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咒子路「不得好死」,子路罵孔子「傻」,這倆天生冤家嗎?

孔子咒子路“不得好死”,子路罵孔子“傻”,這倆天生冤家嗎?

國子監“率性堂”場景(本人拍攝)

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某天孔子很高興,看著身邊這幾位弟子,就跟藝術家看自己優秀作品一樣,眼裡滿滿都是愛意。

看閔子謙,和顏悅色的樣子,那可是被繼母欺負都要極力維護家庭和睦的大孝子呀;

看子路,堅毅剛強的樣子,自從得了子路,就再沒人敢當面欺負我孔子了;

再看冉有、子貢,胸有溝壑、侃侃而談的樣子,絕對是政治、外交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呀。

孔子一高興,子路就遭殃。

看著子路這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就老不放心了,脫口而出:“唉,像子路這副模樣,只怕將來不得好死呀。”

畫風鉅變,實不知子路臉色當如何變化。

沒想到的是,一語成讖,後來子路果然未得好死,在衛國被砍成了肉醬。

孔子咒子路“不得好死”,子路罵孔子“傻”,這倆天生冤家嗎?

孔廟硯水湖,相傳文人引用此井水,即可文思泉湧、筆下生花(本人拍攝)

二、“子之迂也”

子路對於老師熱愛周禮的作風,估計也早有一肚子怨氣,逮機會就要奚落一番。

這天子路問孔子:“假如衛國邀您做官,您準備怎麼做?”

孔子:“一定要先正名。”

子路:“你傻呀!哪有這麼幹的,正哪門子名呀?”

孔子也急了,罵到:“你可真是個野人!以前白教你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道就不要瞎說!”

孔子一著急,就容易說些名言警句,這次也不例外,接下來這段話一氣呵成,實在不忍翻譯:

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孔子咒子路“不得好死”,子路罵孔子“傻”,這倆天生冤家嗎?

孔廟大成禮樂(個人拍攝)

三、“子路不悅”

孔子和子路這倆,是前世冤家嗎,你罵我、我罵你的?您別說,還真有點像。

那天孔子去見了一位美貌婦人,子路就不高興了。子路不高興也就罷了,反正孔子乾的事情,他常常不高興。

關鍵是孔子,這次居然沒有回罵子路,不但不回罵,還指天為誓:“絕非你想象那樣,否則天打五雷轟、天打五雷轟!”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yùe,通“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這麼一段容易讓人誤會的描述,引得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浮想聯翩,就連《孔子》電影都大書而特書。

四、“登堂入室”

可能是愛之深,責之切吧。而且只有我責可以,別人不行。

那天子路又開始彈琴了,孔子就揶揄他:“琴彈成這個樣子,我也是醉了,還敢在我這裡彈。”

眾人皆笑,明顯對子路也是一百個看不上。

孔子暗想,這可不行,我只是點撥子路還要繼續進步,這幫學生可別想歪了,趕緊找補:“子路嘛,升堂是夠了,只是入室還差點。”

得,孔子一著急,又貢獻一成語:

升(登)堂入室。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孔子咒子路“不得好死”,子路罵孔子“傻”,這倆天生冤家嗎?

孔廟大成門孔子行教像(個人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