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富二代川普的投資邏輯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01

故事要從1974年講起。

彼年的特朗普,年芳28,頭髮還很茂密,不需要先用電吹風往前吹,然後再用梳子往後梳。

他從軍校和沃頓商學院畢業,下好了意志力和商業知識的雙重副本,剛剛從父親手中接過家族企業——一家房產公司的衣缽,急著要做出屬於自己的招牌動作。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他的野心超過父親,不想再繼續造簡單好賣的小型公寓樓,夢想著做出有地標意義的大項目。

凱悅酒店、特朗普酒店等大事業,從他手上逐漸發芽。

造大屋需要時間,雖然一樣還沒立起來,但富二代猛人特朗普的名聲很快在曼哈頓傳開了。

那一年,賓夕法尼亞中央鐵路公司已經瀕臨破產,有一塊還沒來得及用上的辦公用地急著脫手——那是一塊臨河的好地,售價很低,特朗普得到了這塊地的優先購買權。

他想在這塊寶地上,造一個用自家名字命名的會議廣場,從此在曼哈頓的版圖上擁有一席之地。

很明顯這個方案並不討巧,不但周邊群眾激烈反對,原來談好的政府補貼也沒了下文。

生意人一算賬,又拿不到錢又失人心,這事變成了雞肋,還不如放棄算了。

02

七八十年代的美國,處在經濟領域的漫長冬天。石油提價,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通貨膨脹這幾件殺傷性武器同時存在。

跟今日的天朝,倒也有幾分相似。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經濟不好時,持有足夠的現金,是最好的緩衝墊。

特朗普放手後,政府把那塊地賣給了別的買家,但此人原不是開發商,折騰了一圈,樓沒有蓋成,自己的現金流反而緊張了。

到了1984年,特朗普接到那位買家打的電話,請他開個價。

這回特特也不客氣了,對這塊曼哈頓中心區的臨河地塊,喊出了一億美元的底價。

那一次,他順利買回了這塊夢想之地。可是經濟的低潮沒有過去,房地產和經濟一樣,是有周期的。

接下來的十年裡,特朗普不斷根據周邊和這塊地的情況,做了規劃上的各種調整。

一直到1996年,美國經濟已經完全回溫,他才破土動工,這樣就能和紐約市的整體建設搭調。

這期間,特朗普的生意,和美國經濟一樣經歷過起起落落。

為了當初想要的人生第一個用名字命名的重大勝利,他足足等了二十多年,最終換來了他和周圍民眾都認可的特朗普廣場。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如果沒有等待,拿到手就開工,以特朗普的土豪品味,很可能會造出當時市場無力消化的產品。再到經濟復甦時,那房子可能又顯得落伍了。

精英的內核之一,是長遠的眼光和足夠的耐心,看準時機出手,不逆勢操作。

我們都知道,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可是機會青睞做好了哪一類準備的人呢?

大概是那種拿時間釀酒的人:備好了基礎材料,能大體上預測未來,同時掌控大環境的溫度,在漫長黑夜裡保持清醒,時不時查看爐火添一把柴的人。

03

跟臨河那塊地差不多淵源的機會,特朗普還得到了另外一個。

同樣是快破產的賓夕法尼亞中央鐵路公司(政府手上經營不善的老資產好多啊),那時候還持有一家破舊酒店,同樣位於不可再生的好地段——紐約市的中央火車站旁邊。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那個年代的火車站地塊,周邊雜亂不堪,除了上下車的旅客,沒人願意到那邊去,肯定是評不上市級文明街區的。

但這個是現成的建築物,酒店只要翻新,再換上好的經營者,很快就能重現生機,說不定還可以帶動整個周邊區域的改變。

特朗普不會輕易放手了,他看好那裡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年輕人拿不出家裡的大錢,也沒有管理酒店的經驗,他必須做個操盤手,拿到投資、引入新的酒店管理公司,同時爭取紐約市的稅收減免補貼。

可是賣給私人經營者後,政府就不肯減免稅款,不減稅就沒錢賺,那就不會有人投資。

特特到處談判,想破腦袋,最後專門設計了一個天才的交易結構:

他談妥了融資拿到錢後,先還掉酒店拖欠的600萬稅款,然後以象徵性的1美元把酒店賣給政府,最後再從政府手中租回來,簽好協議,租期99年,經營凱悅集團負責。由於產權已經屬於政府,酒店順利獲得了40年的稅收減免。

這是一個各方都滿意的答案。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這一次,精英特朗普展現出來的,幾乎是空手套白狼的資源整合絕技。

他不擁有產權,就不用在前期花大錢,賺下了足夠的流動性。

替酒店還上欠稅又博得政府好感,就能簽下百年長租,還因政府方擁有產權,項目被給予了稅收優惠政策,大大砍掉了經營成本。

走上中產的路不太難,只要有不錯的學歷,工作起來靠譜,就能等著穩步上升。但要獲得財富和名聲的突變性增長,那就需要一點真正的創意。

04

1985年的特朗普,已經不愁錢了。

那一年,紐約中央公園的沃爾曼溜冰場需要重建。這是一個在眾多美劇中都出現過的大型溜冰場,就在特朗普的家附近。

在他看來,這裡如果不能得到完善的開發,對周圍居民和遊客都是一種損失。

熱心市民特朗普心心念念地寫了一封信給紐約市長,表示希望承建這個工程,而且不用政府掏錢,由他自己出資修繕。

結果市長把他當成了一個笑話,還把這封信在報紙上公開了——相當於特朗普給政府發了一條表忠心的私信,結果被官博掛出來遊街。

這一來廣大網友可不答應了,紛紛站在特特一邊,各路大V和自媒體均譴責政府無能又無禮。

沒幾天,政府就在群眾的壓力下,答應把工程交給他,但是要求他必須在6個月內完工,順利開業後會給他300萬的補貼。如果投入超過預算,那麼所有超支部分由他自己承擔。

重修溜冰場並不容易,要鋪設幾十公里的管線,還得配備超大型的製冷設備。

特朗普知道,這事已經不是簡單的生意了,他面對的,也不是有限幾個買了他房子的業主,而是最廣大的美國群眾。

當初大家一起爭取,才讓政府把工程交給了他,如果完成得不好,估計名聲也要臭掉了。

面對這個半公益性質的項目,特朗普反而拿出了最專業的態度,親自走訪專家,請最好的設計師,每天在家裡也要盯著施工現場……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結果,當然是又驚險又成功,否則他也不能把這件事情仔仔細細反反覆覆地拿出來講。

那一年,他成功博得了紐約市民的好感。

05

想想特朗普平時的形象:在各種影視作品裡扮演自己,拿金酸莓最差男配角獎;喊著一些政治不正確但輕鬆 get到民眾痛點的口號,比如“要在美國和墨西哥中間造城牆防住非法移民”;生意破產過幾次,每次都絕地逢生東山再起;搞婚外情主持綜藝節目出版自傳和小說,外加看不起女性,活脫脫像個老年版的王思聰……

他是成功的富二代,又有明顯的個性缺點,且不保持神秘感,愛用社交網絡,喜怒均在臉上。

這麼個接地氣的成功人士,卻輕易讓每個人都能從他身上找到智商和價值觀上的優越感。

地產富二代特朗普的投資邏輯

反差萌界的翹楚被選成總統,實際上並不意外。

人們早就厭倦了高高在上不可言說的精英感,大眾需要的,也許是崇拜降級,是那種貌似可以輕易理解且不難接觸的街頭智慧。

連富二代中的強者,都要等二十年才能搞定人生第一個夢想的作品。

我們太年輕,現在談成敗太早,只有博弈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