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爲啥沒有喬治亞的民族主義情感?

asd5736211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讀過斯大林傳,說斯大林沒有格魯吉亞民族主義感情,當然是假的。

實際上,斯大林很崇拜格魯吉亞歷史上的英雄,也崇拜格魯吉亞的文化。

但是,斯大林從根本上是一個大蘇聯主義者,後來又被演變為斯大林主義。

也就是,任何民族感情,必須讓位於世界大同的布爾什維克思想。

所以,在斯大林當政時,對於打擊格魯吉亞民族主義絲毫不手軟,清洗了大量的民族主義領袖,一些還是他的熟人。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斯大林知道格魯吉亞人的兇悍,也知道格魯吉亞民族主義在這個國家是極為有影響力的。

自然,斯大林也沒有徹底摧毀格魯吉亞文化,就算他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力量。

斯大林和蔣經國對話中,曾經這麼說:這個世界上,什麼力量都可以消滅,就是民族的力量消滅不了。

總之來說,斯大林雖然打壓格魯吉亞民族主義,但仍然允許格魯吉亞人學習本國文字,沒有強硬手段推行民族同化。

即便如此,格魯吉亞人對斯大林沒有好感,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很多格魯吉亞人認為,斯大林只是有著格魯吉亞血統的俄羅斯人。實際上,斯大林確實在很多場合以俄羅斯人自居。

目前,整個格魯吉亞僅僅有斯大林的故鄉格里市,才有一座斯大林的雕像。市長也很坦率,就是為了吸引遊客。


薩沙


斯大林1878年誕生於格魯吉亞的哥里市。當時距離格魯吉亞成為沙皇俄國的保護國已經過去了100年,距離被沙皇俄國吞併格魯吉亞已經過去了77年。

沙俄吞併格魯吉亞初期,沙俄實行了軍事統治。格魯吉亞處於沙俄和土耳其、波斯的戰爭前線地帶,俄軍總司令兼任格魯吉亞民政長官。隨著戰事的推進,格魯吉亞的轄區也逐漸擴大,從而奠定了今日格魯吉亞的版圖。在軍管的同時,沙俄也在試圖讓格魯吉亞真正融入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有很多共同點,促進了二者的融合。首先,格魯吉亞人和俄羅斯人都信陽東正教。其次,兩國都是大貴族土地所有制,大量農奴為地主服務。俄羅斯還使用強力手段讓格魯吉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例如,1811年,格魯吉亞東正教堂的自治地位被取消,格魯吉亞成為俄羅斯東正教會的一部分。1865年沙俄的農奴制改革也覆蓋了格魯吉亞,並一直持續到1870年代。

格魯吉亞作為沙俄的邊疆地區,經常成為戰場前線。格魯吉亞人也被徵召入伍與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等一起和土耳其人作戰,從而塑造了他們的共同身份。與此同時,隨著俄語的普及、人口流動的加快,沙俄境內各民族逐漸形成了共同的國民身份。這表現在沙俄各民族之間沒有硬性的優劣高低之分,真正的差別從民族差別變成了階層和財富差別。

到斯大林出生的時候,他雖然在家庭生活中講格魯吉亞語,但是學校教育讓他掌握了嫻熟標準的俄語。在公共場合,斯大林和其他俄國人沒有任何差別。或者說,斯大林自認是一個俄羅斯的格魯吉亞人。這裡的格魯吉亞是一個地區,而不是一個民族。在他的頭腦中,格魯吉亞是俄羅斯的格魯吉亞,而不是格魯吉亞人的格魯吉亞。因此,如果說斯大林有什麼民族主義的話,那也是俄羅斯的民族主義。

需要注意的是,蘇聯建立前夕,美國總統威爾遜倡導的“民族自決”剛剛出現。沙俄民眾對民族自決還相當陌生。中亞的遊牧居民還沒有分化出當前的五個“斯坦”,而是統一自稱為“穆斯林”,概言之,他們只有穆斯林這個宗教身份,而沒有什麼民族身份。而恰恰是在斯大林擔任蘇聯領導人後,才領導建立了民族識別和分類理論。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斯大林是創造民族理論和民族主義的人,而不是被民族主義所左右的人。


布萊克懷特


斯大林為啥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從造就他政治認同感的少年成長環境來看,是因為格魯吉亞本來就與俄羅斯結成了長期的命運共同體,民間對俄羅斯的認同足夠強固、濃厚;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投身的共產主義運動的長久國際性質與作為政治領袖的“大丈夫四海為家”的胸懷。



從歷史上看,格魯吉亞這個古老的東正教國家長期遭受伊斯蘭勢力的侵略蹂躪,許多格魯吉亞人在如此持久的蹂躪下皈依了征服者的宗教,有說法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祖上便是奧斯曼統治時期皈依伊斯蘭教的格魯吉亞人。格魯吉亞併入俄羅斯,主要不是俄羅斯軍事征服強迫格魯吉亞的結果,而是格魯吉亞各公國統治者和人民在奧斯曼、波斯兩大伊斯蘭教異族帝國拉鋸爭奪鐵蹄蹂躪下作出的選擇,求助於俄羅斯這個同一宗教認同的新興強國。而且,格魯吉亞人才也在俄羅斯帝國內部得到了遠遠大於小小格魯吉亞所能提供的發展空間,並在兩百多年時間裡成長起了相當強烈的認同感。無論一些人如何渲染格魯吉亞人的獨立民族主義感情,這些歷史事實是無法抹煞的。如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中殉國的名將巴格拉季昂就是格魯吉亞人。在蘇聯反法西斯戰爭中,共有

30萬格魯吉亞軍人陣亡,90名格魯吉亞軍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也是格魯吉亞社會對俄羅斯認同傳統的發揚光大。成長在這一環境中的斯大林,從小繼承、發揚光大了格魯吉亞民族感情中親近俄羅斯的這個部分,實不足為奇。


巴格拉季昂元帥


從那時的現實生活和革命、建設需要來看,斯大林投身的共產主義運動從一開始就是高度國際主義的,在俄羅斯帝國境內也是高度跨越民族界限的。布爾什維克黨內高級領導人中有大批成員是非俄羅斯族,包括那些一戰之後脫離了俄羅斯的民族,如紅軍名將伏龍芝是羅馬尼亞人,肅反委員會創始人捷爾任斯基是波蘭人,托洛茨基是猶太人,……在這樣一個奉行超越國家民族界限意識形態、成員構成高度跨民族的布爾什維克黨內,如果抱有濃厚地方民族主義感情,那就根本沒有可能成長為領袖。

同時,作為才幹卓越、壯志凌雲的偉大政治領袖,他從來就抱有“大丈夫四海為家”的胸懷,小小格魯吉亞根本容不下他的才幹與雄心。他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正如拿破崙沒有科西嘉民族主義感情一樣。



最後,作為曾經的民族工作領導,他深深體會到了狹隘地方民族主義對一個大國的潛在毀滅性影響;所以,在籌建蘇聯國家體制時,他設計的方案是各民族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方案,而不是其它民族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並列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梅新育



最本質的原因是斯大林與列寧關於民族主義同共產主義關係的不同理解。

在列寧看來,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在本質上是對立的。雖然俄國可以首先實現社會主義革命,但要最終建成社會主義,要靠西歐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工人革命。所以,他把蘇聯只視為一個工人革命的產物,至多就是推動世界革命的工具,使用加盟共和國形式,目的是以後法國、德國革命後,也可以作為加盟共和國參與進來。

同時,民族主義在他看來,只有弱小民族的民族主義才有積極意義。原因是,根據他的帝國主義論,發達國家是依靠殖民地維持的,因此,通過煽動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浪潮,推動他們獨立,西方列強失去殖民地就無法維持統治,就會爆發工人革命,最後加入蘇聯。

說的很有道理吧。

但斯大林不是這麼看的。列寧和各種民族主義分子打交道少,而斯大林很多。他知道高加索南北的這些民族主義者是什麼貨色,也被波蘭的民族主義者教過做人,他知道以上這些其實是行不通的。

因此,他反過來,認為只有先建設好蘇聯,才有共產主義運動。等到蘇聯建設好了,以後紅軍打到哪裡,哪裡就是社會主義國家了。而言建設穩固的蘇聯,就必須轉而鎮壓蘇聯內部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否則,民族主義到了哪裡,哪裡的資本主義就會復辟了。

而無論是蘇聯政府,還是沙俄政府,只要是俄羅斯地區的中央政府,為了維持國家統一完整,都是有相通之處的,首要的就是俄羅斯化,推行俄語,邊緣化少數民族語言,通過各種移民手段促進民族交流與融合,進而構建一個新的,以大俄羅斯民族為基底的“蘇維埃民族”。

至於說他本人的少數民族身份,在其中的作用不是很大。更多的,是由於他來自邊疆地區,眼光是盯著整個俄羅斯看的,國際視野雖然有,但他的海外經歷是在伊朗工作的海外經濟。相反,列寧這樣的貴族革命家,長期流亡海外,是盯著歐洲乃至世界看的,對俄國的情況反而不怎麼了解。

軍情一線


斯大林不是沒有民族感情而是他不敢顯現出來,甚至比那些俄戰爭民族出身的人還要對格魯吉亞人更加嚴苛!不要忘了他斯大林是如何上臺的?他最初只是民族委員,黨內位置最多就是六七位而已,前面的斯維爾德洛夫,托洛斯基都比他的威望,資歷,地位強的多,他斯大林能夠上位完全是靠擴大黨代表大會,增加基層黨員,從中提拔親信擴大個人威信才能擊敗托洛斯基,加密涅夫等人獲勝!而這些基層黨代表說到底多數都是俄羅斯人不是帝國邊陲且歷史上反抗俄羅斯統治的格魯吉亞人的同胞!斯大林統治需要俄羅斯人的支持而不是自己的老鄉,這點在希特勒身上也是如此,元首說到底是奧地利人,而歷史上奧地利與普魯士是死對頭,希特勒要在普魯士佔據絕對優勢的柏林掌權也必須依靠普魯士人而不是奧地利老鄉


萬歲1148858845


每一個時代都會造就出一批極具時代色彩的人物。例如毛澤東、周恩來、列寧、斯大林、戴高樂、丘吉爾、艾森豪威爾等等他們是同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來自不同的國家分屬兩個陣營,一個代表著共產主義信仰、一個代表著民主資本主義信仰。如果我們不去了解那個年代的社會大背景就無從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正如父母同子女間容易產生“代溝”。由於成長的環境不同,思想和觀念也就有所不同再缺乏溝通和理解“代溝”由此產生。所以要理解斯大林為啥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我們不但要深入瞭解當時的社會大背景還要深入瞭解斯大林的人生。在這裡我只能簡約地敘述。斯大林成長於國際共產主義方興未艾的年代,早年便跟隨列寧投身於蘇維埃革命事業,深受馬列思想的影響。在這種思想指導方針下斯大林的思維中國家的概念就是前蘇聯而非格魯吉亞。所謂的地域觀念或民族主義思想,這在當時來說是嚴重違背共產主義無產階級馬列思想,這是在信仰和立場上的動搖屬於右傾主義思想。在那個講信仰、講立場、講階級鬥爭的年代身為國家元首的斯大林怎麼可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二戰期間斯大林的大兒子雅可夫被德軍俘虜,德國提出用雅可夫換回被蘇軍俘虜的德國陸軍元帥保羅斯,但被斯大林以“我不能用元帥交換一個士兵”為理由所拒絕,最終雅可夫死在德軍戰俘營。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斯大林是一個不為親情而動搖信仰和立場的人。絕不可能因為自己生於格魯吉亞而讓民族主義情感滋生於他的意識觀念中。格魯吉亞於十九世紀被“俄羅斯帝國”吞併,1921年才成立“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成為十五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因此在斯大林的心中俄羅斯才是他的祖國而格魯吉亞只是祖國的一部分。對俄羅斯民族的認同感要強於對格魯吉亞民族的認同感。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斯大林之所以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這要追溯到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共政權面臨的特殊民族問題。
眾所周知,蘇聯龐大的領土繼承自沙皇俄國的歷史遺產——16世紀以來,沙皇通過不斷的對外軍事行動,使原本的莫斯科公國的疆域範圍逐漸擴展,北達北冰洋海域,南抵土庫曼、阿富汗一帶,西至德國邊境,東到白令海峽。

但是,領土擴張的背面,其實是對各地民族的侵略與殖民,這也由此構成了俄羅斯帝國內部複雜的民族結構和民族矛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俄國的軍事失利,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格魯吉亞、阿爾明尼亞、阿塞拜疆、北高加索、柯爾克孜及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的各民族利用這一形勢,相繼成立了各地的“民族委員會”,尋求自治乃至於獨立。

1917年的3月和11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登上歷史舞臺。但是,繼承了沙皇時代的領土遺產的蘇聯,也在同時接收了矛盾重重的民族結構。
蘇聯領導人普遍傾向於實現俄羅斯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盟,盡全力維護原俄羅斯帝國的版圖。但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個計劃存在一定的不可操作性。

倘若想要維護俄羅斯帝國時代的版圖,就必須要將已經產生獨立建國傾向、但仍處於殖民地狀態的非俄羅斯民族的地區束縛在聯盟內部。

面對這種現狀,在如何處理俄羅斯中亞與躍躍欲試希求獨立的地方關係問題上,列寧與斯大林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斯大林堅持認為,如果姑息帝國內部的民族自決運動,就會波及整個國家體制,因此採取高度中央集權政策,有現實的合理性。所謂的高度中央集權,其實就是以聯盟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為中心,推行大俄羅斯沙文主義(Russian chauvinism)。
這就是為什麼斯大林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的原因。從本質上講,俄羅斯帝國時代的幽靈依舊附身在新成立的蘇聯身上,因為這龐大的領土,與壓迫性的殖民主義的關係實在是無法割裂。


HuiNanHistory


感覺沒有答案涉及到一個重要原因。這就是斯大林不是純正的格魯吉亞人,其父系祖先是奧塞梯人。格魯吉亞在蘇聯時期就有分離主義傾向,獨立後尤其發生玫瑰花革命薩卡什維利上臺後與俄羅斯關係惡化。而奧賽梯人在格魯吉亞同樣具有分離主義傾向,並得到俄羅斯的支持。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俄格為此爆發衝突,目前南奧賽梯事實上已經獨立。俄羅斯的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也生活著大量奧塞梯人。


奧賽梯民族是古阿蘭人的後裔,曾在古代建立起名為阿蘭聊/阿蘭那的古國,我國一般稱奄蔡。根據考證,阿蘭/奄蔡是Alan/Asii的音譯。阿蘭人是塞種/斯基泰遊牧部落(Asii人也是公元前滅亡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四部塞種人部落之一)屬於歐羅巴人種,和波斯人有很近的血緣關係,但不同於波斯人,奧賽梯人信奉東正教。其語言和現在的奧塞梯語一樣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和屬於高加索語系的格魯吉亞語有很大不同。格魯吉亞人也可以劃歸歐羅巴人種高加索類型,但呈現出更多和蒙古人種混血的特徵。蘇聯成立前,奧賽梯在格魯吉亞地區是受到歧視的少數民族。

出於這樣的背景,斯大林沒有強烈的格魯吉亞民族情感是正常的。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斯大林首先還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不是民族主義者,在斯大林1912年早期著作《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中他強烈抨擊了“民族文化自治”和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並寫到: “民族問題並不是獨立的和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而是更加重要的國家解放這個總問題的一部分。” 即民族問題與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相比,只是從屬的地位,因此,爭得各民族的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才是民族問題得到正確解決的途徑。
所以斯大林在任時期也對堅決不容許格魯吉亞存在任何分離主義。


文字波


民族主義如果不去宣揚,許多人都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民族,中國也是這樣,比如小孩生下來直到長大,大人沒有告訴他是什麼民族,這個小孩就不會有民族這個概念。格魯吉亞和俄羅斯民族很接近,性格和脾氣都非常像似,但是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這就是兩個民族的區別。

人都是向上發展的,各民族都一樣,人類追求幸福美好的願望是全世界人類的天性,古今中外人類有許多的神話故事,有許多美麗的童話傳說,中國人傳說天上有神仙,哪裡彩雲飛舞,喝不完的美酒,吃不完的仙桃,許多的仙女美男子在哪裡生活。金碧輝煌的宮殿,享受無盡的快樂。這種天性構成了許多的學說。

共產主義美好的世界給人們無限的嚮往,去創造一個這樣的天堂,許多的人為之奮鬥。同時人類進化理論告訴人們人類是由低級向高級方向發展的。大量的學說摻雜著人們的夢想,這兩部分產生了一種學說和信仰,共產主義理想。

人類產生了許多的信仰和宗教,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出現了佛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等等。這些教徒什麼民族都有,人類的天性決定了信仰不分民族,能夠把各民族不同的人們團結在一起,成為一股力量,向著理想的方向奮鬥。

俄國的十月革命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俄國的各民族都集攏在這面旗幟下,成為一個團結的集體,一股潮流的力量。斯大林就是這股力量的骨幹分子,他在為他的偉大理想和事業奮鬥。


寶樹白石34222787


民族主義本來就是一種現代話語,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的世界革命,是要超越民族主義,在這種理論觀照下,民族主義其實是一種較為反動的意識形態話語。民國時期國民黨不是提倡民族主義文藝嗎?看看左翼作家以及自由主義作家是如何批評民族主義文藝的就知道了。在理論上,革命的終極目標都是要消滅國家,階級的,民族主義話語不過一直障礙,在某種程度上,它和種族主義常常會互通,雖然兩種有區別。但民族主義也有消極與積極之分,看在什麼歷史階段,已經要應對的是什麼對象。因為這種話語可以激發情緒,所以常常被統治階級利用來討好普通民眾,有時還成為轉嫁矛盾的工具話語之一。因此,斯大林雖然出生在格魯吉亞,但在蘇聯的意識形態上,民族主義話語是表現在對待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以前批評蘇聯說是red帝國,沙文主義,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問斯大林為何沒有格魯吉亞民族主義感情沒有意義,或者說,不是主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