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经济发展局 吴奇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目前,开发区已有14个项目实行“标准地+承诺制”,其中10块“标准地”已经顺利摘牌,已经摘牌的10块“标准地”中,6个项目已经启动承诺制审批工作。其中金华市天维纺织有限公司年产2800吨棉纱建设项目,于6月11日备案,6月11日完成用地规划许可,6月25日完成不动产初始登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6月27日完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施工许可证,共用时12个工作日;金华市李馨记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800吨炒瓜子和坚果建设项目、金华市康哥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炒瓜子和坚果建设项目、金华市老街口食品有限公司年产7500吨炒瓜子和坚果建设项目、金华市宏雁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300吨炒瓜子和坚果建设项目、金华市辉越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300吨炒瓜子和坚果建设项目于6月15日备案,6月15日完成用地规划许可,6月22日完成不动产初始登记,6月29日完成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近日即可发放施工许可证。

在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 企业对于“标准地”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以前阶段,等着土地正式摘牌,才去做其他的相关事项。没有提前委托中介事项的想法,需要部门一步步指导才能完成前期事项,造成“承诺制+标准地”项目推进缓慢。

2. 第三方中介机构较难管理,企业委托中介开展能评、环评、水保、安评等事项时,政府部门缺少直接管理的权限,部分中介机构并不是很配合工作,继续按照自己以前的老办法做事情,对“承诺制+标准地”项目推进起到了阻碍作用。

3. 开发区相关部门对于“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缺少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目前的操作流程以参照金东区做法为主,并不能完全符合开发区的实际,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方面不是很顺畅。影响“承诺制+标准地”项目推进时间。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二、如何形成“开发区经验”

1. 集中管理,专业代办。成立“中介超市”将能评、环评、水保、安评等第三方机构统一纳入管理,企业主可以在“中介超市”自主选择所需的服务,政府部门对中介机构的效率和服务综合考核,评出1-5星不同的星级,对于不接受管理的中介机构,将其移出“中介超市”不再向企业推荐;加大对“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制度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了解该制度的操作模式,主动以“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思想去完成前期的事项委托;加强“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制度的学习和研究,前往经验丰富的其他地区交流学习,结合德清、衢州、金东区经验,探索符合开发区实际的操作模式,形成成熟的开发区经验。

2. 依法改革、重构流程。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审批流程、中介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流程重构。明确部门工作责任、时间节点、服务标准,把麻烦留给政府、把方便留给企业,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地。

3. 集成服务、提高效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跨层级跨部门的办理事项和流程,推行集“代办制、联办制、模拟制、容缺制”为一体的全程绿道办理机制,力争实现企业投资项目“零上门”。

4. 自主承诺、强化监管。按照政府设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企业自主选择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并付诸实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咨询、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达到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和强制性标准,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惩戒机制,对企业进行监督和违约惩戒。

5. 分类设计、梯次推进。针对不同环节分别设计方便快捷的业务办理模式,采用备案事项“在线辅导,即时办结”、承诺事项“网上提交,全程代办”、审批事项“联合会商、一次办结”。按照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和核准目录要求,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积极做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三、重构审批流程的设想

立项环节:企业通过金华市政务服务网申报完成项目备案,自主选择是否采用承诺制;由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通过协同平台发起部门征询,自动生成“一图两清单”(审批流程服务图、审批事项和材料清单、中介事项和材料清单);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代办中心)一次性告知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及标准;签订企业承诺书;指导企业开展环评、水保、能评、设计等前期工作。

新增用地的项目,企业凭土地出让合同可先行委托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

中介服务环节:项目业主自行选择中介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召集中介服务机构对项目服务质量、时间提出要求,部门提前介入中介服务成果的审查。

施工图审查阶段,对项目立项、规划批准的总平面图等资料容缺受理,先行开展技术性审查。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环节:

施工图图审完成后,由行政服务中心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商服务,通过后当天进入公示环节。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天公示期内,同步完成环评、能评、水保、消防等审批备案。公示期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放样,规费缴纳,质监和安监委托;在公示期满无异议,申报资料(土地证、施工图、承诺书)等齐全的前提下,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四、完善配套机制六建议

1. 全面开展区域评价工作。

由各开发主体先行组织开展拟开发区块的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水土保持方案、考古调查勘探、文物保护评估等共性事项的区域评价工作。

2. 加快建立“标准地”制度。在区域评价工作基础上,对新增的工业用地,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为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础。

3. 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度。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前介入项目前期服务,告知项目准入条件、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具体项目的特定标准。企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接受过程监管服务和竣工后的全面验收,违反承诺接受惩戒或处罚。

4. 完善全程绿道办理机制。健全集“代办制、联办制、模拟制、容缺制”为一体的全程绿道办理机制,积极推进实施一窗受理、数据跑腿、集成服务、全程代办。按照企业自愿申请、部门各负其责、工作并联推进的原则,实行网上流转、全程留痕、实时监察,变企业跑为政府跑,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力争实现企业投资项目“零上门”。

5. 强化中介机构培育和管理。按照《金华市区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金政办发〔2014〕30号)》规定,依托投资审批中介网上超市,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提高中介行业服务效率,降低中介服务收费,保障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和信用评价机制,着力培育全能性、综合性的中介机构,使其具备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完善投资领域线上线下中介超市和考评机制,逐步将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纳入中介服务平台。

6. 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抓好项目开工前联合审查、施工中加强监管服务,竣工后联合审验管理工作。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原则,对信用A类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或倾斜及奖励性措施,对违反信用承诺的C、D类企业采取惩戒性措施。

大调研进行时|“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开发区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