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相」,永耀青史 魯迅有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魯訊先生曾評價他,秦之文章,唯他一人而已。

他一生流傳於後世的只有四篇文章,不僅佈局謀篇構思嚴密,而且設喻說理縱橫馳騁,既重質實,又饒文采,文質互生,奠定了他在文學江湖的地位,無人能撼。

他乾的每一件大事都能產生影響千年的效果,一直到今天。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誰了。沒錯,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秦王朝的開國丞相——李斯。

“千古一相”,永耀青史 魯迅有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與始皇

重大事件

幫助始皇帝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制定最早的“國家標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統一貨幣)、焚書坑儒、偽造遺詔等等。

才華絕冠, 制定系列國標, 被尊為書法筆祖。

李斯是非常有才華的,而且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和鞏固秦朝中央集權的過程中,李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起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可謂一代名相。

然而李斯在秦始皇死後卻晚節不保,屈服於趙高和胡亥的淫威,最終落了個腰斬而死的下場。

“千古一相”,永耀青史 魯迅有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文學欣賞

散文現傳四篇,計為《諫逐客書》、《論督責書》、《言趙高書》、《獄中上書》。

其中作於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的《諫逐客書》,是傳誦千古的名篇。

作品《諫逐客書》全文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

此五人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魏之女不充後宮,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製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千古一相”,永耀青史 魯迅有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譯文

臣聽說官吏在議論趕走客卿,私下認為錯了。從前穆公求取士子,西面在西戎那裡得到由余,東面在宛地得到百里奚,從宋國迎接蹇叔,從晉國求得丕豹、公孫支。

這五個人不生在秦國,穆公任用他們,併吞了二十個部落,得以在西戎稱霸。孝公用商鞅變法,移風易俗,百姓富裕興盛,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於聽命,諸侯國親近服從。

俘虜了楚魏的軍隊,開拓千里疆土,直到現在國家治理強盛。惠王用張儀的計劃,攻取了三川的地方,向西併吞巴蜀;向北取得上郡;向南佔有漢中,包舉眾多夷族,控制楚國國都鄢郢;向東佔據成皋的險要地區,割據富腴的田地。

於是解散了六國的合縱,使他們向西服屬秦國,功效一直延續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廢去了穰侯,趕走了華陽君,加強了王朝,杜塞了私家的弄權,侵佔了諸侯國,使秦國建成了帝王大業。

這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的功勞。從此看來,客卿有什麼對不起秦國啊?假使四位君主辭退客卿不接納,疏遠士子不任用,這是使得國家沒有富裕的實際,秦國沒有強大的聲望。

現在大王得到昆岡的寶玉,有寶貴的隨珠和璧,掛著明月珠,佩著太阿劍,駕著纖離馬,豎立著翠鳳旗,架起了鼉皮鼓。這幾樣寶物,秦國一樣都不生產,王上卻喜歡它們,為什麼?

一定要秦國生產的然後可用,那末夜光璧不能裝飾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為玩好,鄭魏的美女不能充實後宮,駃騠好馬不能充實宮外的馬棚,江南的金錫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作為采色。用來裝飾後宮、充實後列、娛樂心意滿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國生產的然後可用,那末嵌著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璣的耳飾、東阿絲織的衣服、錦繡的修飾品都不能進用,而化俗為雅、豔麗美好的趙女也不立在旁邊。

敲著瓦甕瓦器、彈著箏、拍著大腿唱嗚嗚以滿足視聽的,是真正秦國的音樂。鄭衛桑間的民間音樂、韶虞武象的朝廷樂舞,都是別國的音樂。現在拋棄擊甕接近鄭衛的音樂,不用彈箏而用韶虞的雅樂,這是為什麼?

要使情意酣暢於眼前以適合觀賞罷了。現在錄用人才卻不這樣,不問可不可用,不論是非,不是秦國人就去掉,是客卿就趕走,那末所看重的在於女色音樂珠寶玉器,所看輕的在於人民,這不是跨越海內、制服諸侯的方法。

臣聽說土地廣大的糧多,國家大的人多,軍隊強盛的戰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夠成就它的大;黃河和大海不擯棄細流,所以能夠成就它的深廣;王者不拒絕眾民,所以能夠宣揚他的德教。

因此,土地不論四方,百姓不分國別,四季充實美好,鬼神來降福,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的原因。現在卻拋棄人民來幫助敵國,辭退賓客去為諸侯建功立業,使得天下的士子後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進秦國,這就是所謂幫助寇盜兵器並且給與糧食啊。

東西不產在秦國而可以寶愛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國而願意效忠的多。現在趕走客卿來幫助敵國,減少百姓來加多敵國的力量,對內使自己虛弱,對外在諸侯國建立怨仇,要想國家沒有危險,是不能得到的。

“千古一相”,永耀青史 魯迅有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