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01

故事要从1974年讲起。

彼年的特朗普,年芳28,头发还很茂密,不需要先用电吹风往前吹,然后再用梳子往后梳。

他从军校和沃顿商学院毕业,下好了意志力和商业知识的双重副本,刚刚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企业——一家房产公司的衣钵,急着要做出属于自己的招牌动作。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他的野心超过父亲,不想再继续造简单好卖的小型公寓楼,梦想着做出有地标意义的大项目。

凯悦酒店、特朗普酒店等大事业,从他手上逐渐发芽。

造大屋需要时间,虽然一样还没立起来,但富二代猛人特朗普的名声很快在曼哈顿传开了。

那一年,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有一块还没来得及用上的办公用地急着脱手——那是一块临河的好地,售价很低,特朗普得到了这块地的优先购买权。

他想在这块宝地上,造一个用自家名字命名的会议广场,从此在曼哈顿的版图上拥有一席之地。

很明显这个方案并不讨巧,不但周边群众激烈反对,原来谈好的政府补贴也没了下文。

生意人一算账,又拿不到钱又失人心,这事变成了鸡肋,还不如放弃算了。

02

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处在经济领域的漫长冬天。石油提价,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这几件杀伤性武器同时存在。

跟今日的天朝,倒也有几分相似。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经济不好时,持有足够的现金,是最好的缓冲垫。

特朗普放手后,政府把那块地卖给了别的买家,但此人原不是开发商,折腾了一圈,楼没有盖成,自己的现金流反而紧张了。

到了1984年,特朗普接到那位买家打的电话,请他开个价。

这回特特也不客气了,对这块曼哈顿中心区的临河地块,喊出了一亿美元的底价。

那一次,他顺利买回了这块梦想之地。可是经济的低潮没有过去,房地产和经济一样,是有周期的。

接下来的十年里,特朗普不断根据周边和这块地的情况,做了规划上的各种调整。

一直到1996年,美国经济已经完全回温,他才破土动工,这样就能和纽约市的整体建设搭调。

这期间,特朗普的生意,和美国经济一样经历过起起落落。

为了当初想要的人生第一个用名字命名的重大胜利,他足足等了二十多年,最终换来了他和周围民众都认可的特朗普广场。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如果没有等待,拿到手就开工,以特朗普的土豪品味,很可能会造出当时市场无力消化的产品。再到经济复苏时,那房子可能又显得落伍了。

精英的内核之一,是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看准时机出手,不逆势操作。

我们都知道,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可是机会青睐做好了哪一类准备的人呢?

大概是那种拿时间酿酒的人:备好了基础材料,能大体上预测未来,同时掌控大环境的温度,在漫长黑夜里保持清醒,时不时查看炉火添一把柴的人。

03

跟临河那块地差不多渊源的机会,特朗普还得到了另外一个。

同样是快破产的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政府手上经营不善的老资产好多啊),那时候还持有一家破旧酒店,同样位于不可再生的好地段——纽约市的中央火车站旁边。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那个年代的火车站地块,周边杂乱不堪,除了上下车的旅客,没人愿意到那边去,肯定是评不上市级文明街区的。

但这个是现成的建筑物,酒店只要翻新,再换上好的经营者,很快就能重现生机,说不定还可以带动整个周边区域的改变。

特朗普不会轻易放手了,他看好那里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年轻人拿不出家里的大钱,也没有管理酒店的经验,他必须做个操盘手,拿到投资、引入新的酒店管理公司,同时争取纽约市的税收减免补贴。

可是卖给私人经营者后,政府就不肯减免税款,不减税就没钱赚,那就不会有人投资。

特特到处谈判,想破脑袋,最后专门设计了一个天才的交易结构:

他谈妥了融资拿到钱后,先还掉酒店拖欠的600万税款,然后以象征性的1美元把酒店卖给政府,最后再从政府手中租回来,签好协议,租期99年,经营凯悦集团负责。由于产权已经属于政府,酒店顺利获得了40年的税收减免。

这是一个各方都满意的答案。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这一次,精英特朗普展现出来的,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的资源整合绝技。

他不拥有产权,就不用在前期花大钱,赚下了足够的流动性。

替酒店还上欠税又博得政府好感,就能签下百年长租,还因政府方拥有产权,项目被给予了税收优惠政策,大大砍掉了经营成本。

走上中产的路不太难,只要有不错的学历,工作起来靠谱,就能等着稳步上升。但要获得财富和名声的突变性增长,那就需要一点真正的创意。

04

1985年的特朗普,已经不愁钱了。

那一年,纽约中央公园的沃尔曼溜冰场需要重建。这是一个在众多美剧中都出现过的大型溜冰场,就在特朗普的家附近。

在他看来,这里如果不能得到完善的开发,对周围居民和游客都是一种损失。

热心市民特朗普心心念念地写了一封信给纽约市长,表示希望承建这个工程,而且不用政府掏钱,由他自己出资修缮。

结果市长把他当成了一个笑话,还把这封信在报纸上公开了——相当于特朗普给政府发了一条表忠心的私信,结果被官博挂出来游街。

这一来广大网友可不答应了,纷纷站在特特一边,各路大V和自媒体均谴责政府无能又无礼。

没几天,政府就在群众的压力下,答应把工程交给他,但是要求他必须在6个月内完工,顺利开业后会给他300万的补贴。如果投入超过预算,那么所有超支部分由他自己承担。

重修溜冰场并不容易,要铺设几十公里的管线,还得配备超大型的制冷设备。

特朗普知道,这事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意了,他面对的,也不是有限几个买了他房子的业主,而是最广大的美国群众。

当初大家一起争取,才让政府把工程交给了他,如果完成得不好,估计名声也要臭掉了。

面对这个半公益性质的项目,特朗普反而拿出了最专业的态度,亲自走访专家,请最好的设计师,每天在家里也要盯着施工现场……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结果,当然是又惊险又成功,否则他也不能把这件事情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拿出来讲。

那一年,他成功博得了纽约市民的好感。

05

想想特朗普平时的形象:在各种影视作品里扮演自己,拿金酸莓最差男配角奖;喊着一些政治不正确但轻松 get到民众痛点的口号,比如“要在美国和墨西哥中间造城墙防住非法移民”;生意破产过几次,每次都绝地逢生东山再起;搞婚外情主持综艺节目出版自传和小说,外加看不起女性,活脱脱像个老年版的王思聪……

他是成功的富二代,又有明显的个性缺点,且不保持神秘感,爱用社交网络,喜怒均在脸上。

这么个接地气的成功人士,却轻易让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智商和价值观上的优越感。

地产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资逻辑

反差萌界的翘楚被选成总统,实际上并不意外。

人们早就厌倦了高高在上不可言说的精英感,大众需要的,也许是崇拜降级,是那种貌似可以轻易理解且不难接触的街头智慧。

连富二代中的强者,都要等二十年才能搞定人生第一个梦想的作品。

我们太年轻,现在谈成败太早,只有博弈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