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城市閱讀空間的機遇和前景|首屆讀聯會閱讀智庫沙龍紀實(五)

首屆讀聯會閱讀智庫沙龍

會議紀實

按:

2018年4月28日,首屆讀聯會閱讀智庫沙龍在飛芒書房領創店成功舉辦,本屆沙龍主題為“新型閱讀空間:運營模式與發展前景”,讀聯會公號正在陸續推出會議實錄,敬請關注!

5

從閱讀馬拉松

看城市閱讀空間的機遇和前景

劉 穎

北京大閱文化創始人

讀聯會理事

徐升國:接下來我們請劉穎來分享,在北京閱讀馬拉松籌備和開展過程中,她也感受到了閱讀空間發展的一個新的未來。我們掌聲有請。

刘颖:城市阅读空间的机遇和前景|首届读联会阅读智库沙龙纪实(五)

劉穎:我就在這說吧,特別抱歉,也沒有準備很好的一個PPT。剛才過來的時候,徐老師說,你最近忙壞了。我說是,我基本上從4月4號到現在還沒有休息過,我昨天晚上七八點鐘回到家就昏頭昏腦地睡著了,早晨起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大腦是一片空白的狀態。我知道可能在座做活動的人會更理解這種狀態,我剛才就跟徐老師說我稍微晚一點發言,把整個4月稍微回顧一下,我把我那些逝去的記憶再撿回來一點點,看看能說到什麼程度。

一、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北京閱讀季在十六區做的全民閱讀的啟動。我認為它是一種類似於打通全民閱讀大動脈行為,就是在整個城市內,從上層建築上把全民閱讀的大道路給鋪好。在政府這個領域,我們竭力讓每一個區都認為全民閱讀是個重要的事情,是在未來能受到領導關注,同時也受到百姓歡迎的一種模式。我們就是在一個區一個區的推動這樣的工作,我認為這是打通城市大動脈的工作。

第二個事情,是我們在全北京市的各種公共空間和公共區域來進行“書香XX”等各種的陳設,比如說“書香地鐵”、“書香公交”,昨天在通州又開了一艘“書香遊船”。所有這些書香的設施設備目前全部都是統一的,比如由岑紅老師那邊做的“社長總編薦書”,未來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參與到薦書的行列中來。我們希望今年能夠在全北京開出四季不同的“書香公交”、“書香地鐵”、“書香遊輪”,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薦書。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公共設施能夠被拿出來進行這種閱讀宣傳,走到閱讀推廣的領域裡頭來。除了這些,我們還有常規的道旗,社區的廣告牌、站臺廣告,這兩天看有線電視的開機畫面,一些APP的開機畫面,還有千龍網頭條啊等等,都能看到整個北京閱讀季各種形式鋪天蓋地的宣傳,據說是有17個專題,還有13個直播網站都在做閱讀季的宣傳。

刘颖:城市阅读空间的机遇和前景|首届读联会阅读智库沙龙纪实(五)

第三個事情,其實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重點,就是咱們2018年北京閱讀馬拉松活動。先簡單分享一下數據,這次的閱讀馬拉松有234個新型閱讀空間的參與,3萬多位實際參賽者,發了14000多個實體的閱讀護照,10000多個獲獎證書,閱讀的總時長在10萬小時以上,閱讀的圖書數量時5萬多冊,還是比較龐大的數據。

我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在這次4·23的各種各樣或大或小、或高端、或平常的活動中間,這個閱讀馬拉松給我的印象是最為深刻的,而且也是讓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這裡我要首先感謝石恢老師,他是這次活動的總策劃,不厭其煩的在眼睛要做手術的情況下寫了N多的策劃案,還進行了多次培訓,特別要感謝他。

我自己在反思這一個月的整個策劃過程的時候,發現這個事件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力,其實一切都是在意料之外。我記得第一年讀聯會來推動的北京閱讀馬拉松是在海淀的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趙聚、一慢、卿濤,還有石恢你們幾個人一起策劃了這個方案,舉行了一個24小時的閱讀馬拉松,做得非常好、非常漂亮。第二年的時候,我們就在想這個活動其實策劃的這麼有意思,給了所有的空間一個統一的場域讓大家能夠來到這裡享受閱讀,不作秀,只讀書,那我們能不能在全北京市的範疇內推廣一下這種做法?

於是,第二年我們就做了一個標準模板,分成了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兩個部分,讓大家來參與到閱讀馬拉松這個項目裡來。那一年我們大概是在50個空間左右,所以在2018年做閱讀馬拉松的時候,當時設計的是希望參與的空間能達到100家,我們負責執行的沈老師還滿臉愁容的跟我說,100家怎麼能找得到?到哪去拉到這麼多空間?不可能。我說你就做吧,結果到最後衝刺的一個階段,她天天跟我彙報,在4月4號截止的時候就已經有130個空間加入了,這就是第一批空間,到4月19號的時候已經到了230家,目前我們統計的準確數字是234家,其實後面還有一些要加入進來,但是我們已經截止了,就沒法再統計進來了,我們這位沈老師就在比想象中加了雙倍工作量的情況之下,非常開心地把閱讀馬拉松的工作給完成了。

所以我說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聯合了所有我們的社會力量,我們的民間金牌閱讀推廣人的智慧,共同把這個活動給做好的。

二、閱讀馬拉松經驗分享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在整個活動中一些有意思的點。

刘颖:城市阅读空间的机遇和前景|首届读联会阅读智库沙龙纪实(五)

第二個,是這次閱讀馬拉松有一些自選動作做了統一的規定模塊的植入,比如說林丹那邊悠貝做的三個閱讀課程,在全北京市招募了50個空間,一共是300名領讀者,大受好評,每一個空間的反饋都很正向,大家都覺得幾方力量共同把這個閱讀馬拉松做得棒棒的,很多空間都決定未來應該把這樣一種合作模式再做一個升級和創新。我覺得這點也很有意思,就是我們第一次做統一的內容模塊在裡面,雖然我們也有建議大家做一些其它的活動,但實際上都是自選,只有林丹這個領讀者模塊是有組織的,有規模的,統一植入的。

第三個我想談一談,這次在這234個空間裡面真的讓我發現了很多我在北京生活這麼多年,從業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發現過的閱讀空間,這裡面有很知名的空間,以前確實不知道,還有一些很小的、新開的空間,我對他們也一無所知。還有順義,順義這個空間非常有意思,他們是在鮮花港,在一個大公園裡面做的閱讀馬拉松,它們去年的數據非常驚人,3000多人參賽,因為它們那個是公園,而且當時有鮮花節,參賽人數非常龐大,今年是一個下雨天,略受一點影響,人數沒有去年多,但也還是好評很多,關鍵是這裡面有很多去年已經參加過的人,今年又來了。順義今年還有幾個點,也在互相地聯動閱讀空間的可能。

在西城區,我們要談到天橋藝術中心,天橋藝術中心可能在座的大家都受邀來到過我們的閱讀盛典。前幾年天橋藝術中心就是純粹提供場地,今年他們開始說,我們要做新型閱讀空間。它們現在出臺了一個什麼樣的政策?就是一年要做10次千人以上的大型活動,在天橋藝術中心整個外租的場域裡面設了3個閱讀空間,其中有兩個書店和一個圖書館,這是天橋藝術中心的規劃,同時它還願意協助一些出版機構在那邊做各種各樣的一些閱讀方面的展覽,比如說接下來馬上要演一個戲,而且還說我們可以做一個主題書的書展等等。我覺得這是一個閱讀+劇場的新的領域。

此外,還要說到大興,大興區的閱讀馬拉松是石恢去培訓的,效果非常好,15個社區在整個鎮統一的組織之下,全部都參與了進來,我們流動書車開到社區裡面去,他們做閱讀馬拉松。

這樣的一些空間真的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也許沒有閱讀馬拉松很多空間真的就是無聲無息地開了,然後無聲無息地倒閉了。也許明年我們再做2019年閱讀馬拉松的時候,再來回顧2018的名單,也許真有一兩家空間就沒有了,但是我相信這樣的一些活動,能夠讓這些空間真的在短暫的一個時期裡面,真正地綻放出一點點光亮。剛才發言的賀超,他的店總結得非常好,宣傳得也非常好,佈置得也非常美,但不是每一個開店人都是媒體人,不是每一個開閱讀空間的人都那麼擅長包裝自己、宣傳自己,他們可能有的僅僅是一顆我想推廣閱讀、我想分享閱讀的心。很多人,比如有些媽媽,畢生的夢想就是開這麼一個空間,但也許開了店之後,她發現現實很骨感,過一段時間可能家裡很忙,孩子有事,自己精力不夠,要去幹別的了等等,她就把這個店給關掉了。這樣的店,在北京有很多很多,我們可能真的從來沒有關注過它們。我覺得這一次的閱讀馬拉松,就能夠讓這些店,讓他們從日常的生活中間跳出來,展示出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熱。這是我覺得這次的整個過程中讓我們很感動的一個部分。

三、關於閱讀空間的政策支持和持續發展的思考

刘颖:城市阅读空间的机遇和前景|首届读联会阅读智库沙龙纪实(五)

此外,我還在想,怎麼能讓這些這麼熱情、這麼有能力的一些店,真正的進入到公眾的視野裡,讓我們閱讀的事情不是變成一個小眾的、一個十幾二十幾個人的事,而是讓它變成一個顯性的事。

剛才徐智明老師在講書店業態的時候也談到,現在書店根本不是靠賣書而進行自己的運轉和維持的,當年雨楓書館剛開始推出的時候就看到很多書店已經開始允許讀者進入到空間裡面進行借閱,免費地拿走圖書。我印象裡雨楓好像是第一家,它允許大家辦借書的證件,繳納押金或辦理會員卡,把書拿到你家裡去看。我覺得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很多空間都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空間了,它們也在做政府全額撥款的圖書館在做的一些服務。這些書店(當時的那個時代我覺得還是書店)做的這個工作是借用了現在閱讀空間的模式,提供給老百姓各種各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彌補了原有的公共圖書館布點少、服務有限、圖書品種更新不及時,等等各種各樣的弊端,產生了一個公共的效應。

隨著剛才說網上的銷售成為主流,更多的空間慢慢開始更多地探討自己在這方面的生存和發展的機會,那麼在這個領域裡面,我們有沒有可能去探討一下關於公共政策如何去扶持這種新型閱讀空間,來積極主動的開展各種各樣公共文化服務的措施?這個話題我覺得目前來看,探討的非常少。

其實從政府層面已經開始了,去年蔡奇視察北京一個書店的時候,已經開始把書店稱為一種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這種提法是一種很大的變化。從今年開始,市委宣傳部也組織了一大批記者,我們現在看到各個報紙都在開闢專欄,叫做“探訪新型閱讀空間”,角門圖書館,大興的城市書房,SKP,石景山的“全民暢讀” 等等一大批,都進入了這一批市委宣傳部調研報道的梯隊裡,現在大概是12家閱讀空間。我覺得政府也在關注這方面,但是我們業界其實發生很小。

去年11月,就是我們剛剛做完盛典的時候,我跟西城區的文化委員會把磚讀空間和賀超的甲骨文悅讀空間,這兩家的時效數據進行了一個對比,比如說磚讀空間的對比項是魯迅故居,我們對比了三項指標。第一項指標是進入到這個空間裡的人數大概有什麼變化。第二項指標是年舉辦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有一些什麼對比。第三項是,在這種內容產出上面,延伸品的產出上面有什麼樣不同的東西。對比之後我們就發現,由社會力量運營的磚讀空間,整個的能效比政府全額投資一兩百萬的魯迅故居效果好很多,無論是進門的數量,開業的時間、服務的項目,還是活動的場次,而且它們還出了正陽文庫等等,團結了一批京味作家,大概現在已經有十幾本了,去年還有一本得了大獎,從各項指標來看,都是強於政府全額撥款的效果的。但是這樣的數據太少了,我們找了半天數據才找到這麼一個數據,賀超那個數據還不是特別完整。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的探討不足,業界的準備也不夠。

刘颖:城市阅读空间的机遇和前景|首届读联会阅读智库沙龙纪实(五)

我覺得今天我在這裡想分享的就是,我做完了整個4·23之後,感到民間力量太好了,太強了,太有創意了,但是他們缺乏足夠的支持,缺乏足夠的保障,甚至缺乏足夠的引導。比如說你要做什麼樣的東西才是社會大眾所希望的?政府所希望的?你說什麼樣的東西是絕對不被人允許的?其實沒有什麼人在探討這些問題。這樣的一些話題,我覺得未來可能是我們讀聯會或者我們的閱讀智能區討論的一些話題。在民間,做銀齡書院的薛老師也跟我們說,我們現在做公益事業,全國還是全北京市有400多個養老院,我們都要做書香養老院等等的,但是我們沒有經費支出,我們都是公益的。那麼如果全是公益的話,可持續性都會成為問題,公益的效果也是不可保證的。

所以這就是我最後的一個結語吧,也懷著感恩的心,感謝大家支持咱們今年的2018北京閱讀馬拉松,希望2019我們能夠有更大的成就和更大的收穫,謝謝。

刘颖:城市阅读空间的机遇和前景|首届读联会阅读智库沙龙纪实(五)

徐升國:感謝劉穎的精彩分享。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