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合作?長城寶馬合資背後的邏輯與祕密

7 月 10 日,中國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與寶馬(荷蘭)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寶馬)正式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雙方將建立合資公司。

深度合作?長城寶馬合資背後的邏輯與秘密

深度合作?長城寶馬合資背後的邏輯與秘密

那麼,長城與寶馬合資到底有哪些看點?會給長城和寶馬帶來哪些變化?

一、長城寶馬在合資公司中雙方股比如何?

合同規定,長城寶馬建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新公司命名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7億人民幣,投資總額達51億元人民幣。公司董事會由六名成員組成,董事長由長城委派,副董事長由寶馬委派,董事任期四年。合資公司規劃了標準年產能16萬輛的國際先進整車工廠——這是寶馬集團在全球範圍內首個純電動車合資項目,也是長城新能源汽車邁向國際化的橋頭堡。

深度合作?長城寶馬合資背後的邏輯與秘密

二、長城與寶馬合資公司生產哪款車型?

之前有傳聞長城寶馬合資公司主要生產MINI純電動車型,這次簽約的公開資料則沒有顯示哪款具體車型,而是表示合資公司將整合股東雙方的技術、資源和管理優勢,聚焦新能源汽車領域,面向全球市場開發新一代純電動汽車。

深度合作?長城寶馬合資背後的邏輯與秘密

也就是說,二者的合作範圍將不會侷限於當下月銷量僅有2000輛的MINI品牌,而是有著更大的可能性。

三、寶馬為什麼會選擇長城汽車?而不是華晨汽車?

有網友會問,華晨汽車不是剛剛與寶馬簽署了一份長期框架性協議,為什麼要另起爐灶選擇長城汽車呢?

首先華晨在新能源領域可以說是毫無建樹可言,華晨寶馬之前聯合打造的新能源車型之諾的慘敗也讓寶馬對華晨失去信心。雙積分的壓力,加上競爭力角度的考量,寶馬雖然和華晨簽署了長期框架性協議,也並不能排除他再尋找一個新的更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其次 ,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寶馬心中有是四個標準:一是綜合實力要強,華晨的孱弱實際上影響了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二是背景不要複雜,像華晨汽車這樣背景複雜的國企不利於深入合作;三是合作伙伴最好沒跟其他豪華品牌有合作,避免反被制衡;四是合作伙伴不能有太大的積分壓力,這樣未來不好分配。

深度合作?長城寶馬合資背後的邏輯與秘密

由此,寶馬汽車在篩選的時候可以排除北汽(簽了奔馳)、一汽和上汽(簽了奧迪)、長安(簽了林肯)、東風(簽了英菲尼迪,但積分壓力大)、廣汽(簽了謳歌)奇瑞(簽了捷豹路虎)、吉利(有沃爾沃)。這樣看來,其餘能合作的對象中,只有長城汽車的實力較為強大,方便以後運營合資公司。

深度合作?長城寶馬合資背後的邏輯與秘密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領域,如電機、電控、動力電池等領域,長城汽車都有先發優勢,已經建成電芯、機理分析、PACK、BMS試製試驗室以及電池試製車間、試驗中心、分析中心等。此外,長城汽車在韓國京畿道城南市和奧地利下奧地利州建立了新能源技術研發中心,利用國際一流人才資源與國內協同開發先行技術。

對於寶馬的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長城無疑是最合適的合作伙伴。

四、長城、寶馬合作將給長城汽車帶來什麼?

與寶馬汽車合作,對於長城來說,顯然不會像華晨那樣只是尋找一個利潤奶牛。對於長城來說,從寶馬那裡獲得如企業管理、產品研發、渠道架構等國際化車企的標準更為重要。吉利收購沃爾沃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足以讓不安於現狀的魏建軍深受刺激和啟發。藉助寶馬的管理和技術經驗,逐步轉型升級,向國際化車企邁進,這才是長城的終極目標所在。

總結

對於長城和寶馬來說,雙方對此次合作都是寄予厚望,希望在品牌建設、管理體系、生產製造和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快雙方的全球化進程和新能源發展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