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對不喜歡的學生,常常侮辱嗎?金庸《笑傲江湖》告訴爲什麼

孔孟對不喜歡的學生,常常侮辱嗎?金庸《笑傲江湖》告訴為什麼

1、少見多怪的教學手法

看《論語》和《孟子》時,發現孔孟兩位夫子動不動就要侮辱自己學生,故意不給招自己討厭的學生上課。我很懵逼,古代夫子們也都這麼小氣的嗎?

比如:孺悲,孔子三千弟子之一,來見孔子,孔子不想見,一邊讓人傳話說自己病了,一邊故意在內室高歌彈唱,故意讓孺悲聽見,好像在說:“我有病是假裝的,你有病才是真的,不想教,不想教,就是不想教你。”——侮辱,赤裸裸的侮辱。

再比如:騰更,騰國君主的弟弟,同時也是孟子學生之一,多次以禮相見孟子,孟子都正眼不瞧人家。公都子問起此事,孟子還說,有五種情況我是堅決不搭理的,騰更這傢伙一個人就佔了倆。——看不起,赤裸裸的看不起。

《告子下》裡,孟子還為這種情況給出了合理化解釋:教育手法多種多樣,“不屑於教”也是其中一種

啥?不屑於教,也是一種教育手法?

那跟不教有什麼區別?難道只比不教多了點人格侮辱,就算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了?

直到讀了金庸小說《笑傲江湖》,才約略明白其中意味。

孔孟對不喜歡的學生,常常侮辱嗎?金庸《笑傲江湖》告訴為什麼

2、不佩服的三個半人

《笑傲江湖》裡有個日月神教,勢力龐大,能人輩出。任我行,就是該教的前任教主,曾被現任教主東方不敗囚禁多年。

他在少林寺面對天下群雄時,曾說過一段話,非常精彩。因不是文言文,就不再翻譯了,照搬原文如下:

任我行道:“不敢,不敢。老夫於當世高人之中,心中佩服的沒有幾個,數來數去只有三個半,大和尚算得是一位。還有三個半,是老夫不佩服的。”

他這幾句話說得甚是誠懇,絕無譏嘲之意。方證道:“阿彌陀佛,老衲可不敢當。”

令狐沖聽他說於當世高人之中,佩服三個半,不佩服三個半,甚是好奇,亟盼知道他所指的,除了方證之外更有何人。

只聽一個聲音洪亮之人問道:“任先生,你還佩服哪幾位?”適才方證只替任我行等引見到嶽不群夫婦,雙方便即爭辯不休,餘人一直不及引見。令狐沖聽下面呼吸之聲,方證等一行共有十人,除了方證大師、師父、師孃、沖虛道長、左冷禪、天門道長、餘滄海,此外尚有三人。這聲音洪亮之人,便不知是誰。

任我行笑道:“抱歉得很,閣下不在其內。”那人道:“在下如何敢與方證大師比肩?自然是任先生所不佩服了。”任我行道:“我不佩服的三個半人之中,你也不在其內。你再練三十年功夫,或許會讓我不佩服一下。”那人嘿然不語。

令狐沖心道:“原來要叫你不佩服,卻也不易。”

你再練三十年功夫,或許會讓我不佩服一下”,讀到此句時,只覺任我行的沖天豪氣,躍然紙上。

突然想起了孟子的“不屑於教”,套用令狐沖的說法,那就是:原來要叫夫子不屑於教,卻也不易

設想一下,如果孔孟兩位夫子在世,我九月風滿樓慕名前去拜訪,是否能得到“不屑於教”的教誨呢?恐怕不然,即便進得了夫子大門,估計也只是以禮相待,茶還沒喝完,就被“送客”出門了。

想被“不屑於教”?對不起,再學三十年,或許會讓夫子不屑一下

也就是說,不到一定水平的學生,是夠不上這麼“高端”的教學手段的,努力吧,少年!好吧,連我自己都信了。

孔孟對不喜歡的學生,常常侮辱嗎?金庸《笑傲江湖》告訴為什麼

3、還有哪些教法

除了不屑於教,兩位夫子還有哪些教學方法嗎?要正常一點的,別整那些侮辱人格的。您別說,還真有。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針對這五種教學方式,朱熹還曾經逐一列舉了例子。

  1. 如時雨化之者:諄諄教誨,如沐春風。屬於孔子教顏淵、曾子的方法;今天則相當於我們中小學老師常用的教學方法;
  2. 成德者:入孝出悌,成其美德。這是孔子對冉伯牛、閔子騫的教育;今天則相當於家裡父母長輩從小對我們的言傳身教;
  3. 達財者:發揮專長,盡成其材。這是孔子對子路、子貢的指導方式;今天則相當於研究生、專業培訓等教學形式;
  4. 答問者:答疑解惑,有問必回。這是孔子對樊遲、孟子對萬章的教學方法;今天則相當於頭條的悟空問答;
  5. 私淑艾者:學識風範,感化他人。這是孔子對孟子的教育方式,因為孟子曾經曰過:“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今天則相當於那些名人偉人對我們的影響,身雖未見,心嚮往之。

小夥伴們,不妨說說看,您最喜歡哪種教學方法呢?

孔孟對不喜歡的學生,常常侮辱嗎?金庸《笑傲江湖》告訴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