幅上漲了0.7%,體現了專業對就業崗位的影響在持續減少。

這個現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市場用人需求之間依舊存在比較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國內這幾年跨領域就業、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畢業生更多的就業機會。

就業不是問題,而問題是選擇與自己專業匹配的職業很難。但無論如何,這種專業培養不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矛盾必須解決。

其三,實習經歷依舊是求職成功法寶。

2018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實習情況的調研顯示,僅有27.23%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沒有參加過任何實習,39.73%的應屆畢業生有過一次實習經歷,33.04%有兩次以上實習經歷。進一步分析實習和就業之間的聯繫發現,在有實習經歷的應屆畢業生中,獲得錄取通知的比例高達56.19%,而在沒有實習經歷的應屆畢業生中,獲得錄用的比例僅為38.5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過多次實習的畢業生就業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吻合度高。

總體來看,有相關實習經歷依然是應屆畢業生求職成功的重要法寶。

其四,“慢就業”情況逐年增加,少數人的選擇應該得到家庭和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95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五大動向,擇業為什麼困難?

畢業生對就業越來越理性

對很多畢業生來說,找一份工作不難,難的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對口自己專業的工作。“慢就業”現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折射出來的一種現象。

從主動方面來說,一些畢業生為了追求深造或者更長遠發展,會選擇繼續備戰考研、考公務員或者考雅思託福出國留學。從被動方面來說,由於種種原因,求職受挫,一時沒有找到理想的崗位,又不願遷就,乾脆慢慢等慢慢看。

這一類畢業生的情況最為複雜多變,但是,他們的選擇首先需要得到認可,其次是得到支持和幫助,尤其需要家庭和社會的理性引導。

其五,就業觀念悄悄改變:賺錢重要,實現個人價值”比“掙錢”更重要。

從2018年調研結果來看,應屆畢業生選擇“實現個人價值”的數量,達到了選擇“掙錢”的近兩倍。具體來看,有41.70%的應屆畢業生認為,找工作時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部分”,分別有26.97%和23.19%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工作必須符合我的興趣,做人開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賺錢最重要”。

95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五大動向,擇業為什麼困難?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其實有潛力

最後說說老生常談的“讀書無用論”話題。

一個客觀的現實:2014屆本科農村生源畢業生半年後的月收入為3643元,高於同期農民工月均收入(2864元);畢業三年後,收入上的優勢明顯擴大,2014屆本科農村生源畢業生三年後(即2017年時)月收入為6702元,與畢業半年後相比漲幅為84%,明顯高於同期農民工(2017年月均收入3485元,與2014年相比漲幅為22%)。2014屆高職高專農村生源畢業生半年後的月收入為3117元,略高於同期農民工月均收入;而到了畢業三年後收入上的優勢明顯擴大,2014屆高職高專農村生源畢業生三年後(即2017年時)月收入為5552元,與畢業半年後相比漲幅為78%,明顯高於同期農民工。

因此,“讀書改變命運”並沒有錯,也沒有過時。

95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五大動向,擇業為什麼困難?

您有什麼意見,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