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後,才知道追悔莫及的滋味

留學第五年,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異常想家。看著網絡上熱鬧的春節聯歡晚會,彷彿自己就在家鄉,跟著爸爸媽媽圍著飯桌,吃著餃子,感受著年味兒。

留學後,才知道追悔莫及的滋味

但是,每年都因為在外面上學或者種種原因不能回家過年。

第三年的時候,突然接到爸爸的電話,問我最近忙嗎。我說還可以。爸爸就沒有說什麼。互相寒暄了幾句就像往常一樣掛了電話。

這一次的突然,是因為爸爸總是算著時間給我打電話,從來不會在我這邊的半夜給我打電話。但是,這一次卻是三更半夜。

沒過幾天,爸爸的電話又打來了,我問他怎麼了?他說媽媽生病了,希望我能回來一趟。我當時非常著急,急忙問爸爸什麼病,但是爸爸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希望我能儘快回家。

所以,我就查了機票,記得很清楚,為了省下一點錢,我定了晚了一天的票。那時候的我,還不明白一天的時間有多珍貴。

等到我到家的時候,等待我的只有冰冷的母親。爸爸說,媽媽已經儘自己努力撐了很久,但是真的撐不住了,希望我不要怨她。

那一刻,我的眼淚如同決堤的洪水,天崩地裂大概就是這種感覺。最愛我的人,走了。再也見不到了,再多的想念已經是徒勞無功了。

媽媽做的紅燒肉我再也吃不到了,媽媽關切的嘮叨我再也聽不到了,再也沒有一個人像媽媽一樣關心我了。我,真的變成了一個沒有媽媽的孩子了。

那些天的我彷彿一副空殼,哭著哭著睡著了,睡醒了想起來我再也沒有媽媽了,繼續無休止的流淚。再多的勸說在我聽來也都是無用功,都沒有媽媽的懷抱來的實在。

在處理完媽媽的後事之後,我走了。囑咐爸爸照顧好自己,下定決心有一天把爸爸接到身邊。

所以,回去之後,我拼了命的努力。以前的我更愛social和健身,可是那時候的時時刻刻都不敢放鬆,到了ddl或者期末的那段時間,徹夜不睡都狠得下心。

剛剛失去媽媽的那一段時間,室友每次開party都是我非常崩潰的時光。外面熱鬧非凡,可是我卻心如死灰。

留學後,才知道追悔莫及的滋味

外面的吵鬧紛囂跟內心的孤立無援那一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多想對著家門也說一句:“媽媽,我回來了!”可是從此,說完這一句都不會再有迴音了。

以前每一次走,都異常匆忙。匆忙的連一次好好道別都沒有,一次好好說再見彷彿都來不及。直到有一天這些告別變成了永別,想要告別變成了一種奢望。

我們和父母也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雖然他們曾與我同行,但是總會下車。或早或晚,或者猝不及防。

雖然父母願意送我們遠行,但是心裡的牽掛還是一分不減的。希望,大家也能多花一點時間跟父母多視頻幾次,嘮嘮家常,說說自己的日常。

隨著留學時間越來越長,對家鄉總有一種難以明說的眷戀。有時候會打開地圖,看看實景,看看自己家門口的路是不是有了變化。

雖然想要安慰自己理想實現了的時候,他鄉亦是故鄉。但有時候自己的追求,對家人的愛,彷彿總是陷入不斷拉扯的角力,難以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留學生過得很幸福,可以各國遊蕩,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與美好。但是有美好就也有艱難。

只是那些難過與不安,我們不曾與他人訴說。因為人生總是有很多無可奈何,可是我們總要接受。

我們都知道,只要放棄努力,只要不再過多的追求。生活就會頓時比現在輕鬆很多,但是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努力呢?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風景你未曾見過,還有許多滋味你未曾品嚐,還有許多人你未曾相遇。所以,你會有想要遇到更大的世界的慾望。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但是成長路上就要告別舒適區,直到有一個天,努力到可以在週末輕鬆飛個來回。

季羨林先生曾經寫過一篇《賦得永久的悔》曾有這麼一句話:

“一旦當我懂得了珍惜的時候,本該珍惜東西早已悄悄從這個世界溜走了。”

留學後,才知道追悔莫及的滋味

希望我們的遺憾能少一點,再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