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大報國刀:岳飛一刀殺,戚繼光斷倭刀,葛雲飛戰死刀不落

報國刀,即精忠報國之刀,為精忠報國猛將所用。中國五千年曆史,精忠報國猛將多如星雲。下面說一說六位精忠報國猛將手中的刀——

古代六大報國刀:岳飛一刀殺,戚繼光斷倭刀,葛雲飛戰死刀不落

魏勝大環刀。魏勝是南宋抗金名將,驍勇善戰,擅使大刀,人稱“大刀魏勝”。魏勝用的刀是宋代“刀八色”中的手刀樣式,刀背加鐵環,成“大環刀”。 刀長3尺5寸,刀柄長7寸,後有環,挺長2尺8寸,寬4寸,背後4分,每隔3寸5分有一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出兵南侵,魏勝率三百民兵打敗完顏亮,收復海州。在金國大將徒單克寧入侵時,魏勝手持大刀力戰而死,盡忠報國。

古代六大報國刀:岳飛一刀殺,戚繼光斷倭刀,葛雲飛戰死刀不落

岳飛朴刀。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力大絕人,能挽300宋斤鐵弓,腰弩八石。岳飛不光用槍,還用刀,他的刀是“刀八色”中的朴刀。岳飛之孫岳珂著《鄂王行實編年》載:“先臣以刀承之,刃入寸餘,復拔刀擊之,斬其首,屍僕冰上。”又“賊魁出鬥, 某馳騎獨往,奮大刀劈之,自頂至腰分為兩,數萬眾不戰而潰”,“趁敵陣未定單騎突入虜陣,斫其驍將,敵遂披靡。”岳飛刀法精絕,一般都是一刀殺,叛將被一刀劈為兩,虜將被一刀斬首。

古代六大報國刀:岳飛一刀殺,戚繼光斷倭刀,葛雲飛戰死刀不落

戚氏軍刀。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發明,配備於戚家軍中。這種刀專門針對倭馬設計,劈砍能力極強,在此刀劈砍之下,倭刀十之九斷。戚家軍裝備此刀,南平倭寇,北擊韃靼,精忠報國,戰功赫赫。

古代六大報國刀:岳飛一刀殺,戚繼光斷倭刀,葛雲飛戰死刀不落

瓦氏雙刀。明朝抗倭第一女將瓦氏夫人所用兵器,其刀形為苗刀,瓦氏夫人憑此刀三戰三捷,打破了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王江涇之戰,瓦氏夫人阻敵於金山,縱馬衝殺,手中雙刀無敵,神速如電,銳不可當,致使敵人疲於奔命,死傷累累。陸涇壩戰役中,瓦氏夫人率領的“俍兵”斬獲倭首三百餘級,燒燬海盜船隻三十餘艘。嘉靖皇帝封她為二品夫人,江浙人民尊稱她為“寶鬢將軍”,當地群眾讚譽她為“石柱將軍”,視為抗倭“長城”,被譽 “巾幗英雄第一人”。


古代六大報國刀:岳飛一刀殺,戚繼光斷倭刀,葛雲飛戰死刀不落

馬芳柳葉刀。明朝抗蒙名將馬芳所用戰刀,為明軍騎兵裝備刀。馬芳憑此刀 “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擒部長數十人,斬馘無算,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明史》)馬芳與蒙古騎兵交戰,每戰必捷,曾在一次戰鬥中馬刀砍斷三把,劈殘韃靼,令阿勒坦汗俯首稱臣。

古代六大報國刀:岳飛一刀殺,戚繼光斷倭刀,葛雲飛戰死刀不落

葛雲飛佩刀。葛雲是清朝著名抗英民族英雄,他的佩刀是清朝武將佩刀。他是鎮海總兵,佩刀的檔次相對較高。葛雲飛用自己的佩刀力守國門,最為後為捐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8月,英軍約二萬人來犯,葛雲飛親自開炮,擊燃敵艦。英軍狗急跳牆,糾集一萬餘亡命徒分三路向清軍發動總攻。葛雲飛一人將四千斤大炮調轉方向,炮火連發,直將炮身打紅。英軍攻擊更猛,三面向葛雲飛夾攻。眼看定海即將失守,葛雲飛朝北拜天自語:“臣力竭矣,崎嶇海外,七閱月,不能為國滅賊,死不足塞責!”說罷,率200親兵與英軍展開肉搏戰。英軍主將安突得指揮士兵衝擊,迎面遇上葛雲飛。葛雲飛罵道:“逆賊,到底你還得髒了我的刀!”說罷揮刀劈下,將安突得劈為兩半。刀折,拔出第二把佩刀繼續搏殺,轉戰二里許,格殺無數。至竹山門仰登,不幸被敵人長刀劈面,去其半,並以火槍圍攻,攢擊,身受四十餘創,炮洞胸背,遂立竹山門崖石,手擎刀作殺敵狀,屍直立不僕,左一目猶睒睒如生。葛雲飛戰死刀不落,壯烈殉國之姿催人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