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弱则国弱

国家兴衰少年的成长有关

少年的成长环境又与学校有关

那么

荔波的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你知道是哪里吗?

今天

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在贵州,瑶族大都集中居住在荔波县。荔波瑶族分青瑶、长衫瑶、白裤瑶三支,主要分布在瑶麓、瑶山、捞村、茂兰、洞塘、翁昂等乡镇,人口大约 5800人。虽都为瑶族,但他们社会、经济、文化,风俗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三支瑶族社会、人文的调查,普遍认为瑶麓青瑶较为进步、开化,教育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便诞生了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贵州省立荔波水庆乡初级小学。

荔波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始在城乡兴办学校,最早在甲良、播援、拉圭、巴灰、洞塘、毛难、从善、董界八处各设立初等小学各一所。民国建立后,教育发展较快,各类小学先后创立,但师资缺乏,经费紧缺,办学条件差,办学地点、学校名称多有变更。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贵州省政府委派吴光华到荔波督学,在水庆乡拉豆村借民房作教室,成立初级小学一班,命名“苗民小学”。年底,因该地非瑶民适中地点,学校迁往瑶麓大寨,将大寨原有的短期小学改设,取名“省立荔波水庆初级小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经省里引荐,爱国侨商胡文虎、胡文豹捐资3500银元,创办“贵州省立荔波水庆乡初级小学”,新建校舍,有教室12间,礼堂3间,办公室、接待室各一间,教室宿舍2间,图书仪器室3间,厨房2间,牌坊式校门一座,体育活动场一个。这是当时荔波县境内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的、唯一的省立小学,也是荔波教育历史上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是荔波县单设民族小学的开始。

捐资办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贵州边陲一个偏僻的小县,能得到捐资,实属不易,其主要得益于爱国侨商的义举。胡文虎、胡文豹是享誉世界的侨商,两兄弟子承父业,从开中药店开始,不断求索,历尽艰辛,开创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被誉为“万金油大王”。他们热爱祖国文化,通过创办报刊,积极向世界转播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架起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享有“报业巨子”的称号。他们热心于兴办慈善事业和赞助文化教育事业,倡导“以大众之财,还诸大众”,因而也是有名的“大慈善家”。

他们尤其重视致力于文化教育和医药慈善事业,在海内外捐资兴学,创办了若干大学、中学、小学,建了若干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抗日战争前夕,胡文虎、胡文豹捐出350万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1000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贵州省立荔波水庆乡初级小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得以创办的,瑶麓瑶族从此得以接受较为正规的教育。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今天我们走进瑶麓小学,当时的大部分建筑依然可见。在古老的校门两边,有两块石碑,记载这段历史。

左碑文为贵州省立荔波水庆初级小学校宇记:“瑶麓:荔邑之山村也。历为苗族(应为瑶族,笔者注,下同)居,风俗习惯与汉人殊,不读书,未开化。邑宰汪公锦波,致力发展苗民教育,亲赴省请胡氏之捐资三千五百元,创建校宇,命邑绅覃以介、覃质臣与余董其事,阅三月落成。从此苗人沾化雨,桃李笑春风,因乐为记,勒诸贞联。校长白正邦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 日立”。

右碑文:“胡文虎、胡文豹先生捐资建筑,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立”。

当时有校歌一首:“此地号瑶麓,居民是瑶族;披发当礼帽,左衽个当制服;耕种兼渔猎,诗书从不读。省立荔小学,特设此山麓;国民念七年,款得胡氏捐;校舍建筑费,三千五百元;兴工五、六月,广厦数十间;文明日进化,诸生共勉 ”。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无论碑文、校歌,均向我们传达一段历史,一曲颂歌:一笔无私捐赠催生了一所省立民族学校;一个封闭的落后民族从此走向文明与开化;一个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开启新的希望。

从1936年至1943年,该校教育教学经费全部由省划拨,每年均派员督促指导,1940年,学校增设高级班,改称“省立荔波小学”。直到1943年,才将该校转交县办,更名“瑶庆乡第二中心学校”。当时学校有教师9名,设6个班,在校生233人,其中瑶族学生占70%,另外30%为本县水族、布依族和汉族学生。

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荔波全县有中心学校17所97个班,国民学校47所49个班,在校生5290人。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荔波教育事业由此翻开新的一页。1980年学校正式定为瑶麓民族小学,国家对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福利等多方面给予特殊照顾。除坚持对原有的房屋进行维修和保护外,还新建了几百平方米的教学楼,在省、州的关怀下,许多年来,全县瑶族学生均享受“三包政策”(包学杂费、书本费、生活费),直到实行义务教育。县里在为鼓励瑶族学生上学,还制定了瑶族学生考上中专以上就安排工作的特殊政策,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瑶族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

往期精彩回顾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捐资创办的学校

监制:全媒体中心 黎以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