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無中生有的神作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無中生有的神作

《洞仙歌》

(北宋)蘇軾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首《洞仙歌·冰肌玉骨》,是蘇軾的著名詞作之一,描述了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和他的愛妃花蕊夫人夏夜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在豔羨、讚美中寄寓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

詞之前,蘇軾寫有一個簡短的序言,講述了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與由來——

“餘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序中說得很清楚,這首詞僅頭兩句是孟昶所作,其餘內容都是蘇軾原創——或者說“續作”。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無中生有的神作

詞首句“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形容花蕊夫人的美潔,不同尋常,雖天氣大熱,肌膚上也沒有沾染任何不潔之物。猶如莊子筆下藐姑射之山那個“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的神女,讓人稱羨。“水殿風來暗香滿”,這暗香源自何處?是美人的脂粉香、室外的花香抑或香爐之燻?作者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但朦朦朧朧之中,讀者的嗅覺結合視覺,一點暗香與冰肌玉骨的美女構成了令人心醉的整體。“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是詞中名句,孟昶與花蕊夫人的歡情時刻,人無心賞月,月有意看人。“人未寢,攲枕釵橫鬢亂。”有人說是曲筆描繪男女歡情,不過周汝昌先生認為這裡也只是寫盡天熱難眠而已,如果看作男女之歡就俗了。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既然睡不著,就起床吧,攜入出戶,夏夜絕靜,繁星點點,天空中時有流星穿過,天地之廣闊景象就在這一動一靜之間得以呈現,何等之良辰美景啊!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夜已深沉,但依舊暑氣逼人,只看見月光稍減和北斗垂柄。“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在暑熱中盼望著涼爽的秋風能早日吹來,殊不知,西風到來之際,流年也就在那風中暗自飄逝了!這最後的點睛之筆,寄託了蘇軾對人生哲理的深沉思索與無盡感喟。

從歷史來看,當年孟昶居帝王之位,花蕊夫人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可謂攬盡人生之歡。然而到頭來終究抵不過命運無常:後蜀被滅,孟昶降宋,鬱鬱而終(一說被宋太祖毒殺);花蕊夫人則先是被宋太祖趙匡胤霸佔,後又因為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有不利於趙匡胤弟弟趙光義的說法,而最終命喪於後者箭下,香消玉殞……

《洞仙歌·冰肌玉骨》:蘇軾無中生有的神作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在蘇軾看來,絕世美景也好、如花美眷也罷,終將隨著流年而一去不返,只有當年那彎曾經窺見過美景與美女的淡淡的月兒,依然懸掛在永恆的天空,見證著人世間流年偷換,映襯著生死之間的歡愉和易逝。

這首詞的思想盡管多少有些消沉,但就藝術面而言,清空靈雋,語意高妙,想象奇特,波瀾起伏,讀來十分令人神往,堪稱古今續作詩詞中的“神作”。僅憑幼年模糊記憶中的兩句詞,就能敷衍而成這樣的一首傳世佳作,蘇軾筆力之高,實在不能不讓後人深自嘆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