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不擾民不足爲奇,難能可貴的是不干擾法律!

俗話有言,“守業更比創業難”,從王朝更迭的歷史來看,這句話不無道理——《通鑑》中記錄的君主多達數百人,但優秀的“創業之君”卻遠多於“守成之君”;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創業者知道成功來之不易,而繼承者不知稼穡艱難。

當然,並不是說創業不難,但多數創業者在經歷困難之後,明白成功來之不易,故能保持克勤克儉,舉止也較為節制。守業雖說不簡單,但多數守成之君往往因為沒經歷過什麼苦難,很容易滋生享樂主義的思想,長期如此,國力當然會日漸衰弱。

皇帝能不擾民不足為奇,難能可貴的是不干擾法律!

優秀的守成之君或許在武功方面不如創業之君,但其往往能夠在文治方面頗有建樹,甚至少數者還能在武功方面直追帝國的初創者。仔細研讀歷史,在守成之君中,能夠堪稱典範的,大概只有漢文帝劉恆了。

據史書記載,漢文帝劉恆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讓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與其子開創了“文景之治”)。從表面上看,劉恆確實沒什麼功績,也難怪有人說他是“最好命的王爺”,運氣堪稱逆天。

但是,如果仔細研讀史書,不難發現:在劉恆統治期間,不僅國庫較為殷實,百姓家給人足,國家也沒經歷大的動盪!而這對於社會底層的百姓來說,才是最為理想的生活——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

皇帝能不擾民不足為奇,難能可貴的是不干擾法律!

在劉恆的所有功績中,有一點最為難得,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其能夠成為守成之君的典範——不干擾法律!這裡的“不干擾法律”,是指不憑藉個人政治權威去幹涉法制程序的正常運轉,而這正是當權者們最難做到的一點。

依漢律規定,路人必須迴避皇帝的車隊,可有人沒回避,並驚到了劉恆的馬,便被逮捕了。按規定,這個人應處以罰金,可劉恆卻認為懲罰太輕。廷尉張釋之認為,“法者,天下公共也”,並勸諫劉恆不要干擾司法部門的處理;劉恆思索之後,同意了。

皇帝能不擾民不足為奇,難能可貴的是不干擾法律!

同樣的事情,後來又發生了。依漢律規定,盜竊宗廟器具者,應判處“棄市”;雖然這個處罰並不算輕,但劉恆想判盜竊者滅族之罪。見此情狀,張釋之再次站了出來,他所判處的刑罰完全符合法律,盜賊竊取宗廟器具的行為不滿足滅族的的條件。

最後,張釋之以“罪責之間有等差性,不同罪責對應不同刑罰”為理由,成功打消了劉恆想更改處罰方案的想法。由此也足以看出,劉恆也是一個普通人,在處理涉及到自己的事件時,也曾想以權力改變法律,但最後卻做到了克己守法,這點最是難能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