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之家生死時速72小時:陷連環詐騙 溫州幫身影浮現

投之家生死时速72小时:陷连环诈骗 温州帮身影浮现

從員工報案到聯合創始人決定自首,投之家和其投資人們度過了堪稱煎熬的72小時。

證券時報記者將目前已切實掌握的信息拼湊起來,大概可知投之家“踩雷”的輪廓——這是一個串聯資金掮客(即資金中介)、上市公司、殼企業(或異常經營企業),以及虛假髮標的騙局。

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不僅僅是投資人被騙,作為中介平臺的P2P,也稱自己陷入了詐騙迷局。“我們可能碰到了這個行業最大的連環詐騙。”投之家董事、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說。

在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以“涉嫌集資詐騙”對投之家立案偵查的7月14日晚間,傳聞中已離境出逃的投之家聯合創始人兼前總經理、現董事黃詩樵,在朋友圈內,宣告“不是跑路的人”,並將向公安機關自首。

目前,證券時報記者掌握了投之家涉嫌虛假髮標、做大待收餘額的線索,還有借款企業的法人代表明確向記者表示,該公司從未在投之家上發過融資標的。

要自首的高管:新股東薦了標 必須發

“去年9月,徐總(即徐紅偉)決定要把投之家賣掉,找了個他的朋友做中介。這個中介推薦了幾個買家,後來和其中一個達成了協議,要求我們團隊做到一定的待收業績,才付股權款——即股東拿到的股權款和待收餘額相關聯。待收做上去以後,有部分新股東推薦的借款企業就逾期了,而且情況比較嚴重。新股東要求我們運營團隊必須讓他們推薦的借款客戶在平臺上發標。”這是黃詩樵7月13日在投之家被報案後,在某個情緒激動的投資人群裡的解釋。隨後,證券時報記者也向黃詩樵本人證實了這一說法。

投之家網站公佈的運維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投之家的待收餘額為30.93億元;而截至7月13日,投之家的待收餘額為29.04億元。一名深圳大型網貸平臺高管提示記者注意這一現象,他表示,在網貸監管趨嚴的眼下,很多平臺都在嚴控新增規模,並且等待存量標的自然到期。所以,多數網貸為了合規,待收餘額應該是呈大幅縮量的。

如果投之家所披露數據為實際運營數據,那麼可以判定,投之家至少存在存量標的期限過長、或仍在大量發新標的情形之一。另外一組關鍵數據顯示,投之家的前十大借款人待還金額佔比為0.343%;最大單一借款人的貸款金額佔比是0.034%。如果套用待收餘額29.14億元,可以計算出,該平臺最大單一借款人的借款金額剛好是擦著監管紅線,約100萬。

那麼,黃詩樵口中新股東推薦的借款客戶,是否最大的“單一借款人”?共發了多少筆百萬標的,涉及多少待收資金?記者向黃詩樵、投之家前董事、網貸之家董事朱明春發出問詢,截至證券時報發稿,均未獲得回覆。

不過,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在投之家VIP群裡,徐紅偉對投資人的解釋中包含了如下信息:一是收購方股東要求批量發標,且“資產量比較大”;二是管理層並未非法挪用股權款(包括個人投資部分和未分配資金),並且在過去幾天仍舊投入資金維持投之家運營。除了新股東推出的標的有逾期之外,一些合作平臺也出現了違約標的,投之家也對該部分進行了墊付。

借款企業也懵了 稱“從未在投之家借錢”

對於證券時報記者的來電,福建泉州龍傑電腦辦公設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陳新友顯得有些錯愕——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投之家上發起了100萬元、借款年利率7.5%、借款期限為兩個月的借款標的。 “我完全不知情,公章都是假的,我從未聽過、也從未上過這個金融平臺。”陳新友對記者表示。

對於陳新友的表態,記者提示其可以找警方報案,陳新友亦表示認可。而就“借款人”明確表示標的為假的情況,證券時報記者聯繫了投之家的公關人員與黃詩樵:前者表示自己毫不知情,目前該平臺業務已實質性停擺,自己與同事所投的資金也面臨無法收回的風險;後者截至記者發稿,未能予以回應。

有參與維權的投資人還向證券時報記者反映,其聯繫過借款百萬的某公司,對方卻稱只借了20萬元;還有一種情況,借款公司本身經營異常,甚至類似殼公司。“我這幾天也在維權,目前瞭解到的信息是,他們會把一個20萬元的標做到100萬元,然後和借款公司通過第三方擔保簽訂20萬元的擔保合同,然後再抽走從平臺上集來的80萬元。”一名投資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但上述兩種情況證券時報記者均未能掌握實際證據,無從判斷真假。真相尚要待警方破解。

或是行業最大連環詐騙 “溫州幫”身影顯現

涉嫌虛假髮標、做大待收、資金流向不明、工商資料上顯示的股東否認投資——投之家到底怎麼了?

證券時報記者拿到了徐紅偉回覆投資人的錄音,其回覆顯示出整個事件的核心。“我們可能碰到了這個行業最大的連環詐騙。”徐宏偉說。在他的描述裡,“騙子”除了“盧”,還有“溫州幫(中介)”。

記者將徐紅偉對投資人的解答還原,雖然並不能展現事件全貌,但至少可以釐清其中一些關鍵信息。

按照徐紅偉的說法,投之家與收購方在去年11月達成了協議,擬收購方為“上市公司天富能源(4.290,-0.07,-1.61%)下面的天富藍玉”。這是其口語表達,如果要追究是哪一家公司,能在工商資料上找到關鍵字的有“新疆天富藍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之前也入股過P2P平臺。

而這筆併購的擔保方(但徐紅偉後來的一次口述中也稱其為併購方),就是徐紅偉口中說的“盧”姓人士。“盧”是誰?兩名投資人和多名獨立信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其為待收32億元、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而被立案偵查的杭州人人愛家的實際控制人,但記者查無實證。

“其實珈偉股份(7.180,-0.53,-6.87%)(與這件事的牽連的情況)我也不太清楚。他們跟收購方達成了什麼協議,真的並不在我這,我們的支配權已經在收購方手裡了。‘盧’跟珈偉股份什麼關係,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盧’跟其他新的買方也簽訂了協議。資金端的借款流向,要警察來查。”徐紅偉說。

一名資深的網貸人士分析稱,事件的可能版本或許是這樣的:盧姓人士(或許是一個資金掮客,且不排除其手上控制了幾家P2P)向投之家提出了收購方案,他幫助提供大量債權標的,這些有可能是從自己控制的其他P2P平臺來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缺錢的上市公司發的標,然後把投之家的待收規模做到一個比較可觀的量級,最後再找上市公司接盤,實現完全脫手。

如此一來,“盧”和投之家的股東可以拿到一筆還算不錯的浮盈;而那些存在大量風險的未到期標的,留給上市公司。那麼存在的問題是:如果天富藍玉是“盧”最先拉來的投資方,那麼珈偉股份母公司灝軒投資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按照原計劃,到底誰才是最後的接盤方?記者至今未能確定。

7月12日下午,珈偉股份公告稱,其擬收購的早期併網電站在光伏新政後是“優質資源”,並非“輸血”;且要求投之家對利用公司進行宣傳的行為,進行致歉併發布公開聲明澄清。

目前徐紅偉透露的情況是,“盧”和其詐騙團伙(溫州幫)“跑路”了,鉅額待收款留給投之家去墊付,而這已超出了投之家的能力範圍。

於是,有了最近兩天轟動市場的投之家“爆雷”。

值得一提的是,多個獨立信源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投之家的“爆雷”只是深圳老牌P2P倒下的一個開始。他們分析稱,這個套路並不少見:目前眾多P2P股權關係複雜,某一大型平臺的實際控制人,往往通過直接入股和間接注資等形式,連環控制多個P2P平臺;每個P2P平臺之間互相導流標的和虛假髮標,做大待收規模;待平臺估值變高後,轉手賣掉,賺取鉅額差價。

其中一位P2P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一家原小貸公司旗下的P2P,在股東更改之前,資產端一直是小貸公司的信用標;在被某P2P平臺控股後,承接了大批虛假標的。

“雷很快會爆,多米諾骨牌效應。”他對記者說。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