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零容忍」移民政策正拆散這些家庭,爲何停不下來?

特朗普“零容忍”移民政策正拆散這些家庭,為何停不下來?

集會上支持特朗普的“合法移民”

2018年,特朗普的“零容忍”移民政策仍在繼續。按照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任何非法入境美國的成人都將被捕,並面臨刑事起訴;隨這些成人一起入境的兒童,雖可被免於起訴,但卻被強制與他們被捕的父母分開,並被送入收容所。從今年4月中旬到5月底的六週以來,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地區被迫與父母等成年人分開的兒童多達近2000名。

這是特朗普從競選到執政以來一以貫之的強硬移民和邊境政策。此番政策實施與2017年以來特朗普政府簽署行政令要求在美墨邊境“修牆”、簽署針對特定國家的旅行禁令、收緊H-1B簽證計劃、廢除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簽署的“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計劃等幾乎一脈相承。

究其根本,特朗普堅持實施“零容忍”移民政策是在“美國優先”理念指導下強化移民政策的一部分。從他和司法部長塞申斯歷來的表態可以看出,他們堅持認為“非法移民”損害了美國本土出生民眾的利益,尤其是搶奪了他們的工作崗位、壓低了薪水,甚至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此外,特朗普希望通過這種看似較為極端的方式逼迫民主黨與共和黨談判,修改有關移民的法案,進一步從立法上“紮緊”美國邊境的“籬笆”。

目前這股“家人分離”的風暴實際上已經超出了移民政策所應控制的負面效果,進一步加劇美國政治的撕裂。民主黨幾乎一邊倒地批評特朗普,而共和黨部分保守派力量也認為特朗普“矯枉過正”,勸說總統不應在“分離”問題上大做文章。“零容忍”政策所帶來的道德和人性悲劇甚至讓白宮內部一些官員也私下發出了“零容忍”的聲音。

特朗普“零容忍”移民政策正拆散這些家庭,為何停不下來?

特朗普拆散家庭移民政策的抗議者

對於美國一些主流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和控訴,特朗普“甩鍋”民主黨,認為這是民主黨人在管控邊境犯罪上軟弱和沒有效率的後果。特朗普這麼說自然有推卸責任的嫌疑,但美國移民問題走到今天這一步也與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執政遺留下的問題不無關係。

儘管美國部分主流媒體對這種強行拆散家人的場面渲染有加,美國國內確實也有大量反對的聲音,但不可否認,特朗普能夠長期堅持推行這樣的政策還是由於美國國內依然有一定的支持力量。這種看似“政治不正確”的政策和做法實際上符合特朗普鐵桿選民群體的訴求。奧巴馬任內,美國國內政策“向左走”趨勢明顯,一些所謂的傳統白人群體(清教徒的盎格魯撒克遜裔美國人/WASP)感到自身利益遭受少數族裔的侵犯,並且將自己經濟利益縮水、工作崗位流失遷怒於少數族裔的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

這種情緒實際上在美國擁有不小的市場,這些人急迫地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收緊移民政策、加強邊境管控。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6月18日的民調,58%的共和黨受訪者對特朗普在美國南部實行的“未註冊移民家庭”新政策表示滿意,對特朗普持積極評價的受訪民眾中,81%的人都給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打了高分。特朗普及白宮負責制定移民政策的斯蒂芬·米勒看到了這一點,故而有膽量推動如此強硬的移民和邊境政策。

未來特朗普是否能夠緩和移民政策的強硬度取決於本週他與共和黨國會人士的磋商。眾議院最早將在本週對兩份移民法案進行投票,現在共和黨議員擔心特朗普的一時衝動可能會導致本黨在較為溫和法案上達成的共識功虧一簣。即便特朗普願意在“分離”政策這一具體措施上做出妥協,他把非法移民視作美國國家安全威脅質疑之一的觀念卻很難改變。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目前的強硬政策只是開始,移民改革若在立法層面較難突破,特朗普政府將想方設法通過行政手段嚴格管理學生簽證及交流項目的簽證、提高合法移民獲得“綠卡”的門檻、收集特定國家赴美人士的生物統計數據等。

所謂的非法移民和難民問題已經成為美歐等西方國家難以迴避的爭議性議題。

在歐洲,移民和難民問題是導致東西歐洲產生分歧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原本對這一問題相對寬容的德國國內也在經歷劇烈辯論。而特朗普政府針對移民問題的“激進式療法”,非但無法治本更無法治標,只會讓美國國內業已崛起的本土主義、民粹主義情緒更為高漲,由此引發的兩黨鬥爭、社會撕裂、族裔衝突更為凸顯。

作者:孫成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原文經刪編後發表於“海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