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爱情,老夫少妻琴瑟和鸣

点击上方红字关注我哦~

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爱情,老夫少妻琴瑟和鸣

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爱情,毛彦文和熊希龄。老夫少妻琴瑟和谐。

一个年逾花甲,一个三十出头正值妙龄。一个是北洋前国民政府总理,热衷慈善事业,创办香山慈善学校。一个是留学硕士,复旦大学执教的知性女人。典雅雍容,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闺秀风范。

毛彦文出身小店主家,亲历过母亲的悲惨遭遇。母亲生了6个女儿,因为没有生儿子受尽婆婆折磨,6个女儿带给她的不是荣耀,而是一个个噩梦。

这是旧时代女性的悲剧,毛彦文从小就体味过。她被包办婚姻,表哥救了她,青梅竹马,约定学成成婚。颠沛流离,时隔7年,世事俱变,学成归来,表哥移情,这打击毁掉了她对爱情的憧憬,随后十年关闭心门。

三十年代三十仍然小姑独处,可见毛彦文对婚姻论调的悲悯。女人生来是一定要等待某人的,随缘,这个缘不管它来不来,来得早与晚,总归你就得等。

彼时熊希龄丧偶已经四年,深感空房冷清,又兼身体力行创办慈善事业,深感需要帮手和伴侣,遇得毛彦文,怎能不萌生再求凰之弦章?他的真诚不容置疑,从最初的内侄女朱曦那里了解到毛彦文的优秀,早就好感在心。

南京战事紧密的时候,担心毛彦文安危,曾两次致电邀其北上度过难关,热情援手。虽然当时毛彦文因为妹妹及其他冗繁未能应邀,却在后来他们良缘打下了感情基础。爱情不讲身份地位,身为国务总理的熊丙烯青眼相加的奇女子,毛彦文焉能不感动?

为这桩姻缘,他的侄女,女儿极诸多亲友先后来促和,后来亲临求凰,诗词动人。

菩萨蛮•怀人

沉沉消息眉峰蹙,灯前试向牙牌扑。

起后又重眠。梦多魂未安。

取书将欲读,瞬又心他属。

辗转似轮驰,思君无断时。

阮郎归•寄彦文

云送道远失巢乌,乌雏惊且呼。

慰却一纸恐郎孤,灯前和泪书。

书读罢泣唏嘘,感君加爱余复书。

转问近何如,天寒珍起居。

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爱情,老夫少妻琴瑟和鸣

学贯中西的毛彦文怎能不感动?这桩姻缘给病患的母亲一点安慰,人选是不错,只是年龄大了。和她一辈子备受欺凌的婚姻相比,女儿的选择该是美好的吧!

娟秀典雅,雍容大气的她等到33岁,找到了爱情,熊希龄等到66,才遇到了她。若轮身份,熊希龄自然是显赫的,国务总理,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真要论财产,熊希龄是不多的,他致力的慈善事业费力不讨好。

当时毛彦文双亲俱逝,妹妹生活困难,她以大姊身份一直关照,身世凄婉的妹妹离婚后带小孩,她担当妹妹一家的生活,并且明确对熊希龄提出,她不能撇下妹妹一家人,熊希龄一一允诺。

她再也没有多虑,嫁了。选择既做下,没有理由不幸福。他们志同道合,相互携手打造香山慈善事业,这是神仙生活,多年后她回忆起仍然唏嘘不已。

这对老夫少妻的婚礼盛况空前,媒体争相报道,当好似好有名的文人墨客纷纷致函,赐予笔墨,有几则幽默的对联足以证明他们最这桩姻缘的祝福和期待。

凤凰于飞,祥兆“熊”梦。

琴瑟静好,乐谱“毛”诗。

老夫66,新妻33,老夫新妇99

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白发红颜眉齐眉

几峰苍洞求凰意 万里丹山引凤声

老夫少妻的婚后生活很惬意,退出仕途,一心慈善的熊秉三闲暇爱作画填词,曾有莲湖双鹭图,著辞为下;

缟衣摇曳绿波中,不染些儿泥沼。玉立婷婷飘白羽,同占人间未有。两小无猜双飞不倦,好是忘年友。粉靥香腮,天然就佳偶。

但觉万种柔情,一般纯洁。艳福容消受。轻语娇频沉醉。甜蜜光阴何骤?纵与长期,年年如此,也若时非久。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

熊希龄何等人物?少小有神童才名,一路成长做到民国总理兼财政总长,威仪八面之人,真心救国,无己之私的慷慨男儿。袁世凯窃国后,熊秉三深感失望,退出政坛,只把一腔迷茫倾注在亲手建造的香山慈幼院,容纳失去父母流落街头的孤儿成百上千。

既已看透官场,便再也不愿回到尔虞我诈的官场。花甲之年丧妻,独守空房四年有余,老年晚景凄凉,孤单望月,不禁想起倾慕已久的毛彦文来。一别十年,竟是不曾忘怀。

三十年代有着充分教育背景,有工作,自食其力的女性非常稀少。更重要的是毛彦文孝亲爱妹,不慕虚荣,腹内诗书气质如玉。

熊希龄为这样稀有的女子害起了相思病,给毛彦文的诗词多不胜数,感情诚挚动人。一封封剖析了他对这未来婚姻的理想,最最关键的是处处不忘尊重毛彦文的判断,这种理解和真诚打动毛彦文。

当时毛彦文三十几岁,一场失败爱情封闭了她十年,但面对秉三公,她的情弦开始弹跳。当熊希龄的亲友纷纷出场游说,其有身孕的女儿代父求亲,欢迎她融进熊家。后来熊希龄亲来求婚,曲曲衷肠,谁言爱情只是少年人所专有?下面一首诗表达了他们婚姻即成的喜悦之情。

奇缘

痴情直堪称情圣 相见尤嫌恨晚年

同挽鹿车归故里 市人争看说奇缘

当时争相目睹这对老少配的人场面轰动,熊毛二人会心一笑。更有一首词,字字可见欢乐,神交十余年,终修成正果,岂不欢欣笑语?爱情非是年轻人专利,花甲英雄同喜!

贺新郎•定情志喜

世事嗟回首,觉年来饱经忧患,病容小手,我欲寻求新生命。唯有精神奋斗。

渐运转,春回枯柳。楼外江山如此好,看针神把鸳鸯绣。黄歇浦,共携手。

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爱情,老夫少妻琴瑟和鸣

他们过了三年神仙眷属日子,夫唱妇随,共同扶持香山慈幼员成长、壮大,中国慈善界青史永传。熊希龄选择毛彦文的初衷固有前述优点,更重要的是这位女士学贯中西,执教复旦,自身对教育就有深入理解,和这样的优异女子联手,他可以放心把事业交付下去。

他们转战流离,熊希龄虽然历任总理和财务总长,退隐后,把家业房宅均捐赠给慈善董事会,每月只领取200元生活费。董事会觉得有必要弥补熊希龄,有意把他捐赠的家业回付一半给他们,为此征询毛彦文意见。

她说自己是学生非阔太太,既然秉三公能过的日子,她也就能过。熊希龄后来知道,欣喜异常——我没有看错人!慈幼院选对了管理者!董事会后来给予每月800元的薪资。

奈何天妒幸福,恩爱仅仅只有三年,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更多花前月下,熊希龄因为听到抗战不利消息,引发脑溢血猝死香江。

此时,毛彦文四十出头,从此空守后半生,漂泊留美18年后,再次回到台湾执教直至去世,享年102岁。漂泊的60来年,她一直在寻找,自从熊希龄死去,这位脑筋清醒的知性女子就变作一叶黄,秋天永远跟在她身后。一直到后来妹妹等亲人先于故去,她一个人恓惶多年。

熊希龄去世后,毛彦文孤单迎送当时明月。她曾有笔墨记述当时缱绻,一曲凄婉浮现——吾酷爱观海赏月,每逢月夜,二人步行至海边,距坐危岩,依依私语。水声潺潺,月明如镜,天地之大,一似仅为吾二人为最有存在价值,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每一念及,神往心碎。

这样的笔墨道尽了天下所有美满恩爱的夫妻情意,人生一遭,会逢知己佳偶,足矣!只可惜那香山慈幼院,抗战八年,毛彦文颠沛流离,漂泊异乡几十载,那慈善机构,只存留于记忆,留人嗟叹!这也是她内心最为愧疚秉三公的一点。阴阳相隔半世纪,红颜已是白发萧萧,当年与君笑谈江山犹在眼前。

孤单又推进几十年,102岁的她终于去了,奈何桥上,他们回到当年,一个66,一个33,皆大欢喜的老少配!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逢君,夕死,也可!

摘自:《锦色》2015年1期

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爱情,老夫少妻琴瑟和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