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也要会表达!学会这一招,你也会指导孩子的表达能力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述场景图?学会这一招,你也会指导孩子的表达能力。

第一次教学

数学也要会表达!学会这一招,你也会指导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年级加法

教师PPT出示上图。

问: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1: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还有两个小朋友过来了。

生2:不是,有两个在采花的,一个在浇花。

生3:一共有5个小朋友。

不管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就是说不到场景图所呈现的信息: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

分析与改进

分析:老师的这个问题在教师用书给出的典型教案中也是这么问的,但每次这么问都会出现类似上述的学生回答。为什么呢?其实学生回答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不管是“采花”还是“浇花”都是在回答“干什么”。

改进:“原来……又……”是学生针对类似场景的第一次表述,需要引导学生去建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仅凭一张静态图是无法让学生明晰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的“先来后到”,明明一下子看到5个人么。这就需要教师去动态演示,而演示的过程中,只有出现后一句“又来了2个小朋友”,才会需要用上“原来”两个字。语言表达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的。

第二次教学

数学也要会表达!学会这一招,你也会指导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年级加法

师:你从图中看到什么?

生1: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生2:一共有3个小朋友,他们在浇花。教师板书:有3个小朋友。

师动态呈现两个小朋友走来。

师:你又看到什么?

生1:又有2个小朋友来浇花。

生2:又来了2个小朋友。(教师板书这句话)

师: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吗?

生1: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

生2: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比较一下,生2比生1多说了两个字。生齐答:原来。

师:这两个字真好,分清先来后到。谁会像这样来说?(再让三个小朋友说,同桌互说)


如何让学生说出算理?

第一次教学

师:你知道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吗?

生1:5个人。

师:你怎么知道是5人呢?

生1:3加2等于5。

生2:这个我老早就知道了!生3、生4附和:我们也都知道了。

分析与改进

分析:几乎没有孩子不知道3+2=5,但更多地是记忆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知道3+2=5,往往会先告诉大家。加法的得数,学生既可以根据现实场景数出来,也可以从数的“分与合”的角度思考得出。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紧扣场景图的含义,理解得数表示的实际意义,再逐步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的意义,从分与合的角度推算出得数。

改进:通过场景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所以教师最好不要脱离场景图去提问,而是应该指着图去问,借助手势去引导,辅以圆片或小棒去理解“合起来”。

第二次教学

师:(在动态呈现场景图,正确叙述图意后)现在从图中你能想到什么?(指图)

生1:我能想到一共有多少人?

生2:原来有3个人,现在又来了2个人,一共就有5个人。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先想一想。(教师可走下讲台去悄悄地听,然后结构化呈现)

生1:我数出来的。

生2: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

生3:3加2等于5.

即使第一个学生说出3加2等于5,我们也要追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是5人的?当学生说到“合起来是5个人”,教师要适时抽象,借助小棒演示“合起来”的过程。一定要多让几个人说,再同桌互说,算理懂了,算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